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9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选2020年新版《民法典》新建学习心得体会感悟(三篇合集)10
《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 建立健金完备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以良好民法保障民事善治,是新时期继续全面 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全面总结我国的民事立法和司法的实践经验,将相关民事法律 规范编纂成一部综合性法典,对于以法治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 地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讨论、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是今年全国两会的重头戏。经 过一代代民法学者接力奔跑,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即将谒生,开创了我国法典 编纂立法的先河,我国将告别“散装”民法时代,迎来新的民法典时代。 □ □先哲有言:在民法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人就是整个国家。民法是市民法、权利 法,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 总和,民法典就是要将这个"总和二尽可能囊括到一部成体系的法典之中。民法典是社会 生活的百科全书,最基本的职能是对权利的确认和保护,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一生各阶 段的权利,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 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所有民事主体的法律行为,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遵循。 □ □回顾人类文明史,编纂民法典是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标志。我国民事法律制度伴随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而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编纂一部具 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不仅能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律制度成果和制度自信,促进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也能为人类法治 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 □我国民法典是一部■•新法”,对现有民事法律进行梳理、整合、完善,使之更加全 面完整,更具系统性、协调性o我国有物权法、合同法、婚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 有2017年通过的民法总则,以及仍在继续适用的民法通则等,单行法律数量多,内容庞 杂,有的存在抵悟之奴如今,这些法律的主要内容以及司法实践中形成的相关司法解释, 共同汇聚成了这部共1260条、10万余字的民法典。经过整理、编订之后,在划定好的总 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等7个“楼层”里, 民事法律各归其位,类型清晰、秩序井然。 □ □民法典对众多民事法律关系进行的“确认",将在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 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在民法典新增内容里,用益物权中增加的居住权可能是影 响最大者之一。老人把房子过户给子女或“以房养老”卖给他人,夫妻离婚一方没有产权又 无房居住等等,都可以要求设立居住权。合同编中,基于此次疫情增加了国家订货合同制 度,还增加了 4种典型合同; 此前并没有单行法律作为基础的人格权,更是独立成编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决定以来,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持续取得积极进展。建立健全完备的民事法律规 范体系,以良好民法保障民事善治,是新时期继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全面总 结我国的民事立法和司法的实践经验,对现行民事单行法律进行系统编订纂修,将相关民 事法律规范编纂成一部综合性法典,对于以法治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更好地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我国民法典编纂充分体现了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和依法立法,充分回应了■•中国之 问”和“时代之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 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民法典反映了我国全面推进依 法治国的重要成果,为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法治保障—— 民法典开启了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也开启了我们经济社会高质最发展的新征程。 《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 口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处在民主法治 建设的第一线,在全面依法治国中负有重大职责,承担着重要任务。备受关注的■•民法典草 案”,其编纂过程如同一面镜子,有效的开门立法反映出新时代人大工作坚持党的领导、人 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更折射出法治思维深入人心、法治实践深入推进。尤其 是在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向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奋进路匕 我们更要充分发挥强 大制度优势,实现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凝聚历史进步的强大推动力龊 □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书写人民当家作主新篇章。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党的主张、 人民的意愿、国家的意志在这里交融。全国各级人大设立代表联络站、代表之家等联系人 民群众工作平台 22.8万个,邀请322人次全国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邀请31名全国 人大代表参加立法座谈会;两次组织全国政协机关公众开放日活动,400多名各界群众参加; 26场全国政协重大专项工作委员宣讲,900余万网民在线观看......无论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这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还是人民政协制度这一中国式民主的具体形式,全国两 会本身就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生动实例和长期实践,人民依法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同时寻求人民群众法治意愿的最大公约数,保障社会公众 的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不断书写着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新篇章。 □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立法中践行群众路线。大疫如大考。全国人大常委会紧握 依法防控"指挥棒”,在坚持群众路线中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和凝聚群众。针对疫情暴 露出的立法方面的问题,面对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的社会关切,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 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到首次制定专项立法修法工作计划,全国人大常委会为疫 情大考交上一张厚重的法治答卷。从2019年12月28日至2020年1月26日的公开征求 意见期间,民法典草案共收到13718位网民提出的114574条意见。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 全书,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高空抛物、点个外卖,民法典的编纂坚持以人民为 中心的工作要求,倾听民生、吸纳民意、广聚民智,具有强大生命力。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让民意和民智在立法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尊重和发挥,在群众路线中行稳致远,展现人民更 加满意的立法作为。 □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良法善治护航全面小康。全面依法治国在“四个全面”故略布 局中起着基础性、保障性作用,提供长期稳定的法治保险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 开放,制定外商投资法,修改土地管理法;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定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 促进法,启动未成年人保护法修改;围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启动长江保护法立法......一年 多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审议法律草案和有关法律问题、重大问题的决定决议草案47件, 通过34件,其中新制定法律5部,这是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2019年驰而不息推动 良法善治的成绩单。收官之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人大代表更要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 积极主动依法履职,当好"百姓代言人”"小康发言人”和••法治推广人”,为全面小康筑牢法治 根基。 □ □法治,是改革稳定的基石,经济发展的动能和人民幸福的后盾。进入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2020 全国两会满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将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道路上迈出更加铿锵有 力的步伐。 《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 □今年两会提请审议的“民法典草案”在保持市民社会一般私法的基本属性基础上,用 18个条文专门规定"绿色原则"、确立"绿色制度"、衔接■■绿色诉讼",形成了系统完备的"绿 色条款”体系,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我国法律中的全面贯彻奠定规范基础,为用“最严 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民法制度保障。 □ □第一,确立绿色原则,为民事活动规定普遍限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 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我们:“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二在这个共同体中,人必须“要像保护 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民法典草案第9条通过将 ■■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确立为从事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义务,为传统民事 主体的"理性人"增加了一层■•生态人”色彩,也体现了生态有价、损害担责的现代环境价值观。 □ □第二,为生产生活施加普遍环保约束,保障“绿水育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 书记深刻指出:"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绿色发展需要通过 对生产、生活施加环保约束、形成“倒逼”机制来实现,民法典草案第326条和第346条把 遵守环保要求和用途管制作为合法行使用益物权、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边界范围和前提 条件,第509条第3款把•■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作为合同正当履行所需承 担的基本义务,有助于“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这些规定对于■■把经济 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 的时间和空间”,都具有积极意义。 □ □第三,重要环境要素公有,分层保护环境权益,实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 生福祉”。民法典草案从对优质生态产品的充分供给和公平分配的角度,作了制度安排:民 法典草案确认并扩展宪法有关国有资源的范围,把重要环境要素纳入国有资源范畴,为从 全民利益、公众需要角度分配、管理和保护这些重要资源奠定权属根基。民法典草案第 325条规定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原则,为体现资源价值、保证利用效率、实现惠益共享提 供机制保障。在公民个体性和集体性环境权益的确认和保障方面,第274条有关小区绿地 共有的规定,第286条对•任意弃置垃圾、排放污染物或者噪声、违反规定饲养动物”的物 权救济,以及相邻关系条款,都有具体而明确的安排,体现■环境就是民生”的鲜明导向。 □ □第四,全面约束,严厉追贡,•■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民法典 草案专章规定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扩展了环境民事权益的保护范围;第1232条 规定惩罚性赔偿、第1235条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责任人规定了多项费用,极大加重了 恶意违法者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具有提高违法成本的明显导向。 □ □第五,首创绿色民法典,引领垂范"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国际上的民法典大多谒 生于■•风车水磨”时代,曾分别引领不同时代风骚的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对环保着墨 甚少。在当今人类迈向生态文明时代的进程中,中国民法典无论是绿色原则的创制,还是 ■■绿色条款”的体系化设计,都是世界首创的"中国方案二具有引领全球治理体系的重大意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