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得:恰似一缕春风暖心怀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师心得:恰似一缕春风暖心怀

教师心得:恰似一缕春风暖心怀 ‎ 四月,芳草萋萋,山明水秀,在这最美的人间四月天,能相约名师,是从教生涯中一大幸事。他们精妙绝伦的课堂,他们热情洋溢的讲座,恰似一缕春风,吹来了温暖,吹来了希望,让人心旷神怡,又让人激情满怀,更让我们领悟了,身为一线小语人的真谛。‎ 感动与责任 ‎ 4月25日,黄山市体育馆的贵宾席上,坐着一位年已古稀的老人,他就是敬爱的贾志敏老师。2006年,曾在歙县影剧院聆听过他的一堂课,——《我不怕鬼》,他那扎实的语文功底,那丰富的学识,那幽默的语言风格,那份从容淡定,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我初入杏坛,在小语路上,我是一颗渴望阳光雨露的种子,而在贾老师身上,我获得了,也被他的实力深深地折服了。十年过去了,他老了许多,但依然精神矍铄,神采奕奕。‎ ‎ 下午,他上台了,讲课之前,他说了这么一段话。他说,他是个半盲人,书上的字,他一个都看不见;他说,五年半前,医生给他贴上了癌症的标签,可他现在活了五年半啦!他说,来之前,跟家人说,来黄山上课,家人埋怨他,脑子进水了。他又说,书上的文字,已经全部镌刻在他的脑海中,来黄山上课,是因为,黄山需要他,黄山的老师和孩子更需要他……听到这,我们在场的近3000人,无一不为之动容。是什么力量让贾老师对小语事业这么的执着?是什么动力让他在语文道路上孜孜不倦?‎ ‎ ‎ ‎ 他还说,年轻的老师们,千万别说自己老,你们还有很长的教育之路要走……贾老慢慢地说着,话语是那么平静,但字字句句叩动我的心扉,听着听着,自己的眼睛湿润了;听着听着,仿佛觉得平日的埋怨,诉苦来得是那么的卑微;听着听着,似乎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前辈尚且如此,后辈怎能退缩?小语路上,漫漫长远,得好好走啊!‎ 一切都源于爱 ‎ 不管是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还是贾志敏老师的作文教学;不管是何捷老师的游戏作文,还是张龙老师的长文短教,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发挥自己的所长并有所建树。但是,我们静下心来,细细想,这一些成绩与建树,都源自于什么?‎ ‎ 陈金龙老师说:“语文老师首先是一个有情感的人,用情去教孩子,再差的孩子都有可能成为你的心上人。”他还说,世上没有天生的差孩子,只是存在有差异的孩子。‎ ‎ 每个孩子都是具有差异性的,这种差异性在我们眼里,就有了好学生,差学生之说。其实,是分数让遮蔽了我们那双原本会欣赏的眼睛,导致平时的教育教学,没有用真情去呼唤真情,没有用智慧去启迪智慧,忽略了班上很多处风景,错过了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值得记录与怀念的瞬间。‎ ‎ “会欣赏,每个老师都会成为孩子的同盟者。作文需要早起步,不断诱发孩子去表达,陪孩子说说话是难能可贵的。”这是何捷老师说的话。我觉得这句话不仅适用于作文教学,还适用于学生的口头表达,有助于师生之间氛围的和谐。‎ ‎ 回过头来,细细想,其实,这一切都源自于爱啊。‎ ‎ 在名师的精品课堂上,爱随时都会有体现,比如,一次耐心的等待,一次真诚的表扬,一次次微微上扬的双唇……其间,就有一个难忘的瞬间,挥之不去,也不愿挥去。‎ ‎ 教学片段:何老师指导学生写话,我爸爸是_________。‎ ‎ 孩子们有的说自己的爸爸是出色的警察、电脑高手、厨师、锦盒制作专家……孩子们说得眉飞色舞。‎ ‎ 这时候,有一位男孩站起来说:“我爸爸是……工程……师。”说话支支吾吾的。‎ ‎ 老师就纳闷了:“是工程师吗?”‎ ‎ “不是,是……修……水管的。”头低得更低了。‎ ‎ 老师走到孩子身边,抚摸着孩子的肩说:“孩子们,看过来。小朋友都看着他,他回答得有的难过,原先说是工程师,后来又说是修水管的,你们觉得修水管的能不能称作工程师?”‎ ‎ “可以!”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 “只要是为别人服务,我们就称他为——”‎ ‎ “工程师!”‎ ‎ “掌声一起送给他。来,你自豪地说一遍。”‎ ‎ “我爸爸是了不起的工程师。”孩子说得自信又响亮。‎ ‎ 顿时,场上场下都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 场上小朋友的掌声,是送给这个小男孩的。他从自卑走向了自信。场下的掌声,不仅送给这给小男孩,还是送给这位何老师,因为何老师懂得用一颗敏锐的心,去发现,去呵护孩子脆弱又稚嫩的心灵,让孩子自尊自信起来。‎ ‎ 假使这些名师不能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不能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那么,他的卓越成就也无法生根发芽吧。借用何捷老师的那句话:“写作文像牵着蜗牛去散步,慢慢走,欣赏啊!”在这里,我想说,教学生就像牵着蜗牛去散步,慢慢走,欣赏啊!‎ 轻轻做,慢慢想 ‎ ‎ ‎ 名师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他们的课堂,让我们钦佩的不仅是他们能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还有就是那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文本解读和高效的教学策略。课堂驾驭能力是名师独有的气质,每个名师可能散发出来的气质都不一样,我们普通老师不容易学,也不能盲目地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但是我们又能学什么呢?‎ ‎ 我们可以学的,看他们是如何解读文本,如何取舍文本。王崧舟老师在执教《桃花心木》时,他就把这篇课文的解读上升到了一个佛学的高度,从桃花心木的不确定领悟到了,一切都是不确定的,只有“不确定”才是唯一的确定,这就是无常,懂得无常,就是醒来。这么有高度的解读跟他自身的文化功底很有关系的,底蕴越深,思考就越有层次,解读就越有高度,基于对文本的这种全方位的解读,然后再来取舍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 我们还可以学的,是他们的教学策略,比如,他们讲究示范和引领,比如,史老师在教学《识字六》的时候,出示海边的图片,指导学生说话,老师先说:“我在海边看到了金色的沙滩。”随即就问道:“你看到了什么?”这其实就是在给学生示范,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前,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规范的句子——我在海边看到了________。指导学生说完整的话。再有,张龙老师在指导学生自学时,当即抓住典型学生,读出他画的句子,并表扬:“这就是会读书的孩子,能够把作者内心的情感揣摩出来。”这样的表扬,不但不打扰学生自学,反而给学生树立了一个好的参照,让其他孩子以这个孩子为例,学会读书,学会发现,学会思考。‎ ‎ 再比如,情境策略方面:陈金龙老师在执教口语交际课《学会商量》时,上课伊始,他就创设了一个情境,以自己的女儿陈果果想来黄山为例,谈如何商量。以老师自己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孩子为例,不仅赢得了学生的认同,让学生乐于为陈果果出谋划策,更是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使得下面的情境得以有效的进行。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切,都是以目标为中心,为目标服务的。‎ ‎ 以上的列举,名师的教学艺术已经可见一斑了,我们想学的,我们能学的,有很多很多,唯有轻轻做,慢慢想,才能步步微风起。我们只有多学习,多读书,多上课,多研讨,多反思,多总结,才能汲取自己所需的营养,才能成就属于我们自己的课堂。‎ ‎ 4月26日下午3点多,为期两天的观摩学习结束了。这两天,满满的收获,需要日后在教学实践中细细品味,慢慢反思,慢慢消化。这次活动也正如这四月的阳光,灿烂又很和煦,温暖着每个小语人的内心,又如这四月的风,温柔又很舒适,它正轻轻吹着,吹入每个小语人的心湖,让这一片片心湖泛起了层层涟漪,随着春风微微荡漾开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