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小学生习作指导的一点体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小学生习作指导的一点体会

语文论文之小学生习作指导的一点体会 ‎ ‎  孔坊中心小学 郑朝臣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得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提高写作能力,就得加强习作教学研究。应该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创造性地表述自己对世界的感受和认识,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是要用富有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发现,内容和形式都有新意,体现个性。作文教学的目的,绝不是培养学生用模式化的语言文字和虚假的材料,表述尽管正确但并非自己的真实思想感情。‎ ‎  新课标提出了作文教学目的这一理念,应该说是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也应该说是指明了作文教学法的方向,要使学生认识到:作文是生活的需要,是表达自己的见闻和认识的需要,是与他人进行沟通的需要,怎样表达效果好,就是要创造性地表达,富有个性的表达。何谓“作文”?即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此看来,作文原本属于“生活”,学生五彩缤纷、喜怒哀乐、真实自然的生活。所谓作文生活化,就是作文源自生活,回归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写作的灵感来自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学生写作最好的源泉。“生活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写作,使孩子们对文学更加热爱,对生活更多的向往。老师要引导孩子的爱好和兴趣,这样会使我们的孩子们快乐地作文。”‎ ‎  学校、家庭,自然、社会,生活大世界。同学、老师、操场、教室,父母兄妹、住行衣食,媒体舆论、街巷田野……童心所及,处处皆文章;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天上地下、过去未来,想象所至,下笔可成文。童心、童言、童趣,习作必定一片生机盎然。让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言文字,把丰富的校园生活、多彩的假日活动、温馨的家庭生活引进作文课堂。向生活要素材,让作文走进生活,让学习回归生活。‎ ‎  如一个老师在指导《神秘的盒子》习作时,是这样做的:老师带入教室的就是一个盒子,“孩子们,你们看看,老师手中的这个盒子漂亮吗?这个漂亮的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呢?你们是不是想急切的知道呢?别急,咱们先来做个游戏。”通过设疑导入,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短短的几句话,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游戏中,并提出要求:在游戏中,大家要互相的仔细观察,看看你周围的同学有些什么反映,并且体会一下自己在活动中的感觉。‎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句名言,也是大家都认同的真理。对习作而言,如何激发和不断提高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呢?《心理学》指出: 和孩子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能引起兴趣; 能激起孩子情感活动和联想,想象的事情,能引起兴趣; 能使用孩子自我表现并得到肯定的事情能引起兴趣。‎ ‎  在习作指导中,我把指导习作变成指导学生玩上来,那么学生的兴趣就来了,老师的目的就是指导习作,在孩子们看来,老师是指导他们玩,玩什么?是在玩语言文字。在《神秘的盒子》这一节课中,老师运用询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原来这节课只是与盒子有关,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用心体验,采访参与游戏者的心理感受等等。在日常习作教学中,我也注意用到一些道具,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如四年级下册园地四中有一幅图画《战火中的孩子》要求学生根据图画写一篇作文。在教学时,我并没有直接把图画拿出来,而是在课前,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一张相片,向别人介绍一下:相片中的孩子面带微笑,衣服整洁,美丽,漂亮,而且还是自己去旅游的时候照的。让学生—的说说自己的相片。进而转到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这件事中,他们通过电视媒介知道了在废墟中的孩子们的痛苦,医护人员不顾自己的安危,警察叔叔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他们就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从自己的相片,谈到汶川大地震。我觉得时候到了,把话题慢慢地引向了战争,战争中的孩子会怎样呢?再拿出这幅图片,在那种环境中,孩子能吃好喝好,会安全吗?作文教学下的学生,应该是无拘无束的,学生愿怎么着就怎么想,愿怎么说就怎么说,愿怎么做就怎么做,鼓励他们有独特的见解,有独特的语言表达。‎ ‎  习作批改,实质上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期待反映。教师积极热情的期待会感染学生,使学生努力向上,带来成功。如果教师在学生的习作旁边写上这样的一些批语:“这个比喻很新鲜!”“能运用课文中学到的好词好句子。很好!”“能换个更合适的词语吗?”“这个句子这样一改,你觉得是不是更生动一点?”或者在写得好的句子下面画一道波浪线等等。只言片语,既是肯定,鼓励也是引导,期待,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进取心。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老师的期待和引导中学生习作。‎ ‎  学生习作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教师习作教学水平的高低,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因此,我们要多读书,勤动笔,做学生的表率,使自己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这样,你才能感受和发现学生创新的萌芽,学生才能信服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