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9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浅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语文论文之浅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 这二位教育家一个是从学生获取知识方面来说的,一个是从教师的教学方面来说的。虽然出发点不同,但他们主体性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特征的教育, 它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去实施的一种教育。它重在启发和引导学生内在的教育要求,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和组织各种教育行为和教育活动,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呢? 一、精心设计,自然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将要学习的知识,精心设计富于启发性的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刨根问底的热情,为教学顺利地进行奠定基础。《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所讲的内容离学生现在的生活比较遥远,学生对这样的课文往往没有多大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伊始,就得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这课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导入的:“ 在解放军的一个边队,至今保留着这样的传统,每天早晨连长点名时,连长喊‘马宝玉、葛振林……’一片肃静,没有人应声,直到点到第六名战士的姓名时,才有人答‘到’。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个英雄连队的五位战士,在抗日战争中曾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颂歌。大家想不想知道他们谱写了一曲什么样的颂歌?”这样就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了课文所讲述的内容之中。 二、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教学程序的设计,要符合知识的发展进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一般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已知到未知。教学程序的设计还要注意内在的逻辑性,一环扣一环,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同时在教学中更要注意启发诱导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思维。如我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程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接受任务——痛歼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然后让学生根据读书的情况,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这时学生提出了下面的问题:“为什么称五位战士为壮士?五位壮士跳崖后结果怎样?文中为什么写五壮士两次完成掩护任务?” 接着,让学生分别读这五部分内容,并让学生说说读了哪部分内容最受感动。最后,让学生读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抓住使自己最受感动的语句,说说自己为什么感动。这样就轻而易举地引导学生抓住了文中的重点内容,而且教学程序是一环扣一环。 在这此程序中,教师再有目的地进行启发引导,这样,就会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活跃的状态之中。如在《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中,如何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到五壮士那种英勇顽强、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这是篇文章的重点所在。因此,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我在引导学生体会五壮士把敌人引上绝路的语句时,我在让学生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谈完自己的体会后,感觉学生体会的还不够深刻,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班长和战士们那种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坚定不移的决心,我先出示一幅他们通往狼牙山顶峰的简图,然后这样引导学生:“现在我们来看看他们把敌人引上的是一条什么样的绝路?联系上文,谁来看图给大家讲讲?他们把敌人引上了一条绝路,从这里你还可以体会到什么?面对生与死的选择,他们丝毫没有犹豫退缩,而是义无反顾地走上了绝路,谁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了五壮士的不怕牺牲精神。 三、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学质疑,促使学生发现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想鼓励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它的着力点就是“问题” 。没有问题的教学,不会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多少痕迹,更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开始学生可能不习惯思考,不会提问题,教师可以从课题和课文内容方面入手,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教学《蟋蟀的住宅》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读课题后,然后问学生有什么问题,结果,学生提出了很多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叫住宅?什么样的?怎样建造?课文是怎样介绍蟋蟀的住宅的?”通过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一方面,让学生把握住了课文的重点,另一方面,又能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做,确实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启迪探索,适时点拨,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主体在一定情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因此,在教师帮助学生发现和形成自己的问题时,不光要进行适当的点拨,还要注意运用一题多问、一题多思、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方法,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从不同的角度,沿不同的方向,进行不同层次的思考,使学生真正掌握学科的规律,形成迁移知识的能力。这学期为了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我在进行语文教学工作时,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座次把班内学生按四人一小组的形式分成很多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学的情况,提出自己学习中所不能解决的或新发现的问题。小组中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由小组代表提出,全体学生共同讨论,直到达成共识。这种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或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五、鼓励总结,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人惟有凭借解决问题或发现问题的努力,才能学到真正的发现方法。”学生在经历了问题的最初困惑到最后解决问题的曲折思维过程后,从中抽取规律,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能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规律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因此,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把自己动脑、动口总结出来的学习规律跟头脑中的知识内容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学会,还能达到会学的目的。如我在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时,首先让学生想一想以前都学习了哪些叙述课文的顺序,然后再让学生对照以前学过的方法让学生思考所学的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学会了创新地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真正地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教师适时的激励、正确的引导、及时的点化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师要经常运用这些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