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情怀”——语文课堂教学的小结与反思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情怀”——语文课堂教学的小结与反思

语文论文之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情怀”——语文课堂教学的小结与反思 ‎ ‎【摘要】把朗诵与教材(文本)结合,音乐与教材(文本)结合,增添语文课堂的趣味,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和对生命的感怀,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关键词】人文情怀  语文素养  生命感怀  朗诵教学   音乐教学在以高考衡量中学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也走进了分数的误区,语文的责任也似乎偏离了航向。分数是衡量语文成绩的一个标准,但不是衡量语文素养的标准,语文素养它应是一个“人文”的概念,它包含了语文的诗意美,情韵美和生活美。所以语文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它不仅应教给学生课本知识,还更应以语文的名义,让学生受到文学的熏陶、浸染,进而给他们带来更多的人文精神教育。新修订的《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注重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注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独立、健全人格。这些无不荡漾着浓郁的人文气息。“人文情怀”不是空中楼阁,它在生活中尤其是语文教学中是能真真切切嗅的到一缕的幽香。我们可以用行动践行这个优美的概念。用具体的方式诠释“人文”‎ 的内涵。用诗歌的情韵、婉约的美感动学生,用音乐的激情,浪漫浸润心灵,用名著的丰厚,情趣充盈思想。让学生用博大的爱关心他人,用一份责任审视自己。用自然触动真情,用真情激发感悟,用感悟丰富生命。当知识一点点充盈头脑时,生命也因为善于感悟而更富张力。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提升自身的修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料,为语文营造一个馨香的人文空间。一、          朗诵——‎ 激活生命的火花朗诵是一门语言艺术,也是高尚的精神享受。在教学中尤其是在诗歌教学中如能用朗诵教学可取到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朗读中,伴随着声音传入耳鼓,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憧憬、纯真的心灵,也同时流入听者的心田,激荡着学生的胸怀,陶冶着他们的性情,在高尚的精神享受中,在生动的美感愉悦中,提高着他们的精神境界。粤教版高一教材必修2开篇便是诗歌单元,这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热情将起到不可小视的作用。如何提高诗歌教学水平,是摆在教师前面的一道新课题。如果利用朗诵这一艺术手法不仅能激活学生想象,还能让学生酝酿情感,深深品味作者的情思达到读者和作者思想和情感统一,这也是诗歌教学的最高境界。笔者在教授戴望舒诗歌《雨巷》的时候,精心设计了朗诵教学,取到非常理想的效果。伴随着凯利金《望春风》那轻缓、忧郁的萨克斯风,我饱含深情地朗诵(在此之前我已被戴望舒深深的打动)。读出诗中作者那凄清惆怅,哀怨而又彷徨韵味。在音乐的感染下,在诗情的打动下,学生完全沉浸在一片凄美的情绪中,为诗歌教学设置了一个非常好的情境氛围。然后再放背景音乐,让学生诵读,慢慢品味诗歌的意境,充分发挥朗诵的语言感染力。诵读完之后让学生谈谈读后感受。争鸣开始,学生各抒己见,刘育珍说:“当我读到诗的开头‘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让我联想到诗意的江南,江南式的忧伤。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图景:白墙黑瓦的建筑,小巷曲折悠长;正是梅雨季节,天空阴沉,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小巷里空荡荡的,听着鞋屐敲打石板的声响,诗人向我们走来,带着小巷般的忧愁,诗意般的感伤。”“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忧伤/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的/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陈毅超用他那低沉、忧郁的嗓音朗诵到,“丁香一样有着愁怨的姑娘,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这是作者的想象,是作者寂寥惆怅忧愁的外化。就是因为这种不存在,才给了人无限的想象,让读者能清晰地触摸到作者的灵魂。冷漠,凄清,惆怅是抽象的,作者正是要用这个忧愁百结,忧郁神伤的姑娘使自己的情绪具体化,让读者渴望而又不可及,从而产生遗憾,牵挂之感,这也就与诗歌的意境吻合,达到作者的目的。”老师请你再给我一段音乐,我只有在音乐的背景下才能找到诗情找到感觉。叶肖瑜同学羞涩地说。我打开音乐,她静静地略带忧郁地开始朗诵: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在诗的末尾,诗人似乎又将诗的开头所出现的那个镜头又重放了一遍。首尾两节的词句几乎全部相同,只是将其中的“(我希望)逢着”改成了 ‎“(我希望)飘过”。这一改,一方面表明诗人并没有完全放弃希望,另一方面却让人感到诗人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因而,读到诗的最后一节,我们不禁感到:诗中所渲染的那种理想破灭而又无法挽回的苦闷、哀怨而又无奈、惆怅的情感又加深了一层。”……像这样有见地有诗意的见解在课堂上还有很多,让人出乎意料。     用朗诵教学尤其是诗歌讲解不仅能酝酿氛围还能激发学生的情思,这既避免了诗歌讲解把诗歌支离破碎难堪局面,又让学生体味到诗歌的整体美和意境美,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在灵魂上统一。二、音乐——开启生命的感怀2009年大朗中学高校课堂开放日,东莞市语文调研员马新民老师说:“语文需要一些好玩的课,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这句话很朴素,但也指出了我们现阶段语文教学的尴尬:语文本是一门很有趣的课程,但却被我们教的无味了。学生没了兴趣就谈不上情趣性和人文性。没了情趣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寻找激起学生兴趣的途径,让语文能给学生更多的生命的感悟。音乐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音乐可以渲染氛围,激发想象,熏陶浸润心灵。快乐了可以用音乐宣泄情感,忧伤了可以用音乐洗刷阴霾。把音乐和教材(文本)相结合,用音乐的柔美来诠释文本内涵,用文本的生动演绎音乐的曼妙。笔者在教授王海桐的《北大是我魅力羞涩的梦》做了大胆的尝试。课堂给我的震撼无以言表,氛围热烈,把握透彻,感悟深挚。在授课之前我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准备好几首音乐《命运交响曲.》《神秘园之歌》《初雪》《童年》。上课了,我打开电脑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节音乐课。”说完之后,教室里立刻活跃起来,学生的趣味很浓。我接着说:“但在听完音乐之后同学们要用课文《北大是我魅力羞涩的梦》的语句来解释音乐,并谈谈你对课文的理解和你的生命感悟。”我首先放的是《神秘园之歌》和《童年》,歌曲一放完,叶枫蛾同学站起来说:“我听了这首《神秘园之歌》的曲子之后觉得乐曲舒缓柔美,充满了思忆与郁忧,不经意之间流露出些许的忧愁,令人不得不沉醉于其中。在文章中我们随处可找到这样的语句诠释音乐,如‘原来生活的列车有时会出轨,于是我们面目皆非。生命本来就没有恒常,谁会知道下一秒下一分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会有怎样的苦痛?所以没有永远,只有这一刻,下一刻可以感受和把握。与其像某些人一样在每一个瞬间都想抓住些什么却终无所获,不如做黑夜里的烟火,在刹那,用一生的热情幻化成绚烂的景致,照亮我们苍白的灵魂。’这句其实表达了王海桐在小姑去世之后的忧伤和对人世无常的感叹以及在面对升学压力的无奈。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很容易迷失自己,时时会感到生活重压和迷茫。我想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至少可以在音乐里暂时逃避那些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压力,象王海桐所说的‘用一生的热情幻化成绚烂的景致,照亮我们苍白的灵魂。’走出生活的阴霾。”‎ 说完之后,班上的学生掌声雷动。这时练纯同学默默地站起来,老师,《童年》这首曲子给我的感觉是优美,清纯,一尘不染,表达了童年的无忧和纯净。我觉得这首曲子和文章中的这两句很吻合,“我释然,我对自己说:原来对于我,再也没有比“海桐”更贴切的诠释了,我只是一丛普通的灌木,在一生的期待中开出白色的小花,然后宣告我的无罪,”“世事尘嚣,尤需宁静”。置身于人才济济的理科实验班,面对着更加残酷的竞争,但求能宁静地面对上苍,相信生活终会为自己尽现衷情。”其实生活看开了,也就平坦了。艰难看开了也就平淡了,生活中我们需要这种平常心态,才能活得轻松坦然。只有轻松自然才能找到生活和心灵的恬静清纯。只有这样一颗平常心才能更好的面对生活的艰难。我最后放的是贝多芬的《命运》目的是让学生总结一下全文,学生好像也心领神会。这时陈雅柔同学站起来说,我听过这首曲子,它是贝多芬的《命运》,听了之后血管膨胀,激动亢奋。我们每个人都是被喜悦、无奈、痛苦重重包围的,你选择了鱼肉的美味,也就选择了鱼刺的纠缠,天下没有只赚不赔的买卖。我们只能用自己的青春个性智慧扼住命运的咽喉冲出重围,才能坚定而自信的走在自己的路上。……‎ 课文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结束,这既避免了传统讲解的枯燥和呆板的说教。学生也在音乐感染下理解了课文把握了课文,得到人生感悟。(以上只是本人课堂的一部分学生的发言,由于篇幅的限制不能一一道来)以上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点点心得也是对人文精神的关注。人文情怀离我们很近,它可以是文学的熏陶渐染,可以是音乐的激情浪漫,可以是自然的清新愉悦,可以是生命的顿悟感怀。只要我们关心我们的语文,就会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为精彩,让学生的精神更为丰富,让我们的心灵更为充实,让我们的目光更为敏锐。借助人文精神的教育,我们将会更真切的关注语文,关注自己,关注世界,关注我们永远的未来。        参考资料:戴望舒《雨巷》赏析及评论                        http://www.chinese001.com《为中学语文教学注入一点人文色彩》              http://www.teachercn.com《朗诵的作用》                                  http://www.jinmiao.cn《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     广东教育出版社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