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9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科学(心得)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初探
小学科学论文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初探 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传播科学知识、发展学生智慧的重要手段。搞好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课的一种主要形式,它对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有着兴足轻重的作用。在这里,结合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利用实验教学使教学达到最优化。 一、变“指挥”为“引导”,促进学生探求知识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在教学实践中,要做到正确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很不容易的,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问题和实验,做好引路工作。学生通过思考、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自己得出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教师不要去命令,但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巡视,发现实验方案好的及时表扬鼓励,对于错误的及时指出,并加以引导,帮其分析错误的原因,因势利导,让学生自行修正。在“磁铁” 一课的实验中,我不时地引导学生利用实验盒中的器材研究探讨磁铁的性质。在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时,我惊奇地发现:学生把磁铁可以吸引铁,不能吸引铜、铝、木片、塑料等;颜色不同的两端相接近时,相互吸引,颜色相同的两端相接近时,相互推开;磁铁隔着纸片等仍可以吸引铁等性质都汇报出来了,更有趣的是,还有一组同学汇报说:它可以把小铁屑排列成花纹。根据学生的回答,我选择性地重复总结给全班同学,然后再让学生重做自己没有发现的实验,以验证结果的正确性。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让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自觉去探索、去发现奥秘的能力,将过去由老师要求学生一二一地齐做各种实验,变为了由学生自觉主动地做由自己设计的各种实验,加上老师的正确引导。这样,促进了儿童的形象思维、创造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二、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探求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孔子在几千年前也曾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小学生的兴趣是他们学习的直接出发点,有了兴趣学生会变得爱学,把学习当成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实验教学就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着手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实验教学仅当作一种灌输基础知识的手段,教师更是充当起家长的角色,实验器材、实验目的、实验过程,甚至实验过程中的每个细节都由教师包办代替,最后还由教师直截了当地向学生装介绍实验结论。这样的实验教学,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根本夫兴趣可言,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为此,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变学生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这是新教育观向教师提出的崭新课题,更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只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到运用自己的五官、开动脑筋获得知识,才能锻炼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低年级“磁铁游戏”一课时,我利用学生好奇、爱玩的天性,巧妙运用新奇实验导入新课。用两辆小车分别装着两块小铁棒,放在投影仪的载物台上,再分别用彩纸包好的条形物接近小车,从银幕上学生可清晰地看出:其中一根彩条把两辆小车吸引过来了,而另一根彩条却不能吸引小车。老师问:“这是为什么?”学生们惊异不已。这时我撕开彩纸包裹的条形物让学生们观察,原来这条形物是一根磁铁,而另一根却是木棒。“那么,磁铁为什么就能吸引小车呢这就是本节课我样要学习的知识,同学们想知道磁铁的魔力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那就请你们打开实验盒,利用实验盒里的器材,自己设计实验来发现磁铁的秘密,好吗?”“好”。这样很自然地将学生的好奇、兴趣全引到要解决的问题的焦点上,教学的帷幕也就自然地悄悄拉开了,为后面的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变“封闭”为“开放”,开阔学生探求视野 科学教学要给学生一个自主、灵活的空间,使学生的好奇心能充分体现出来,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重演科学家科学发现的过程,像科学家一样观察、思考、假设、验证。教学“磁铁游戏”一课时,在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磁铁的性质后,老师引导发问:“谁 能告诉 老师,在你们周围哪些地方是利用磁铁的这些性质来为人们服务的呢?” 将学生的思维从单纯的好玩引至一个更为广阔的领域中。学生回答:文具盒的碰扣、家里房子的门扣、掉了小铁制品可用磁铁吸上来等,除此之外,老师还鼓励学生回家再进一步观察、思考,把课堂延续到课外,使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时刻激励学生去发现问题。结果在下一节课的询问中,学生将电饭煲、电话机、饮水机、电铃装置都说出来了,其中一个学生说他家的玩具小猴就是利用磁铁同极相互推开制作的。这样变“封闭”为“开放”,巩固了所学知识,开阔了学生视野,更激发了学生的探求思维。 总而言之,在科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引导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才能使科学教学达到最优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