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苦”尽“甘”来——品德新课程因生活而精彩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苦”尽“甘”来——品德新课程因生活而精彩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苦”尽“甘”来——品德新课程因生活而精彩 ‎ ‎“苦”尽“甘”来——品德新课程因生活而精彩 鄞州区邱隘实验小学 蒋鸿 一、主题内涵 ‎ 新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可见,教师作为学生生活的引路人,在教学时应立足于儿童自身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促使他们在自身的经验、体验中学习。正如杜威所说的: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的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的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如何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生活呢?我担任品德与社会这门新课程一年多来,一直在摸索,在一次次失败中成长,并从学生的生活中深切体会到:生活因拥有无数的生命而精彩,而品德课教学因生活而精彩。‎ 二、案例描述及分析 我在《别难过,有我呢》教学实践过程中,经历了失败,也有了一点收获。《别难过,有我呢》这课通过学生交往的四个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谈谈在心情不好或遇到困难的情况下,能得到朋友的安慰与帮助是什么心情,从而感受到友情的可贵就在于,不仅可以同甘,还要能共苦。‎ ‎[第一次教学]‎ 活动一 招收心理咨询师 ‎1、谈话:同学们,咱们学校成立了一个心理咨询室,现在想招收一些小小心理咨询员,想当心理咨询师吗?‎ 学生:想!‎ ‎2、明白心理学家及心理咨询师的含义。‎ ‎3、师提出应聘心理咨询师的要求。‎ 活动二 考核心理医生 ‎1、把自己不开心的事情说给同桌听,让同桌来当当你的心理医生,看能不能替你排忧解难。‎ ‎2、学生同桌交流 ‎3、让同桌来互相评判对方是否具备当一个心理医生的资格。要说出同桌用了什么方法帮自己走出困境。‎ ‎4、全班交流合格心理医生,师总结学生的困惑及解决的办法。‎ 活动三 心理医生上岗 ‎1、出示图片(一伙学生在开开心心地做游戏,只有一个女孩子晗晗不开心地坐在一边的凳子上。)‎ ‎2、看看这位小女孩子怎么了?请心理医生们做好准备,走进她的心理世界,帮她解开心里的结,帮她快乐起来。‎ ‎3、小组合作,通过表演的形式把自己的好方法展示出来。‎ ‎4、全班交流、评比哪些心理医生最出色,就聘为咱学校的心理咨询师。‎ 上课之前,自以为学生会对“心理医生”这一时髦角色倍感兴趣,能很好地扮起心理学家的角色;却不料,课堂上死气沉沉,心理开导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学生的语言不贴近生活实际,表演做作、不知所云,将心理开导因为表演而变成了一种无厘头式的娱乐。整堂课显得非常失败。‎ 反思自己的教学,造成这次无效教学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想主要是因为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心理学家是个非常遥远而又陌生的角色,远离他们的生活实际。他们无法准确地定位心理学家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教学一开始我就把学生带出了他们的生活圈。然后,在“考核心理学家”中,学生与其说是被动学习,还不如说是不知道干什么。一些不开心的事因为被套上了“心理学家”‎ 这一陌生的角色而关上了他们可以敞开的心灵。学生泛泛谈之,并没有真正说出自己不开心的事。说的内容也局限在学习成绩落后了、与别人吵架了这几件事上,并没有拓展开去。在帮晗晗走出困境这一环节,由于前一个环节没有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没有真正激起学生的感受,以致于学生凌驾于生活之上,成了空想主义家,说套话、大话、不着边际。整堂课,学生们只是在为了完成老师的教学任务在活动,活动中学生在想什么?活动后又能带给学生多少思考,能对学生的生活有多少促进作用呢?这堂课引起了我对品德新课程的重新思考:‎ ‎1、课程标准指出,生活是品德课程的基础,那么我们该如何找准教材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呢?‎ ‎2、我们该怎样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经历、经验中找到话题呢?‎ ‎3、如何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帮助学生提升生活?‎ ‎……‎ 带着这份思考,我又重新调整了教学策略,进行了第二次教学。‎ ‎[第二次教学]‎ 活动一 ‎ ‎1、故事导入。师出示一张儿时的照片,照片上的自己正愁眉苦脸,师简单讲述当时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 ‎2、回忆:你有过不开心的事情吗?当时的心情怎么样?你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3、学生指名说不愉快的事情,师总结板书。‎ 学习退步 受人欺负 遭人误解 家庭困难 赛场落后 受到批评 ‎…….‎ 活动二 ‎1、当时在你最难过的时候,你最想得到什么?‎ ‎2、师:是啊。在困难的时候,我们多么渴望来自于朋友的关心与安慰。(举起照片)当时,就在我最伤心的时候,我的好朋友小兰悄悄地走到我身边陪着我,让我感到了无尽的温暖。‎ ‎3、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得到过朋友的安慰与帮助吗?当时心情怎么样?‎ ‎4、出示: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也请你怎样对待别人。(学生读)‎ ‎5、(手指板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不快乐的朋友,让我们用真诚的心让他们快乐起来!咱们来进行一个比赛,看哪个同学最善解人意,最懂得关心安慰别人!‎ ‎6、学生自己准备。‎ ‎7、全班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并评出最善解人意的学生。‎ 安慰 鼓励 烦恼  微笑 帮助 开导 活动三 ‎1、想想看,朋友什么时候需要你在他身边,鼓励他,支持他,帮助他…….(四人学习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2、补充小诗:‎ 当朋友生病时,我会 。‎ 当朋友 时,我会 。‎ 当朋友 时,我会 。‎ ‎3、读给朋友听。‎ 这次教学虽然仍有遗憾处,但却是我所向往的。课堂上,我的心情是愉快的,因为孩子们都在积极主动地学着,课堂气氛较之于第一堂课,有了明显的改善,教学效果也一样。在这堂课上,我从自己的故事出发,用真诚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敞开心灵”的氛围,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从自己的生活中说自己的事情,真正打开了学生的心灵世界。同时我还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说自己的事、说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的想法,一起来找快乐的途径。通过自身的生活感受、感悟与同伴的共鸣、交流,扩大了他们的经验,深化了他们对于自身经验的体验,于是乎找到快乐良方也是水到渠成了。学生在这堂课中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第二堂课是真正将“立足于儿童自身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努力促使他们在自身的经验、体验中学习”落到了实处。‎ 三、案例反思 两次不同的教学经历,让我品尝了教学的“苦”与“乐”,也让我对品德新课程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新课程的引领下,“以‘真实’的生活事件来促进真实的学习过程”已经成为品德教学的核心。实践证明,品德课一定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与学生生活有关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真实地感受生活、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    (一)、贴近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 每次打开品德与社会这本教科书,常令我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教材是几幅图,几行字,而学生的思维是百花齐放。如果上课前不好好了解学生,上课就很难把握。平时,多与学生们在一起,在耳濡目染中了解他们对生活问题的看法、态度及困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案,这样课堂上才能贴近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有话可讲。比如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学生对“心理咨询员”、“心理医生”这样的概念非常模糊,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对他们来说极其陌生的角色,才使他们无话可讲,使课堂陷入了沉默的境地。学生只有在自己的生活中才符合他们的学习愿望,才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有意义!‎ ‎(二)、立足生活,关注学生的问题 新课程指出,教学要“源于生活,富含生活”。我们的教学关注和反映的都应该是儿童的真实生活,从儿童日常生活中事件出发,使我们的课堂就是一幅幅生活场景的再现,让课堂成为学生现实生活中疑惑的释放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要捕捉最接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引起孩子们的关注。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学习,积极探究。从而,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现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学会生活,提升学生的生活 斯普朗格说:“教育的目的并非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人的生命深处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引路人,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来的同时,还要在学生与同伴的交流沟通中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生活并促使他们进行自我重构,促使他们的生活观点得到发展,使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得到提升。这样,我们的教学生活与学生的生活不是同样有意义了吗?‎ 只有在生活中把道德认识与道德结合起来,学生才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生的道德情感认识才会真正得到发展;才会使课堂生活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我们的品德课也会因生活而精彩纷呈。‎ 参考资料:‎ ‎1、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培训资料 2003年5月 ‎2、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品德与社会版块 http://www.pep.com.cn/pdysh/index.htm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