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9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开发校本课程的探索
其他论文之开发校本课程的探索 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疑是为素质教育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开辟了另一个全新的天地,而国家教育部为开发丰富多彩的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鼓励、支持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多样化的、有特色的地方和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主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或地方的课程计划、学校教育哲学、学生需要评估以及学校的课程资源。它强调以学校为本位,并与外部力量合作,充分地利用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因此,它是国家课程计划中一项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弘扬地方文化,在利于学校办出特色,有利于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我们学校顺应课改的步伐,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验和探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困惑与不足。我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验中,体会颇多,现将自己的一点体会记录如下: 一、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创造性工作中得到充分发挥。 教师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是教材和参考书的播音员,教材上有什么内容,老师就讲什么,绝对不允许超出《大纲》以外的内容,老师也形成了循规蹈矩的教学方式。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课改赋予了学校开发课程的权利和责任。在校本课程的启动阶段,学校让教师全员参与,发现、整理、搜集有关地方文化的各种资料。过去,学校和教师是单纯的课程实施者、执行者,现在,学校和教师成为课程的开发、实施主体。首先,学校和教师反复思考到底要开发什么样的校本课程,这门课是否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是否适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且课程内容要从长远着手,不能越走越窄。其次,开发的校本课程要体现新课程理念,促进学校的发展,满足学生的需求,从思想、情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等各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在此设想下,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教研组,一个教研组开发一项内容,可单独开发,也可合作探究,最终把所开发的内容全部以文字形式表述。一下子,从上到下,全校教师全忙起来了,有的去图书馆翻阅,有的在小书摊发现,有的上网查找,一时间校园内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了最主要的话题,教研风气浓厚,教师工作热情高涨。这种全员参与的形式,极大的提高了教师的热情,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和反思中,也逐步加强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意识,提高归属感,形成课程意识,加快专业发展的进程。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从中既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又提高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二、课程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长期以来,教材一直被认为是我国学校教育最主要的教育资源,以至于人们常常误以为教材就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而忽略了身边的教育资源,实际上,课程资源的概念是非常丰富的,教材、实物、人等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而校本课程的开发让课程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早期教育倡导者都主张教育要随时教、随地教,日本的教育学家木村久一说:“世界上再没有比大自然更好的教师了,她能教给你无穷尽的知识。”因此,在校本课程的设置中,我们为了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更容易喜欢,从而更多的注重了地方自然、人文特色。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史文化悠久,而宝鸡作为炎帝故里,作为周秦文化的发祥地,人文景观博大精深,种类多样;西府民俗文化历史悠久,传沿千年;民间艺术更是绚丽多彩,古朴雅致。宝鸡被称为“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民间工艺之乡”,“新欧亚大陆上一个闪亮的明珠”。从教育学的角度而言,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资源。宝鸡既然有这么丰富的资源,那么我们为何不来了解、学习我们的家乡——宝鸡呢?目标一设定,随之就开设了“宝鸡概况”、“宝鸡民间艺术”等校本课程,用身边的资源来学习,用身边的资源来教育。这样,学生在学习家乡的文化知识中,可以更多的关注家乡,了解家乡,因此也会更加热爱家乡。 三、学生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以前,中国学校的教学与西方学校的教学迥然不同。中国的教育要求学生在教室里要鸦雀无声,一旦有人参观或外面老师来听课,学生个个训练有素,老师讲课时,学生的背要挺得笔直,手要背后,回答问题时,更是标准的、唯一的答案,揠苗助长的结果是我们的孩子模式化、统一化,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现在,在课改的春风下,教师不再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首先是唤起学生的兴趣,然后适应其兴趣进行恰到好处的教育,而校本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有着特别的好处。 1、培养学生阅读及搜集资料的能力。 对于孩子,无论是“学习兴趣”的培养,或是“精力集中”的训练,都离不开博览群书,我在“宝鸡概况”这门课中,每次课前都要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那就是搜集下节课学习内容的资料,并阅读搜集到的资料。记得最清楚的是上第一节课中,我让学生搜集“宝鸡的由来” 资料。一上课,我就询问学生的资料搜集如何?在我看来,一年级刚入学的小学生根本就完成不了这项任务,没想到的是,一个小男孩拿了和我手里一模一样的资料,这还不算,他竟然把这个传说故事在课堂上完整的复述下来了,而其他孩子则听得津津有味。这个头一开,孩子们的兴趣很快上来了。一学期下来,学生们搜集到了宝鸡的旅游文化资料、宝鸡的民俗、宝鸡的风光(碟片)等等装满了我的抽屉,这下让我彻底感受到了课改带来的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改变,是师生互学,是师生互教。教师传递给学生知识,而学生教给了老师该怎样来教育。搜集、阅读资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这兴趣是学生们在自我教育、自我寻找和自我体验中培育出来的。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的表达是自信的开始。在课堂上,教师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提问时,教师对学生又是鼓励,又是启发,可就是启而不发,学生一声不吭,要不就是结结巴巴,总害怕说错了。现在,在课改下的课堂上,我们提倡学生敢说、敢讲,多说、多讲。而校本课程多是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学生们很是喜欢说。记得上完“西府民俗”这一课,就放寒假了。收假后的第一节课上,我让学生再来说“西府民俗”时,学生们争先恐后,因为他们在假期里不仅品尝了各地的饮食,还观看了“民俗文化”——社火、锣鼓、高跷等民间活动,孩子们一个个说得满脸兴奋,就连平时最不爱说话的学生都抢着喊:“老师,我说。”说他看到的“社火、高跷”是个什么样,这时教室里充满了欢笑声。看着这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听着那一个个叽叽喳喳的声音,我的心也被孩子们的快乐而感动了,这是生活,给予了孩子们更多的学习,这是大自然开启了孩子的心灵,课改真正地解放了孩子们的嘴巴和心灵。 3、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培养教育一个人不是几天心血来潮的热情,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的耐心,我们都知道学生马加爵事件,他缺少的正是情感教育。当今的社会,要想成为一个自尊、自信、自强、自主的人,应从小培育正确的情感态度,树立自信心。家长说,现在的孩子不管做什么事都不持久,一时兴趣,一阵热情,也不知道热爱生活,不懂得尊重他人。而学生在学习身边事、家乡景的时候,随着对家乡的了解,可以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育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促使他们具有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为综合课程的开设奠定了基础。 开设综合课程是这次课改的一个难点,一个亮点。综合课程要顾及学科的整和,要求有复合型的教师,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综合课程的开设提供了大量的教育资源和经验,使学校发展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带动了青年教师的成长,激发了学生关注生活的热情,这些都为综合课程的开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课程开发中的困惑与不足 一年来的校本课程实验感慨颇多,有经验、有收获,更有困惑和不足之处。一是校本课程的开发需大量的、专门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而现在的学校人员物力都较紧张,形成一个矛盾。另外,在学习地方风景、文化时,若能带学生亲临实地,效果会更好。但是小学生安全保护意识差,加之班额过大,教师太少,只好放弃带学生亲临实地的想法。二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推动采用的是学校的资源条件以及教师的意愿与能力的结合,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准备不充分,不但超越许多学校的资源条件、教师意愿等实际可能,也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本义相违背。使校本课程开发难以在学校扎根。三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专业教师不足,基本都是兼职教师,精力有限。四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没有采取合作开发。每个学校都是独立的开发,没有形成与其他院校的一个合作整体,从而使校本课程在开发过程中常会停滞下来,没有一个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体系。 校本课程的开设仅仅是开了个头,后面还会遇到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在今后的课程实验中要不断的补充和完善,使它更加规范。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加大物力、财力,使之与其他院校联合,与现代技术教育相结合,多制作多媒体课件,多到实地观察,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方文化,更有兴趣地学习地方特色。总之,校本课程的开设,增强了课程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开辟了又一条有效途径。它毕竟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海阔凭鱼游,天高任鸟飞”,在课改的推动和深入下,我们期待着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全新的自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