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9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心得感悟三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心得感悟三篇 【篇一】 少数党员干部在基层工作时间长了,规矩意识有所淡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时有发生。基层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关系着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方针政策能否得到真正落实。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讲规矩、守纪律,善钻研、精业务,勤为民、重实干,切忌“随”“大”“流”。 不可“随性而为”,要切实维护良好形象。基层党员干部每天都和老百姓打交道,讲方言,和群众打成一片,这是好事。但有的同志没有把握好尺度,养成一种“随性”的习惯,上下班不签到签退,没有严格落实请销假制度,有事不汇报,说话不经过思考,最后导致工作开展被动,效率低下,群众不满意。作为党的干部,就算是最基层的党员干部,也要做到谨言慎行,切实维护好党的形象和权威。一方面要树立学习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腹有诗书气自华”,无论何时,党员干部都要把学习当作安身立命的看家本领。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盯党的最新政策理论,近期要抓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要努力学习业务知识,积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更专业、更高效为群众办事。另一方面要树立规矩意识。“无规矩不成方圆”,基层党员干部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知红线、明底线,清楚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什么事要干好。 不可“大而化之”,要细致扎实开展工作。基层党员干部常常被称作是“万金油”式的干部,样样都会,却门门不精,做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基层工作繁琐,党的建设、脱贫攻坚、文明创建、征地拆迁、宣传文化、民生保障等,还有像疫情防控、防汛救灾这种急难险重的工作,一个人往往要兼顾好几项,不免出现大而化之、疲于应付现象。“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基层党员干部体会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艰难,同时也肩负着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重任,统计上报的每个数据、每个表格、每篇报告都代表着基层的现状和心声。如扶贫领域,扶贫手册的填写体现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以及享受的教育、医疗、就业、产业帮扶状况,关系着贫困户是否享受到国家政策,能否稳定脱贫,不容丝毫马虎。再如党建领域,党员发展在最基层的党支部,涉及五个阶段二十五个步骤,培养时间有要求,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吸收为预备党员等都有严格的程序,不容省略,更不能有任何“差不多”思想,否则就是对申请入党人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党组织不忠诚的表现。基层党员干部要“精”,要努力将“万金油”提炼提纯加精,干一行钻一行、干一行精一行,善钻研肯吃苦,不断锤炼业务能力和素质;基层党员干部要“细”,要细心对待每个数据、每个报表,细化举措,确保每项工作有条不紊、圆满完成。 不可“流于形式”,要真情实意为民服务。“官不大架子不小”“来了也就是走走过场、拍拍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害死人。当前正是脱贫攻坚决战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只注重准备材料的多少,不重视实际的成效;只强调了解过、去过,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只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不强化跟踪问效、整改落实,这样不仅折腾人、耽误事、降效率,更会让群众寒心,让党的政策落地大打折扣。基层党员干部要重实绩,干事要脚踏实地,不要做表面文章,更不可有任何投机取巧思想,要有斗争精神,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敢于站出来、冲出去。基层党员干部要付真心,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多换位思考,多从群众的角度想问题作决策,跟群众坐得下来、聊得进去,做到谈心交心、将心比心,无愧于己、无愧于民。基层党员干部要慎用权,要慎重对待手中的权力,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群众所思所盼,要耐心倾听,能解决的及时帮助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做好解释,有政策支持的,要敢于“为民争利”,不可随意说让群众寒心的话,做让群众伤心的事。 【篇二】 《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19专题里的文章,这是总书记在2019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总书记强调,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牢记重托,在本职岗位上学思践悟,在保持“四心”中历练成长。 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心”,把崇高理想和远大追求融入坚定信念。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年轻干部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遵循,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党的初心、党的使命铭刻于心,始终做到对党忠诚。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任何时候都要“风雨不动安如山”。要志存高远,把个人的理想和前途命运同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把组织的信任、群众的期望和自己的目标结合起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建功立业。 始终保持对人民的“感恩心”,以心系群众担当作为彰显政治本色。 为政之道,修身为本。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年轻干部心里要始终装着父老乡亲,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要始终保持对人民的感恩之心,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始终保持对事业的“进取心”,用历练提升真才实学确保本领高强。 年轻干部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深刻领会总书记的殷切希望,以强烈的进取心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做实干家。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深入一线去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要见贤思齐,虚心向别人学习,不断总结和提升,掌握真才实学,为自己“补钙”和“充电”。要脚踏实地,发扬“钉钉子精神”,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积极投身到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火热实践中去。 始终保持对法纪的“敬畏心”,以一身正气廉洁自律锻造过硬作风。 年轻干部要始终牢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的古训,时刻绷紧法纪之弦,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为官。要光明磊落,始终做到表里如一,决不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两面人”。要有一身正气,始终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要以过硬作风当好旗帜作好表率,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以行动验证初心,用实干践行使命。 【篇三】 随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出版,各地掀起了学习理论的热潮。作为第一卷、第二卷的延伸,其内容自然少不了对脱贫攻坚的论述,“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的理念一直贯穿于脱贫攻坚的全过程。 早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实地考察精准扶贫情况时,就特别留意村民家的淋浴设施,对当地群众生活用水情况格外关心。用水对于大部分地区来说是件“芝麻大小”的事情,而对于总书记来说却是件关乎民生的大事,从解决生活用水问题到如今以水浇灌青山遍野,对“小事”的钻研走出了绿色脱贫致富的新路。基层干部也要拾起“芝麻事”,把精准扶贫的道路拓得更宽、压得更实。 深谋远虑,多想点“芝麻事”。生芝麻入口绵软微涩,熟芝麻香脆可口。现阶段,脱贫的“底数”已然清晰,但脱贫的方式仍有“盲区”,脱贫的“成色”还需磨砺。在脱贫攻坚“鸣金收兵”之前,“击鼓进军”一直是主旋律,容不得片刻的放松与懈怠。成熟周全的思想来自于平时的总结和提炼,体现在以小见大的能力,反馈于脱贫过程中的“芝麻小事”。近些年来,电商扶贫的新模式逐渐成为脱贫攻坚的一股强劲的力量,直播带货的方式更是一时风头无两。这是基层正确把握发展方向、与时俱进的表现,更是对“两不愁、三保障”的深入贯彻。脱贫不是一个步骤、一个环节,而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若缺乏行之有效的思路,就难以做到胸中有对策、改进有方法。多花一点“小修小补”的心思,是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也是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脱贫攻坚的路上既要“冲锋”,也需“殿后”,多一些深谋远虑,避免政策落实“头重脚轻”,也让脱贫攻坚多一分保障。 事无巨细,多做点“芝麻事”。翻炒芝麻,讲究慢工出细活,需要不断地进行挑拣,才能达到唇齿留香的水平。现阶段,脱贫存在的主要短板都有了解决思路,不过仍有些“鱼刺”大小的细节痛点藏于民生之中,虽不“致命”,但也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脱贫攻坚有着明确的民生导向,细致入微是必然的要求。如何以抓好“六稳”,落实“六保”的标准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方面需要精准施策,细化“规定动作”,另一方面也要精确服务,规范“自选动作”。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政策下达至基层,一经落实,往往见效很快,但是也有反弹的可能。对脱贫政策的整理与解读就体现了基层各单位的“细活”。是只当一个材料文件的“二传手”,还是做一个筛选整合的“有心人”,影响着对脱贫攻坚成果的最终检验。我们应该明确,精益求精不仅是一丝不苟的态度,也是刀刃向内、自我革新的勇气。 面面俱到,多学点“芝麻事”。芝麻油的发明,来源于古人对一草一木的不断尝试,是反复学习研究的成果。脱贫攻坚过程中,各种创新与试点工作密集推进,群众对基层服务的需求呈现动态攀升的趋势,这些都对基层干部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急中生智”的戏码离不开能力的支撑,需要有足够的本领自信来应对紧急事件。因此,“技多不压身” 理应成为新时期干部锤炼本领的一种心态。而打破增强本领的第一道关卡就是拥有锐意进取的精神,扔掉学习的惰性,拒绝“带病”上岗。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知难而上才会离自己的“看家本领”更进一步。基层百态皆学问,拥有健全的扶贫知识体系是每一名基层干部的必修课,这是为了在解决问题时能更好地触类旁通,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千磨万击,脱贫的道路才会更加平坦;千锤百炼,本领的油香才会愈发醇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