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恣意挥洒 焕发语文魅力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恣意挥洒 焕发语文魅力

语文论文之恣意挥洒 焕发语文魅力 ‎ ‎  《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形式的课文。描绘了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的情景,表达了朋友间依依惜别的真情,根据送别的过程和内在的情感变化,可把文章理解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写两人借赏景藏别情;第二部分是举杯话别;第三部分是写李白触景吟诗。课文诗文互照,情景同现,的确是培育学生接洽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教材。今天感谢学校给我这个机会与大家交流我在备课设计和上课的一些想法,如有不到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  一、踩准点 ‎  本堂课,我始终坚持这一宗旨,紧紧围绕《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设计教学,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在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体会情感。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  其次,重难点要抓得准。“感悟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情,领悟古诗的意思和意境。”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  再次,切入点要找准。在教学中只有找准切入点,才能引领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充分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本堂课,我从整体入手,以“依依惜别”‎ 这个关键词为切入点,并以这条情感主线贯穿教学始终,以李白和孟浩然的对话为突破口,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进行思维碰撞。‎ ‎  二、教有法 ‎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这节课中巧妙的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思想感情。‎ ‎  1.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  在课的伊始,我运用四个描写黄鹤楼景物的词语,导入新课,渗透了“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也为突出黄鹤楼的美景进行渗透,更为引出下一个环节的依依惜别做铺垫。‎ ‎  2.咀嚼词语,品味语言。‎ ‎  首先给学生留出大量时间进行独立阅读感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含英咀华,涵咏真情。比如:、“您”、“伫立”、“凝视”等,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让学生把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察和语言的领悟大胆地释放出来,在交流中碰撞、并通过“以读激情”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指导学生不仅看文字表面的意思,更要深入到文本内部,发现文字背后的色彩,感悟文字背后蕴含的丰富情感。‎ ‎  3.以学定教,渗透学法。‎ ‎  本堂课,老师不失时机地渗透学法。如:读词串要读出画面来;抓关键词来领悟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如何感情朗读,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探究写了什么,还要引导学生领悟怎么写的,即进行了动作描写、对话描写和借景抒情写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学写文包诗,进行读写迁移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样一种语言表达方式的习得,是真正促进语文能力成长的根系,也是把语文的工具性落实到位的纽带与桥梁,使语文教学以“语文”的方式走在“语文”的路上 ‎  三、练得实 ‎  1.练读。‎ ‎  语文教学的根本方法是阅读,读是起点、是工具、理解感悟的基本方法,更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外显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本堂课,我巧妙地运用了“读”的艺术,自由读,指读,分角色读,配乐读,齐读。读要有要求,在读与悟、读与说、读与辩、读与写结合起来,通过朗读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再次读要有层次,从词语复习——导读,整体感知——悟读,体会深情——品读,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读更要有提升。在每一次的读后交流中,读后反馈中,我们要运用巧妙的点拨和相机引领,帮助学生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提升情感的体验,提升朗读水平。‎ ‎  2.练悟。‎ ‎  课堂上,教师要舍得给学生大量的时间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自主读悟,自悟自得。让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参与到读中,实现读和悟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亲近文本,走入文本,进而对文本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理解感悟,自然地达到“一个文本,多种声音”的个性化读悟的境界。‎ ‎  3. 练说。教者善于捕捉文中的艺术空白处和思维的生发点,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与其心灵对话,感悟人物内心深处丰富细腻的情感,进行想象说话,引导学生将优秀的语言文化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表达出来,引导说完整,说规范,说流畅,说充分,说深刻。‎ ‎  4.拓展升华。‎ ‎  文本中的人物和描写的情景时空跨度太大,如何让学生在情感上与李白产生共鸣,也对孟浩然充满敬仰之情是个不太容易处理的问题。于是我适度地把课外资料引入课堂,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阅读的积累,让孩子真正学有所得。也使学生对两位诗人之间的深情厚谊的了解变得“充实”、“厚实”,对激发学生情感起到很好的推波助澜的作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通过此课的学习,也可激发学生对送别诗的兴趣,将学生带入绚丽多彩的古诗百花园中,最后作业的设计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  四、想象补白,抒发情感 ‎  写作训练是高年级教学中的重点,在设计重点段落第四节的教学环节时,我根据本节特点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让学生想象当时画面,通过这样的想象写话,让学生亲近文本,与文本碰撞,与景物交流,让学生将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融入写作之中,在表述的过程中达到心灵相通,情感共鸣,是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的极佳契合点。‎ ‎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对“文包诗”这类课文的教学把握还不够,它既不同于单纯的古诗教学,又不同于普通的课文教学,它要求在教学中做到诗和文不割裂,从文理解诗。可我在教学中比较重文,对文诗结合处理得还不够细腻。尽管我认为,只要理解了“文”,对诗的理解会水到渠成,但必要的“文”“诗”结合环节还是需进一步落实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