小学科学(心得)之小学科学教育怎样成为孕育创新型人才的园地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科学(心得)之小学科学教育怎样成为孕育创新型人才的园地

小学科学论文之小学科学教育怎样成为孕育创新型人才的园地 ‎ ‎0研究问题 如今经济社会发展一日千里,变化万千。许多教师和家长思想观念还处于封建社会遗留下的“学而优则仕”世界里。社会发展进入市场经济,大学教育面向社会自主就业。处在现实世界的小学教育处在严重的挑战之中。一方面要为祖国经济社会建设培养大批人才,另一方面面对学生个体幸福追求。科学教师要面对现实,敢于迎接挑战。市场经济的社会本身为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社会也在呼唤具有创新型素质的人才。小学科学教育怎样才能成为孕育创新型人才的园地?‎ ‎1研究目标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科学教育更应该坚持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科学教育决不能走应试教育“读书、笔记、背题、考试”的老路,那已经被事实证明是一条坑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死路。救救孩子,应该开创一条自己的路。科学教师学习课程标准,依据科学教材,根据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坚持把科学教室变成培养学生具备创新型人的场所,小学科学教育就应该成为培育创新型人才的园地。‎ ‎2研究概述 小学科学课是直接培养小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课程。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八册240节科学课应该培养小学生具备怎样的科学素质。从教材中教学内容上看,教材的编者沿着学生探究的过程设计的。这本身对学生科学创新品格有极大的作用。关键在于四心相同。也就是教材作者的心、教材编者的心、科学教师的心,还有学生学习的心。四心当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心。教师才能把这四个“心”凝结在一起。教师自己要根据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积极开发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学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逐步培养学生成为仔细观察、大胆想象、认真分析、缜密设计、细致操作和精心制作的创新型品质的后备人才。‎ ‎3研究过程 ‎3.1针对学生学习探究,开发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好奇心。‎ 小学科学教育不是语言课,不是老师用语言能描述现实世界的说教。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为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①‎ 科学教师就应该根据要求创设情境。第一是实实在在的情境;第二是模拟现实的情景;第三是再现科学探究的情境。这三种情境首先要真实,切合学生学习的实际要求和年龄需要。‎ 三年级伊始学生学习科学观察水生植物。需要实实在在的情境,到水中采摘水葫芦、浮萍、菖蒲等植物,到鱼店购买金鱼藻,观察氧气在水中冒泡。九月暑热,蜗牛难寻,需要在草地菜地寻找大蜗牛。四年级学习岩石,教师自己在生活里寻找岩石标本。在珲春本地可以找到石灰岩、板岩、砂岩、花岗岩、玄武岩,在长白山区寻找浮岩、泡沫岩、砂岩。几年积累,建立三至六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课程资源,弥补仪器室里的不足和缺陷。每当学生看到真实的岩石标本,走进岩石世界。学生探究科学的好奇心油然而生,学习兴趣也会浓厚盎然。‎ 地球与宇宙方面的科学探究,就需要模拟现实情境。学校的操场也是模拟的场地。月相的成因,就需要使用篮球扮成月球。用白纸和黑纸,胡在篮球上。一半黑,一半白。在操场画一个圆圈,作为月球运行的轨道。中间圆心部分是地球,这里站一些学生。然后让一个学生手托篮球在轨道上作圆周运动。在阳光下,站在圆心里的学生就会看到月球明暗显现的过程。‎ 贝塞尔发现地球公转的证据也是要求在操场做模拟实验。‎ 需要教师找二个木杆,一个横杆。横杆有明显间隔的相等单位的刻度。使用二个圆铁片作为1号星和2号星的标志。具体做法是⑴在操场上画一个圆圈,圆圈中心放一个红色的圆纸片,代表“太阳”。⑵‎ 找二根木杆,分别立在离圆圈远近不同的地方。木杆的顶端分别贴上二个蓝色的圆纸片,代表远近不同的二颗星。在远处的星上,横着挂有一个木尺,并在木尺上每隔10厘米竖着贴上一个木条。⑶我们在圆圈上背对着红色圆点转动一周,表示“地球”围着“太阳”公转一周。我们从A点运动到B点时,两颗星在怎样运动?运动方向如何?‎ 学生做法,站在A、B两点,仔细观察两颗星,并分别记下1号星相对于2号星的位置。再做一次,把二根木杆立在更远的地方,仍然在A、B两点观察两颗星的位置有何变化,视觉中两颗星的位置相差多少厘米?如果再远一些呢?②‎ 教师在操场做好一切准备。关键在于组织学生端正态度体验,观察,分析记录。‎ 学生记录:我的观星记录 ‎ ‎ ‎ ‎ ‎ ‎ ‎ 观测次数 ‎ ‎ ‎ ‎ ‎ 公转到A点时 ‎ ‎ ‎ ‎ ‎ 公转到B点时 ‎ ‎ ‎ ‎ ‎ 在A、B两点观察1号星的视觉差 ‎ ‎ ‎ ‎ ‎ ‎ ‎ ‎ ‎ 第一次 距离近 ‎ ‎ ‎ ‎ ‎ 1号星在2号星右边第4厘米 ‎ ‎ ‎ ‎ ‎ 1号星在2号星左边第4厘米 ‎ ‎ ‎ ‎ ‎ 8厘米 ‎ ‎ ‎ ‎ ‎ ‎ ‎ ‎ ‎ 第二次 距离远 ‎ ‎ ‎ ‎ ‎ 1号星在2号星右边第2厘米 ‎ ‎ ‎ ‎ ‎ 1号星在2号星左边第2厘米 ‎ ‎ ‎ ‎ ‎ 4厘米 ‎ ‎ ‎ ‎ ‎ ‎ 这样学生才能发现周年视差。‎ 真实再现当年科学家经历的情境,就需要教师做更多的准备。2012年1月从市场买来12条小鲫鱼。喂养在室内气温17℃水族箱里。长方体的鱼缸,水量约1000L。每隔5天投放一次饵料。水族箱放置在窗台下面,阳光正照鱼缸上。水体变绿非常快。10天后水质变绿,一个月后,水质黄绿。取出3L鱼缸水分别装在三个小塑料桶里,另放在其他窗台下面。水族箱里鲫鱼开始死去。把死鱼分别放在三个小塑料桶里。几天以后,用筛网捞出死鱼残渣,取出水样。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收获颇多,发现微生物数量多,个头大而且种类齐全。2013年3月组织学生探究微生物。‎ ‎3.2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真正的科学品格。‎ 因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兴趣浓厚。可是也会玩心大起,态度不端正,不严肃,不认真。这对培养学生科学品质有很大的坏处。教师对学生科学学习评价,重点体现在科学探究活动方面,活动过程则看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点,应抓住小学生对待科学学习与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态度。③‎ 因为相对于态度来讲,情感价值观都是更加内隐的个人品质,很难直接进行评价。同时,态度也是情感价值观的特定的表现趋向,对态度评价,也间接的了解一个人的情感价值观。不过学生要成为创新型后备人才,就是从学习的态度开始培养。‎ ‎3.2.1单一观察实验活动,要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态度。‎ 生命世界的教学在三年级开始阶段。凤仙花桃花的观察需要自然条件。每年4月20日左右连翘花最先开放,然后是桃花、榆叶梅等赏花植物。观察桃花要从底部开始观察一朵桃花。从萼片开始观察,然后观察花瓣,再接着观察雌蕊,最后雄蕊。从数目、形状、味道和其他发现等四个方面观察。使用镊子解剖花朵,把萼片、花瓣、雌蕊和雄蕊按顺序排列。这一系列行为都需要正确的态度。正确的态度就是认真仔细,否则得不到真实的结论。需要在交流展示评价学生的态度和学习结果。‎ ‎3.2.2教师演示实验活动时,要培养学生学习实验动作规范的态度。‎ 物质世界中《水能溶解一些物质》里把水和面粉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分离水和面粉就需要过滤。过滤的步骤相对于10岁的学生来说比较繁琐。教师演示时需要学生帮助,三个人合作才能完成过滤的行为动作。教师只是解说,让学生认真的看,仔细地记。牢记每一步的动作。‎ ‎3.2.3学生分组实验时,培养学生有主有次,自觉站位,敢于担当的团结合作态度。‎ 学习不是一个人的事,必须要团结合作。五年级下《浮力》一课。要测量水中大、中、小不同体积的泡沫在水中的浮力。操作成功需要学生小组中每一个人的合作。组长负责组织,有人需要观察排开的水量、有人需要操作测力计,有人需要观察泡沫浸入水里的程度,有人负责专门记录二个数据。记下排开的水量和力的大小。这里学生有主有次,心要和在一起。每一个人要自己站好位置。只有坚守好自己的岗位,学习才能成功。‎ ‎3.3针对教材,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突破的超越态度。‎ ‎《太阳系》一课六年级下册三单元中的核心课。当按照书中提供的数据建立模型,八大行星就摆在实验室的桌面上,这是激发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的机会。也是学生突破教材束缚机会。学生会问到为什么行星会老老实实在自己的轨道运行?为什么都老老实实在围绕太阳运行?为什么有的大有的小?怎样知道木星的质量和体积?怎样计算出太阳和地球的距离?八大行星连成一线,会不会损坏地球?流星从哪里来,天地大冲撞怎么办?这就和高一级的学习联系到一起。教师可以当堂解释,也可以指出课外科普读物,引导学生读课外书。在广阔的天地学习科学。‎ ‎3.4针对现实,要培养学生不满足于现状敢于革新的上进态度。‎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2.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中指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大量气体,这是什么气体呢?为了验证气体的性质书中指出验证的方法“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玻璃杯中,观察到什么现象?这和把燃烧的细木条伸进一个空玻璃杯的情况一样吗?像倒水一样,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会出现什么现象呢?”这两个实验设计能判断出灭火的特点。‎ 学习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不按书中做法,能不能做得更好?组织课外科技小组同学参考有关资料,改进实验装置。⑴.改进混合小苏打和白醋混合装置。使用250毫升锥形瓶、9号胶塞、胶管、玻璃管和广口瓶。这样把反应后的醋酸钠和二氧化碳装在一个杯子里,没有将二者分离。使用250毫升锥形瓶、漏斗、9号胶塞、胶管、玻璃管和广口瓶。把白醋和小苏打混合需要科学添加的过程。设计时在胶塞上打好二个空洞,一个负责输出二氧化碳,一个输入白醋溶液。先在锥形瓶里加入三小勺苏打,然后在通过漏斗输入白醋溶液。这样就能够看到混合反应,然后使用广口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⑵改进验证二氧化碳灭火性质。在烧杯内部一侧悬挂二个高度不同的蜡烛,先点燃蜡烛再把蜡烛安放在烧杯内。然后把二氧化碳导入入烧杯内部另一侧。灭火效果明显。‎ ‎3.5课外科技活动,要培养学生敢于争先,勇创纪录的创新态度 每年都有科技活动比赛。2009年航模比赛,学生在训练时就开始瞄准比赛项目纪录目标。一次次按照图纸修改试飞。手札坏了,流了血也不吭一声。到了比赛现场,学生心合在一起。按照大会顺序,参加比赛。到了展现自己时刻,都拿出自己最好的表现。最后经历一天的拼搏夺得团体第二名。今年参加4D空间比赛,我校王然小组在遭遇困难时候,关键时候忍得住,一次次改正,终于团队夺得第三名做出了贡献。今年参加吉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了比赛学生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用近一年的时间设计、制作、修改发明的作品。一次次验证,一次次付出。到了省城,要到派出所开证明。要提前布展。要随时应对交流答辩,最后才获得金牌。‎ ‎4结论与发现 ‎4.1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科学园地里学习。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自我生存的基础。没有现成的答案,只有仔细认真探究的过程中形成的态度习惯。以及学习过程养成的性格直接影响学生后来在中学的学习。‎ ‎4.2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科学园地学习。因为没有朝着现成的答案直接奔去,而在过程性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痛苦等内心体验。学生会在内心中养成理性思维。学生不断超越自我,不满足于现状的创新品格会不断踏实增厚。‎ ‎4.3教师在学生学习生活中会发现学生有许多闪光点。学生科技活动时,会牺牲玩耍的时间,会不断修改不断进取。比赛时忍饥挨饿在场地上奔跑,最后在比赛中获得成绩,这样学生在一次次拼搏中不断成长。闪光点会连成一串,闪光点多了,会在心中凝聚成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就会鼓舞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