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9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一: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三十家子小学: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杨春华 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并且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二、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这时如果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三、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2011 · 12 · 12 篇二:小学数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改专题总结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阶段性中,我们教学一线的教师能够认真地按照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 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地在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不少的令人欣慰的成绩。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方 法,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说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使课堂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同 时,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小学的数学课改中,也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屡 屡出现。 一、为了增强课堂氛围,教师毫无目的地滥选用教学素材或教学游戏 新课改下的新教材,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以活动为编排主线,在情境中展开学习,其目的 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解决生活和生产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于是,许 多教师为了体现这一教学理念,就喜欢创设了“分水果、吃水果”、“售货员和顾客”等等没 有实际多大意义的问题情境,更有教师为了增强课堂的教学气氛,选择了一些毫无意义、脱 离教学目标的教学游戏,既费时费力,又导致了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 现行的新教材,对学习素材的选择已经相当重视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少的教 师在选择素材时,过多地关注了素材的现实性和趣味性。经常选用一些情境相同或形似的素 材,甚至选择了一些脱离教学目标的教学素材进行教学,随着选用同样素材的次数不断增加, 学生经常受到相同或相似的信息刺激,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会越来越低。往往达 不到教师预想的效果,往往事与愿违。因 为再好的素材,也会由于一次次的滥用,丧失其原本具有的价值 ,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 质量。新课程标准指出,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身边的 实例作为知识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 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在选择教学素材时,不仅要看它是否现实、有趣、更 重要的是要看它能否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素材时,要讲求实 效,不能乱用,更不能滥用,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基础,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选用合 适、有效的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只有这样,我们的 新课程改革才不会走入误区。 二、学生的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流于形式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后,通过参加的各种的教学赛教课和观摩课时,经常看到这样一种 想象: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无论这个问题有没有讨论的价值?教师就马上让学生分小组 进行讨论。一下子,整个教室乱得象一锅粥,有的学生在做小动作,有的学生在闲聊,应有 尽有,很少有学生在认认真真地讨论,也很少出现课堂生成问题。新课程标准倡导学 习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但许多教师对此片面的理解,认为小 组合作是每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一味地强调合作学习,使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的能力。况且,许多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因时、 因地、因人制宜。因此,我们在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是要选用合适的内容,提出具有思考性、 有价值的问题。比如 在学习意见不同时,学生思考困难或答案多样时,安排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效果就 比较好。 三、千篇一律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大大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挥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 断发展,特别是自从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也运用到了课堂教学 中。只要是赛教课或者观摩课,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一定要使用多媒体课件,这往往也 成了评价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因此,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就泛滥成灾,无论是否适合学生的实 际情况,都统统拿来运用。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实质上,学 生是跟着电脑设计的步骤一步步地走下去的,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即使学生的回答有 所突破和创新,也还是得回到教师事先设计的程序上来。可以说,不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大大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 虽然多媒体课件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对我们边远的农村小学的教学改革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大大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极大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学手段是为 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服务的,它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制约。而我们的课堂,就象一次旅行一样, 随时就有可能发生意外,决不是可以完全预先设定的那样。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手段和 教学目的之间的关系。不能盲目地追求使用多媒体课件,而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做到适 度适量,恰如其分。 四、教师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过多,评价的形式也比较单一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评价理念和方式与过去相比有了一定的改观,但问题仍然 不少。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回答问题后,不管这个问题是 简单还是复杂,不管学生回答得怎么样,总能得到教师的充分肯定。还时不时听到教师说“回 答得真好,表扬一下!”“棒、棒、你真棒!”接着下去就是学生有节奏地鼓起掌来,在不经意 间,学生的一句不假思索的回答,有时甚至不着边际的回答,也能得到教师不断的表扬,可 以说,表扬不断,掌声也不断。新课程虽然倡导对学生积极的、激励性的评价,但不是随意 的表扬和评价。表扬要有针对性,当学生有所创新时,这时的表扬才真正具有激励形。如果 过度的夸张表扬,会使评价丧失应有的价值和意义,也容易给学生造成迷惘。同时,我们也 不难看出,终结性的表扬语言几乎成了教师全部课堂激励评价语言。极少涉及到动态的、形 成性的评价内容。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智慧火花的迸发,教师一节课上下来很难达到预期的 结果。 新课程强调要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强调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 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所以,我们首先要创造新的评价手段,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从多角度、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对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等 方面进行评价。通过各种形式的评价,使 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其次,要创新激 励性的评价语言,不能千篇一律地“棒、棒、你真棒!”、“好”、“好极了”这样类似的、雷同 的评价语言。对于学生的创造性地回答,要及时作出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对于学生错误性地 回答,则要指出学生不足的地方,同时要诱导学生进行反思和剖析,以便弥补改正。篇二: 小学数学新课改的教学反思与总结 小学数学新课改的教学反思与总结 八百弓完小 罗建平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程理念与课堂实践实现了逐步融合,由此引发了新课改背景下 数学课堂教学的崭新视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 了全新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新课 改下,我们以“追求智慧的数学课堂”为办学理念,坚持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中心,扎扎实实地开 展学习新课程、实践新课程、研究新课程的系列活动,努力构建“智慧的数学课堂”。 一、课改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标准粗线条地确定为五个方面:学生喜欢不喜欢上数学课;学生投 入数学学习的程度;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体现的情况;数学交流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 发展状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学生喜欢不喜欢上数学课,主要评价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自由、心 理安全的环境是否形成,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感是否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学生投入学习的程度,主要评价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留有的思维空间是否能引起学生的认知需要。 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体现的情况,主要是通过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启发,敢于发表 新想法、新做法的表现情况,评价学生智力潜能是否得到较好的发挥。数学交流和解决数 学问题能力的发展状况,主要评价学生尊重别人、取长补短,合作学习习惯养成的情况和灵 活、综合运用知识的水平,特别是学生独立构建新知识的能力。通过对新课改的学习,我逐渐受了新的教学思想,驾驭课堂和管理学生的水平不断提高, 而且对课改很有兴趣,因此保证了课改工作的顺利进展。 二、探索新的课堂组织形式大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但不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要想真正把 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地位,不改变长期延续的大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很难办到的。为此, 我积极探索班级、小组、个人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重点加强小组研讨的学习方 式,相对削弱大课堂讲解的学习方式。在这样 1 的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 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创新见解。 三、逐步推行探索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是观念的转变问题。目前不少教师还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书 本知识的过程。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教师把书本内容讲清楚,或一问一答问清楚,学生用心 记住,能按时完成作业和应付,就算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做其实把一种“隐形的”、 宝贵的东西——好奇心、思想方法、探索精神,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统统丢掉了。我通过 探索,认识到教学过程应该是这样的:教学中应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当真正遇到有挑战性、 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而学生个体又无法解决时,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教师 应当把握住“积极互信、个体责任、有效沟通、反馈及时”这四个要素。学生在教师设计的 问题情景中,紧紧被问题吸引,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思考,真诚交流, 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在这样的学习 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创造”着获取知识的方法,体验着获取知识 的愉悦。同时,在和谐诚恳的交流中,充分展示着自己的个性和才能。总之,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带着新的理念, 要用一颗智慧的心,从数学学习的需要出发。把新课程理念融合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探究出 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与新课程同行,才能让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过程 更加流畅,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符合社会 发展的需求。 2011年11月 2篇三:浅谈小学数学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浅谈小学数学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课改、课改,学生学习习惯、课堂纪律都变差了!学习成绩也下降了!”在办公室常听 到这样的感叹与怨言。许多教师感到茫然和困惑,甚至不知道该怎样上课了。教学中也出了 一些问题,甚至走入了“误区”。应该说课改是适应时代发展和需求的,无可置疑。那问题出 在哪?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某些课堂教学进行深入反思,不难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有不 同程度地存在赶时髦,走形式的教学行为。 一、过于追求教学情境,干扰了学生知识的学习与思维的发展 创设情境已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潮流和时尚,越来越得到教师的重视,情境创设越来 越多,绚丽多彩,这样干扰了学生知识的学习与思维的发展,同时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案例】《小数的性质》一课的导入。课件出示:星期六,蓝猫走进了超市,来到了文化 用品区买了一支钢笔。(课件播放超市里琳琅满目的物品用时近3分钟)师问:从超市摆放的物品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分析】以上教学片断中,教师的意图很明显,利用蓝买东西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由物 品的标价引出小数的性质,但有没有必要让学生欣赏超市的物品,这对教学有多少价值?学 生看到琳琅满目的物品,会想些什么呢?学生真能从数的角度来思考物品的标价为什么可以 这样表示吗?虽然情境创设是联系数学与生活的纽带,但也不能滥用。 【对策】(1)明确情境创设的目的。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必须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 目标和教学的实际来进行分析,然后自问;我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什么,有了目的,再找准情 境与教学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的情境。 (2)创设简单有效,顺应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情境。我们创设情境主要是为了达成教学 目的,完成教学内容。只要能使学生产生认识不平衡,引起思维冲突,激起他们的好奇心, 求知欲,顺应学生心理需求的情境都是有效的情境,不用绚丽多姿画面,直接用简单的图画, 教师的表情、语音语调、动作姿势和数学内在的魅力来创设情境,来减少对学生学习的干扰 因素,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探究过程中疏忽处理主宰者与引导者的关系 教学“两位数的笔算法”有位教师在新课开始,未作任何铺垫,就抛出一个例题“24× 12=”让学生尝试。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多次失败后,教师然袖手旁观。直到即将下 课,教师才和学生一道根据一个学生的“24×10=240,24×2=48,240+48=288”,思路推 出“24×12=288”。然后草草收场。试想一下,如果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教师能以一个与学生共同学习者的角色积极参与 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去,是不是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呢? 【分析】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对新课标下教师角色的理解存在着偏差,他们简单认为,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就必须从原来保姆式的角色转变到现在的放牧式的角色,表现为教 师在学生遇到困惑甚至迷惑了前进的方向时,该出手时不敢出手。 【对策】(1)我们要把数学课程标准带来的新观念、新教材、新教法、新课堂要读懂、 读透。 (2)深入理解教材,深入了解学生。我们不仅要对教材进行推敲,还要对学生学习此知 识的已有基础生活经验和思维过程都要进行仔细的推敲: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所需要的 认识基础?学生已具有哪些生活经验?哪些内容学生需要讨论?哪些内容学生的思维会遇到 阻碍?需要教师的点拔和引导,只有这样正确把握学生的真实学习起点,教师才能掌控好课 堂。(3)教师应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教师 在巡视过程中,同时要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 拔,适时调控。 现在,我们在听课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课堂上只是少数优生非常活跃,小组合作 实践时,他在指挥操作,合作讨论学习时,他在发表见解,全班交流时,他在汇报。课堂成 了他们的“表演场”,而多数学生无形中成了听众、观众、接受者。 【分析】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好的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已的意 见说出来,侃侃而谈,神采飞,其余学生采取旁观的态度,缺少积极参与的意识。思维能力, 表达能力,质疑能力得不到锻炼,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不到培养。还有的学生默不作声, 不注意听同学发言,不关心合作的内容和进展,自已想着自已的事。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 相当于走了个形式,并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对策】(1)我们把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事先安排好,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 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 合作学习过程中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 全班进行交流汇报。(2)教师要逐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要听完全整,不插嘴;二是要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 后须作思考,提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