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9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英语(心得)之帮学生把英语学“活”——浅谈交际能力的培养
英语论文之帮学生把英语学“活”——浅谈交际能力的培养 帮学生把英语学“活”----浅谈交际能力的培养 [摘要] 近年来,人们衡量一个人英语水平的标准发生了改变,人们越来越发现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本文旨在讨论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关键词] 交际能力 语言输入 语言输出 [Abstract] With China’s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people’s communication with other countries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and frequent, thus people consider the ability of using the language to communicate more important than that of to do tests. People try to receive and improve their communicating ability from school or some other training associations; so English teachers now should think about the ways that may help people receive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using it. The purpose of the article below is to talk about the ways of developing students’ communicating ability. [key words] competence language input language output 过去人们衡量一个人的英语水平的标准是看他英语考试成绩的高低;而现在衡量一个人英语水平的标准不仅是要看他考试成绩的高低---是否能把课本上的知识“死记”,还要看他的实际交际能力---是否能把课本上“死”的知识学“活”,能否将在课本上所学的知识恰当地运用于各种场合中。因此,作为一名当代的教师,笔者想最重要的任务是要研究如何帮助学生把“死”的课本知识变“活”,培养他们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交际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笔者认为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正确理解什么是“交际能力”。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海姆斯认为“具有交际能力意味着人们不但获得语言知识规则的知识,而且还获得语言在社交中使用的规则”(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95页)。根据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交际能力应当包括两个方面:语言知识的获取和实际的运用。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过程中应从这两方面入手。 一、 注重加强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帮助学生获取可理解的语言知识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在他提出的旨在解释第二语言(或外语)是如何习得的外语教学理论---监察模式中提到了“输入假设”。“他认为,只要人们接受到足够的语言输入,而这些语言输入又是可理解的,那么人们就可以习得语言。”(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101页)可见,在让学生开口说之前向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语言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来讲,语言输入可以通过课堂、课外、声音、文字等形式来获得。 1、课堂上利用声音的形式来加强学生的语言输入 在我国,学生的语言输入主要是从课堂上获得,而通过声音获得更是主要的途径。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获取输入的环境,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地用简单、地道的英语来组织教学、控制教学活动、解释课文及布置作业等等,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尽可能多的接触到目标语,从而获得语言知识。例如:教师在开始上课跟学生问候时可用Hello/Good morning, everyone…,在介绍新授课内容是可说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讲解某一句子或词汇可以用This sentence/word means… / It has the same meaning with…,而在讲解某一交际用语时可说This sentence structure can be used in … / We can use this sentence structure when we want to say … 等等。教师只要坚持用这些简单、地道的英语来组织教学,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将会接收到语言输入,潜移默化地获得语言知识。 2、课堂上利用文字形式辅助声音来加强语言输入 虽然声音是获得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但它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对于那些学生平时接触较多、课堂上出现频率高的语言知识,学生是能够通过声音来获得的,而对于那些学生平时接触比较少、课堂上出现频率较低、或者要呈现的语言知识量比较多的时候,单凭声音,学生是难以获得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利用文字的形式来辅助声音加强语言输入。例如当教师在课堂上讲到一个新的、对学生有用的句型结构时,在解释其意义及用法之后必须将其板书在黑板上,这样学生才能更好更快地将该语言知识牢记。又如:SEFC Book2A Unit7的Speaking中,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的语言知识是如何用英语来表达支持一观点和对一观点提出质问。在这一部分中一次要呈现的语言知识比较多,只通过声音形式学生很难掌握所有内容,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文字形式来辅助声音进行加强语言输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想出以前学过用来表达支持观点的句子结构,然后根据他们所想到的,教师再补充一些他们所应该掌握的知识,并把它们写在黑板上: How to support an opinion: I think that… , because… In my opinion…,because… I agree with/that…,First…, second…, then/at last One reason is that…, another is… For example,… such as… take…for example…等等 通过这种声音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学生便很快、很容易的掌握了这些语言知识。 3、指导学生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语言输入 课堂上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仅靠每节课45分钟的时间,学生很难掌握足够的语言知识,这就要求学生要利用课余时间自己采取各种方法去获取更多的语言知识。那么,教师就必须指导他们课外如何去获取语言输入,这主要体现在一个“多”字: 1、多听录音并且要模仿跟读。 2、多接触一些适合自己水平的英文节目,如VOA的Special English或者教育台中的英语教学节目,在听或看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多记---手记及脑记。 3、多接触一些比较地道,简单的英文读物,对于里面较好、在日常生活中较常出现的词、句,应该把它们记下并常翻开复习。 假如教师与学生能够互相配合,持之以恒地采用上述几种方法,是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将会积累到不少的语言知识。 二、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输出已存语言知识 上面提到,根据海姆斯交际能力的理论,交际能力除获得语言知识之外还包括实际的运用,也就是将所积累的语言知识恰当地运用于各种场合中。斯温纳的“浸泡式”教学实验也证明了学生要获得本族语者那种语言的产生能力,语言输出活动具有显著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过程中,除要加强学生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外,还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输出已存储于大脑当中的语言知识。 通常当我们提到如何让学生积极输出语言知识时,很多老师很快地就会想到要为学生创造形式多样的语言输出环境;然而,老师们往往忽略了一点,为学生创造形式多样的说的环境必须在学生乐于主动开口的前提下才起作用的。如果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教师创造再多、形式再多样的语言环境也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时,重要的一点是要想办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开口。只有学生自己愿意开口,教师所创造的各种语言环境才有价值。那么,教师就应该针对各种类型的学生,对症下药,采取适合于他们的方法来鼓励、激励他们主动、积极地输出已学知识。 1、消除心理障碍,鼓励学生主动开口 在我国,很多学生都存在着同样的一个问题,特别是成绩一般的学生,他们都不喜欢主动在课堂上发言,生怕出错时会被老师和同学笑话。实际上,任何人在学习过程中都会出错,人们都是在不断改正错误中进步的。教师要帮学生端正对待错误的态度,鼓励他们不要怕出错,有错误才会有进步。当然,教师本身也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学生出错时,教师不要急于纠正,而且要注意方法,在不打击学生自信的情况下帮助他们改正。笔者在上课过程中,很少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想办法让他们自己意识到刚才出错并改正过来。例如,学生在发言中出错,笔者不会立即给他们纠正,而是在对他们的发言做总结时,在他们刚才出错的地方,有意的放慢语速重复正确的句子,并在必要时把它写在黑板上。这样,既不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消除了他们怕犯错误的心理障碍,又能使他们改正错误获得正确的知识,使他们感到有所收获,他们便自然愿意再次主动在课堂上发言。 2、利用小组形式,创造轻松气氛,鼓励学生主动开口 如果课后仔细观察,教师会不难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在跟同学谈话时非常能言善辩,但是到了课堂上却沉默寡言,不喜欢开口。其实这些学生并不是不乐于在课堂上表达观点,而是他们觉得在众目睽睽之下发言有些别扭、有些紧张。因此,作为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消除他们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另一方面要为他们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教师可以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自己位置上跟其他几位同学进行交流,让他们感觉到就象平时在聊天一样,学生在这种无拘无束的气氛中便非常自然、主动地表达他们自己的观点。 当然,教师在为学生分组时不能随意地按座位或者编号来分。我们知道,每个班级里面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如果随意分组的话,可能会造成优秀学生集中为一组,而较差的学生集中在一起。结果便会产生两极分化:好的一组讨论不休,差的一组鸦雀无声。那么,笔者在为学生分组前综合了学生们平时的表现及成绩,把处于各种水平的学生平均地分配到各个小组中,这样一来,每个小组里面都有较好的学生来带动一般的,一般的学生来带动较差的。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中,通过同学间的互相带动,便有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了讨论当中,从而提高了他们的交际能力。 3、实行加分制度,激励学生积极开口 虽然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由于受高考的影响,学生的观念还无法完全转变,不少学生还是认为只有考试得高分才表示英语水平高。因此他们认为课堂上教师应该多讲语法,口语课是在浪费时间,最后导致他们在课堂上不愿意开口,知识一味地“死”记些条条框框的东西,而不愿把它们“活”用出来。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努力更新学生观念的同时,还要想办法激励他们把“死”记了的积极地“活” 用出来。抓住了学生这种看中分数的心理,笔者采用了加分制度,先跟学生说明积极开口说的重要性,并告诉学生要把课堂上发言的情况作为学期总评的一部分,根据他们发言的积极程度及质量进行加分,以此来激励他们主动输出已学的语言知识。具体操作如下:首先,笔者按照上面提到的方法把学生分成小组后,在每个小组里面选一成绩较好平时比较积极发言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并制作一份表格(表格见附件)发给各小组长,让他们负责登记小组成员在讨论过程中发言的情况进行详细的登记,每个单元检查一次,并为在小组里表现最好的前三位同学加分,以此来激励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其次,要求各小组长详细登记成员代表该小组在班上发言的情况,并为各组表现最为积极的同学加分,这样可以激励学生的发言面向全班同学,使他们跟更多的同学进行交流。再次,让学习委员详细登记好各组在班上发言的情况,根据所登记情况,在综合全班同学的意见,为最为积极的小组加分。这样可以激励各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使每个成员积极代表小组发言。 通过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仔细研究、分析学生的情况,对症下药,采取最适合他们的方法、激励他们主动发言,这是帮助学生输出语言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关键。 随着人们对外语学习观念的更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成为了外语教师在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不断探索各种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章兼中 《外语教育心理学》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5 何广铿 《英语教学法基础》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3 Brown. G. and Yule. G. Teaching the Spoken Language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200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