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之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校本教研之探索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校本教研之探索

其他论文之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校本教研之探索 ‎ ‎  一、课题提出:‎ ‎  校本教学研究活动,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需要。2003年1月,教育部在本次课程改革中明确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工作方向。2004年4月,浙江省教育厅课改办也提出了建立和健全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意见。可见,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探索校本教学研究活动,既是新课程实践的需要,也是新课程顺利开展的制度保障。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和广泛实验,对学校、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校本教学研究活动能使教师集中时间、集中精力研讨教学方法,探索课堂教学模式,总结课堂教学经验。同时为广大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提供互相学习借鉴的机会,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身课堂教学改革,探究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  校本教学研究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要求。新课程的全面实验,要求教师跳出无反思的、习以为常的工作状态。教师不仅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而且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仅要有效组织教学,而且要研究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 ‎,教师自身也需要得到专门的,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在教学中自觉地带着研究的目光从事教学工作。而这种反思和研究仅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活动,不仅鼓励教师个人的研究,还可有效保障教师群体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共同研讨,以制度化的方式保证教师对教学的自主决策、反思和改进的权利。‎ ‎  校本教学研究活动,是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现实需要。因为,我们发现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老师课堂教学方法陈旧,“高质、高效、低负”仍停留在口头上,面对新课程感到无所适从,对课堂教学优化还缺少行之有效的办法。校本教学研究活动是引领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农村小学校本教学研究活动,经过长期的积累,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有的活动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导致先进的教学经验得不到发掘、总结,先进的教育理念得不到很好传播,先进的教学方法得不到很好推广;同时,传统的校本教研忽视教师的主体成长,活动方式单向、保守,忽视教师的能动作用,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急待探索和突破。因此,对农村小学校本教学研究活动进行深入而扎实的探索,富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二、研究经过:‎ ‎  (一)研究时间:2003年8月——2004年7月 ‎  (二)研究对象:全乡小学在职专任教师138名,通过学习、研究、活动,掌握教师课堂教学现状,探索校本教学研究活动的形式、方法、措施,全面提高我乡小学教师的业务素质。‎ ‎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行动研究法 ‎  (四)研究步骤:‎ ‎  1、2003年4月、5月,课题组对《提高农村小学教研活动实效性之探索》进行总结分析,并根据本乡教研实际及新课改的需要,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学习有关资料,写出《农村小学校本教学研究活动之探索》实验方案。‎ ‎  2、2003年6—8月,继续学习有关资料和经验,修改、完善课题实施方案。‎ ‎  3、2003年9月——2004年7月,全面实施研究工作,计划、实施、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案例、教学论文,开展“教研活动月”、案例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专题探讨等,组织专题研究活动,邀请校外教学专家来校讲座、作课、指导,探讨新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校本教学研究活动成果展示,活动扎实开展,力争收到实效。‎ ‎  4、2004年8月,整理资料,总结得失,形成研究报告。‎ ‎  三、课题界定:‎ ‎  以校为本的农村小学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农村小学,以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举措。‎ ‎  四、实施理念:‎ ‎  活动的人文性。校本教研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重视教师的主体成长。学校要充分发挥教研组的组织和纽带作用,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改变教师在教学研究上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积极参与各个层面的教研活动,让教师在层次性的活动中,在各层次的教研组中主动学习,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教学研究水平。要抓好教研活动五个环节: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评优。骨干教师执教公开课,起到引领作用;中心小学教研开放日,起到示范的作用;课改教师展示活动,起到带动一般教师的作用。活动要在平等中对话,在交流中提升,以人为本,重视教师在活动中的能动作用。‎ ‎  参与的自主性。只有激化教师内需,让全体教师都动起来,参与进来,才能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提升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首先要让教师认识到专业成长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职业也将成为专业性强并不可替代的职业。其次要通过各种制度的保障,以外力慢慢推动教师的自主性。还需要各种奖励制度来激励教师勇于向上,积极探索。如我校的一些活动,上公开课、展示课、研讨课等等,都采取了教师自报,填写自报表的形式,引导教师关注自身发展,让教师明白要追求什么,什么是自己所需要的。通过细小的变化,不断培养教师参与的自主性。‎ ‎  研究的针对性。校本教研针对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有效的教研机制,进行专题的研究。如我校的校本教研,对各学科的研究都有一定的侧重点:一年级语文对识字教学进行了专题研究;英语组对英语口语训练进行专题研究;语文组对小组学习进行专题研究;数学组对探究性学习进行专题研究等等。研究过程中着重树立六个意识:提供材料意识,为课改的推进提供有价值的案例;积极反思意识,不断总结成功与失败的地方,力求有所突破;深入研讨意识,对一个个案的研讨系列化;相互合作意识,保持同事间的互助指导;提高效益意识,活动着重实效,着眼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循序渐进意识,在深化改革的同时继承传统教学的优点。‎ ‎  评价的激励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每个人在出色完成一件事后都渴望得到别人对分的肯定和表扬,这种表扬就是激励人的上进心,唤起人的高涨情绪的根本原因。”校本教研也要认真落实好各项评比活动,如教学论文评比、教学案例评比、课堂教学评比等。对先进的教研成果和有突出成绩的教师要大张旗鼓地及时给予奖励和表彰,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我们学校对校本教研活动中的多数活动都进行了评比,如教学案例、反思、课堂教学等等,因为我们考虑到,作为一名教师,他更多地追求自身的突破,自我价值的实现,希望得到各方的认可,因此各类评选,也可以说是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可以培养教师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在激励教师积极参与中不断提升水平。‎ ‎  五、具体措施:‎ ‎  (一)、构建学习型学校,塑造学习型教师 ‎  在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背景下,学习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学习型学校是学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专家认为,学习型社会,就是指参与社会运行与创造的的各类主体,始终保持不断学习的状态,始终以学习促进创新,淘汰陈旧与落后,保持开放与进取的社会动力。在新课程全面实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构建学习型学校,塑造学习型教师显得更为必要。教师更应把学习当作生活,当作工作,当作一种社会责任,将学习交融于工作和生活之中。通过学习,发展自我,完善自我,重新创造自我。教师更应在课改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新观念,改善教学行为,实现专业水平的提高。而这种学习的行为,将逐步形成学习和研究的主体,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广大教师也逐渐达成共识:塑造学习型教师既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是一种自我追求的行为。本校在构建学习型学校方面的具体措施是:‎ ‎  1、定量。学校领导带头学习,并积极向教师推荐有关理论文章,供教师学习,其中校级领导每个月至少推荐一篇,中层干部每学期至少向全体教师推荐两篇,完小校长每学期至少向所在学校教师推荐两篇。教研骨干要坚持学习,教研组长每学期至少向所在教研组的全体成员推荐一篇好文章。在学习的基础上,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向同事推荐一篇好文章,所推荐的文章同时送学校教科室。注意学习资料的积累,每学期将下发的和他人推荐的学习资料装订成册,便于日后继续学习。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专题文章的基础上,逐步向学习教育专著发展,凡教师购买教育专著的,可凭书籍和发票向学校报销50%。(每学期限购一本),并在一年内向学校送交学习专著的体会文章一篇。‎ ‎  2、定时。各校健全学习制度,在学习政治理论的同时,结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文章(包括向全体教师推荐的文章)。广大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经常自学,在求真求实上下工夫,并定期召开学习交流会。‎ ‎  3、定质。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摘录有关学习资料,相互交流学习收获,每学期撰写一篇学习体会,送学校教科室参评。学校教科室分期分层次举办学习会,交流学习体会,促进共同提高。在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申报立项课题,踊跃向报刊杂志投稿,逐步使自己向“研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学校将根据学习活动开展情况,不定期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