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得)之实施体育新课程标准要由“终结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体育(心得)之实施体育新课程标准要由“终结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

体育论文之实施体育新课程标准要由“终结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 ‎ 实施体育新课程标准要由“终结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 东莞大朗第一中学    黄堆记 科学体育课程改革方案,是体育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基本保障,但这一方案要变成鲜活的富有生机与活力的课程,必须依靠体育教师经历一个开放的科学的探索过程。教学方式到底怎么改,没有固定的答案,也没有可供遵循的模式,实验所遇到的问题,要靠广大体育教师在实践中摸索解决。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的变化,特别强调要尊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终结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一、实现教师思想、角色和行为的多方面转变在新课程中,我感到最大的变化是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不再只是体育课堂上的管理者,而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引导者;在新课程标准中,师生关系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成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在现代社会里,教师与学生应当是平等的。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就是为每一个学生服务的,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例如,有的学生描写他们的体育老师是“冰冷的心,古板的脸,严肃的眼”,这显然不利于教学的进行。教育学生最重要的秘诀应当是 ‎“爱”,体育教师要发自内心地关怀爱护学生。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尊重,才能快乐地参与锻炼并健康成长。二、由“学生听教师讲”向“教师听学生讲”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使课堂显得呆板。课程改革强调一种互动的师生关系,即由“学生倾听教师”向“教师倾听学生”转变。在学生交流他们探究结果的过程中,通过听学生讲,教师常常能轻易地辨别出哪些学生具有更高的悟性和理解力,也能真正发现学生喜欢哪些项目活动、需要什么样的活动方法,从而让教师通过了解并决定需要上哪些内容。同时,通过听学生讲、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观点和发言,对教师自己何时参与、如何参与做出决策。因此,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控制讲话时间,一般不要超过十分钟,这样可给学生三十分钟活动时间,让他们有充分的锻炼机会。三、由“在校达标”向“社会适应”‎ 转变作为在室外活动时间较长的课程,体育课对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特别是自觉性不高的学生,体育教师很担心学生的安全及在校达标考试等问题,不敢放手让学生参与各种活动。这虽然有众多的好处,但多数时候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很难顾及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大多接触不到,即使偶尔接触,也只是一带而过,接触点皮毛而已,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体育活动的激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的主观愿望是想把什么都传授给学生,但是相对每一个学生来说,却缺乏一个活动的时间问题。因为体育课的时间有限,学生的兴趣爱好各有不同,教师是什么都想教,也可能是什么也教了,而最后的结果是学生什么也没有学会,让很多学生回忆起当年的体育课时都是一脸茫然。在对学生的体育能力进行评价时,往往是追求短期效应,只就某个项目做出考核后,不再促使学生深化;只注意到学生在校期间能否完成教学目标要求并达到相应的考核标准,而没有考虑其毕业以后能否更长时期坚持有效的体育锻炼和健身习惯,没有把目光重点放在毕业以后的“社会适应”这一领域;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除了没有印象外,就是两个字“达标”。四、由注重身体发展向关注“心量健康”转达变以前,体育课堂上教师只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没顾及到学生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并非“心理健康”,一个有强壮体魄的学生并不一定是“心理健康”的学生;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上的缺隐和疾患,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在体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是基础任务,但决不能忽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心理健康不仅对人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能启发人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的思维敏捷及知能的提高。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