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心得)之小学科学课堂学生行为管理策略举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科学(心得)之小学科学课堂学生行为管理策略举例

小学科学论文之小学科学课堂学生行为管理策略举例 ‎ 小学科学课堂学生行为管理策略举例朱潮海  浙江省余姚市实验学校 315400[摘  要]  课堂管理是指对课堂教学中学生行为的管理,是建立在教师学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我们的管理不能只从教师单方面的来提出对学生的要求,还应该考虑学生在课堂中的需求。健康课堂管理是建立在对学生情感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理解、满足基础之上的,通过表扬和批评、材料的调控、课堂纪律的建立等方式,最终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会承担责任,养成自律,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本文从学生课堂常规管理和学生不良行为管理两个方面说明科学课堂中的一些管理策略。[关键词]  科学课堂;学生行为;‎ ‎ 管理策略课堂管理是指对课堂教学中学生行为的管理。人性心理学研究认为,行为是受个体发展的要求所驱动。马斯洛的理论认为,人可以通过满足一系列逐渐上升的需要而达到情感安康。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基本需求,包括被接受、被重视、被认为有能力和安全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学生才会给你所需要的。这实际就是说课堂教学管理是建立在教师学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我们的管理不能只从教师单方面的来提出对学生的要求,还应该考虑学生在课堂中的需求。只有这样,课堂的管理才是和谐的,是平等民主的,学生的心智和情感才能得到满足,学生的自律、自立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说健康课堂管理是建立在对学生情感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理解、满足基础之上的,通过表扬和批评、材料的调控、课堂纪律的建立等方式,最终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会承担责任,养成自律,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下面从学生课堂常规管理和学生不良行为管理两个方面说明科学课堂中的一些管理策略。其中课堂常规管理主要探讨了课前组织、实验操作和探讨交流三个方面。一、学生课堂常规管理策略在科学课学习中,学生的主要行为包括课前准备工作、发言交流、认真倾听、实验研究、填写实验手册等方面。教师对上述五个方面的课堂常规提出具体的要求:课前书籍、学习用品摆放整齐,铃声响能安静就座;一节课举手发言和交流两次以上;倾听认真,知道同学老师说的内容;组内分工合作好,不争抢材料;科学学习手册填写及时认真。在开始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正确的行为规范,如果他们没有遵守,就立刻纠正他们的行为。这种做法,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预防和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课前组织管理策略课前,教师要提前两三分钟到课堂,摆放实验用品,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提醒学生把学习资料整理好。上课铃声响时,教师体态端正的站在讲台上,环视教室一周,了解学生是否进入学习状态。铃声完了,如果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对你置之不理,这时教师先不要急着上课,也不要发脾气,可以先表扬表现好的学生,指出是那几个学生坐得特别端正。学生对于表扬还是听得进去的,因为他们也期待得到老师的表扬。一般来说,大多数学生就会坐得端正。如果还有人说话做小动作,你可以用期待或者严厉的目光盯着他。无效,点名,请学生站起来,告诉他,他们这样做是无视课堂纪律,会影响别的同学学习。       ‎ ‎ 2.实验操作管理策略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对材料管理不当,实验材料就会成为分散学生注意力的诱因,影响学生的实验操作效率。教师对材料的调控主要涉及两个方面:材料的分发和回收。下面以《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教学活动为例,说明科学课中教师如何对实验操作进行管理。(1)课前,四人小组桌面上放一个水槽。(2)上课开始,教师演示实验,砖块和木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让学生明确物体放入水中并非水面,知道判断沉浮的标准。(3)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呈现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胡萝卜和橡皮六种物体,让学生猜测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说说预测的理由,并在课本上作好记录。接着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物体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前概念。(4)交流结束以后,教师将装在塑料袋里的六个物体分发给学生,学生开始实验并做好记录。实验完毕教师要求学生将六个物体装入塑料袋,上交到讲台上。(5)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沉浮情况,整理预测的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从以上活动设计来看,教师对材料的分发应避免在课前将所有材料发给学生,主要把握好两条准则:第一,在明确了操作的方法之后,在动脑思考了方案之后,按活动进程分发材料。比如在研究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猜测一下,并让学生说出猜测的依据,然后将材料发给学生开展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这样迫使学生思考物体的沉浮于哪些因素有关,反映出学生对物体沉浮认识的前概念。如果将六种物体课前发给学生,那么学生就会迫不及待的把六个物体放入水中,使猜想流于形式,动手操作仅留于表面,动手与动脑不能有机融合。第二,为了节省教学时间,有些材料确实需要在课前分发的,比如上面提到的水槽。对于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的材料,教师应尽量用包装袋包装好或放在学生不容易看到的地方(比如抽屉)。同样,对于实验材料的回收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可探究结束后,由于教室小、学生多、时间紧,很多教师没有组织学生离开材料,直接进入研讨阶段。可这些材料仍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她们的小手不停地玩弄着这些材料,有些小朋友甚至继续做自己的实验,置研讨于不顾。这就影响了孩子们把思想变成语言的过程,影响了她们通过交流产生新思想的过程。因而,教师要舍得花时间,把材料收起来或让孩子们下位离开材料,以保证孩子们不受材料的负面影响。在上面的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在实验完毕以后将六个物体装入塑料袋并上交到讲台上,就避免了学生继续简单地玩弄材料的沉浮,保证了研讨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面对材料,我们始终要牢记“材料对学生的吸引大于一切”‎ ‎,我们在充分利用材料提高实验效率的同时,避免实验材料对学生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3.探讨交流管理策略有效交流非常重要,但在当前的科学课堂师生交流活动中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从交流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来看,学生在交流中存在的一些现象。         现象一:教师话音刚落,立见小手纷纷举起。请学生发言,往往只是片言只语。现象二:学生已在发言,仍见小手林立,口中喊着“我,我,我。”现象三:举手的总是那么几个人,很多人甘当观众,难觅其手高高举起。面对学生交流中出现的不足现象,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交流活动,提高学生交流的实效性,解决以上问题的主要途径有:(1)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在提出问题以后,教师不要急着让学生回答,要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以便学生对问题作出细致全面的思考,做出一个完善的答案。不过,在等待的时间里,总会有一部分学生七嘴八舌。由于缺少深入思考,发言的内容往往比较肤浅。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立即请学生发言,反而助长了学生一种浮躁的学习心理,不利于全体学生的思维向着纵深、全面的方向发展,教师要控制这种现象的发生,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考虑问题。具体的措施:明确规则。明确告诉学生,“老师不请坐在位置上随便发言的同学回答。”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身体力行,用行动说明自己的规则。友善提示。比如“你再思考一下,你一定会想到的更多、更全面。”‎ ‎ 委婉批评。我们不宜采用直接批评的方式,否则容易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们不妨先表扬他们发言很积极,同时委婉地指出这样的做法会影响同学的思考,没有尊重别人的学习劳动。(2)随机抽取学生回答大多数教师还是采用学生自愿回答的方法。有效地交流要求全体学生参与进来,尤其是那些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其实他们胆子比较小,心中对教师有畏惧心里,害怕回答问题,在学习上长期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表扬,对自己的学习显得缺乏自信心,造成很少主动举手发言的现象。所以,在请学生发言交流时,教师更应该关注那些没有举手的学生,请他们也来谈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有助于教师了解全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交流活动中来。当然这时我们不能贸然决定,随意挑选,否则你可能面对的是沉默的学生,这样反而会加重学生的失落感。我们可以这样做:首先,给全体学生一个公告,发言的学生除了举手的同学,老师也会邀请不举手的同学发言,采用随机抽取同学回答,从而促使全体学生积极的思考问题。其次,对于那些胆子特别小的学生,在上课前罗列出名单。如果让他们发言,在发言之前告诉他,老师待会儿邀请他发言,让他作好准备。问题难度要适中,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否则学生会觉得老师是在故意为难他,避免产生抵触心理。如果确实有困难,教师或小组同学在讨论时可以帮助他拟定答案,也可以先写下来,从而使学生能自信地回答问题。         ‎ ‎ 第三,建立一套鼓励发言的评价机制。规定在一堂课中举手的次数,达到规定的次数可以获得这节课的积极发言之星,这些星星的数量将成为期末考察的依据。(3)生生面对面交流传统的座位安排只有师生面对面,而学生往往只能看到同学的后脑勺。这给人的感觉是教学只对教师负责。在教学中,我们也经常可以听到“老师,我们的发现是……”‎ 之类的话。这就说明在学生的潜意识里认为老师是教学的中心和权威,我的发言只是讲给老师听的,而同学的发言与我无关;老师的话是要听的,同学的话可以不听。为了改变学生的这种潜在观念,建立平等民主的研讨气氛,发言学生来到讲台或转身面向全体同学,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的好方法,从而使学生树立起这样的观念:我的发言是讲给大家听的,而大家的发言我也是要认真倾听的。二、学生不良行为管理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学生做小动作,讲不合时宜的话,甚至吵架等行为,这些行为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正常秩序,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通常把这些行为称为学生的不良行为。在碰到这些行为时,教师必须在行为发生之后,平静、快速、坚决地做出干预。而诸如批评、指责、谩骂、嘲讽等反应,事实上并没有效果。公开的批评、责骂甚至还容易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产生不良的教学后遗症。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不良行为的严重程度,做出不同的干预策略。1消除。对于那些走神或独自做小动作的学生,可以通过表扬他的同桌在仔细听讲,这样做的目的是暗示学生注意听讲,你还避免了课堂的中断。2细微停顿。教师经常使用非言语动作和微小的停顿来处理可能出现的严重干扰行为。非语言动作包括眼神注视、摇头、走近、手势、运用脸部表情等,这些动作不仅高度有效,而且不会打断课堂的进程和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教师讲话时的微小停顿,或声音更轻柔(或更有力),或放慢语速,这些动作都可以隐秘的提醒学生,他们应该改变自己的行为了。对于那些高年级的学生,直接点名提醒,有时会更有用,使他们重新回到课本中来。3责备。有时,在课堂上有些学生会做一些不合时宜的动作或讲一个笑话,以吸引同学的注意。教师应立即批评这种现象,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展。并告诉学生在下课后到教师办公室来一趟。教师在私下里的谈话,而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训斥他们,减少了学生对立情绪的出现,维护了他的颜面。在交谈时,教师应该然学生明白这样做的不当之处,并给学生示范正确的行为方式,并警告继续犯错误行为的后果。4隔离。对于那些企图引起同学注意,过分活跃的学生,隔离十分有效。可以让这样的学生站在教室后面,作为惩罚。如果他想重新加入大家的活动,可能会考虑所犯错误并努力改正。当然隔离的时间要短,通常为10分钟,过长的时间也没有用处。在返回活动时,要求学生讲讲自己所犯的错误,确定自己如何做,作为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在处理学生的不良行为时,思考学生出现这种行为的内在需要和原因,并快速做出反应,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是管理学生的出发点。 [参考文献][1]      [美] Raymond M.. Nakamura. 健康课堂管理 [M].  王建平,等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54-56.         [2]     ‎ ‎ 张文质主编. 中国最佳教育随笔(第一辑)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92-93.[3]      [美]Donald R. Cruickshank  Deborah L. Bainer  Kim K. Metcalf. 教学行为指导 [M]. 时绮,等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369-372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