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9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也谈如何建构数学和生活的桥梁
数学论文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也谈如何建构数学和生活的桥梁 江苏省部分城区第25届教研协作年会交流论文构建智慧课堂 实践有效教学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也谈如何建构数学和生活的桥梁。镇江穆源民族小学 蒋蓓蓓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要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生活原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现到数学的魅力。那么,在课堂中该如何密切生活与数学,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使学生学得趣味盎然呢?数学教学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连接点,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内趋动力,提高数学素养和实践应用能力。一、 深入生活实际,开启学习之门。尽管教材一再改革,但书上的例题和日新月异的生活仍然存在距离,致使学生一提到学习就认为一定是研究书本知识,做书中的习题,感觉和生活是两回事。让学生研究和自己距离甚远或不相干的问题,学生不感兴趣。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提取素材,把生活中的现象和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摆在眼前,让其观察生活,搜集信息,才能有效地激发其认知冲突,促使他们自主地去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在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自己所学价值的存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第一次认识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分数就是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在你无法用整数表达时产生的。它的应蕴而生,体现这知识的价值。在初步感知的过程中,学生了解的是生活。到了课堂上,学生的头脑中不再是一片空白,而是有了自己的理解,充满了质疑。面对新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将会轻松自如,重点、难点也将迎刃而解。让学生善于到生活中“发现”问题,才能在生活中“解决”问题。二、体验生活过程,发现数学问题。数学知识虽然枯燥乏味,但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几乎每个数学问题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我们不妨多设计一些开放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寻找身边的数学”活动中真正体会到数学的用途,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会学。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时,可以让学生利用休息日,拿自己的压岁钱到银行体验储蓄,并了解银行的利率。学生进而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利率是什么呀?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了问题,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样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对新课的教学,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三、合理改组教材,体现教学内容的生活性。照本宣科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高素质的教师要敢于打破教材,善于跳出教材,巧妙的组织教材,把“活”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教“活”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标准》中对教材编写意图说明的同时,真正消化理解教材,即让教材为我所用,又不受教材的约束和限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大胆改革教材中的不合理因素,根据学生的实际增删、调整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作综合化的拓展渗透,这样,必将能从有限的教材中再生无限,于“滞后”的教材中开掘解活,在“片面”的教材中构架完整,从而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生成学习技能。比如一位老师教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一课时,出示这样一首古诗: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色。问题:(1)哪一个字出现最多?(2)“春”字共有几个?(3)“春”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总字数的几分之几?这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中枯燥的数字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同时,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连诗歌中也蕴含着数学!四、返回生活天地,体验数学的价值。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我们应紧紧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实例中,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使学生从中体会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的喜悦,从而把学习数学当作一项生活的本领和工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学完了《平均数》后,可以要求学生回家调查家中每个月的用电量,每个家庭平均每人的居住面积。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入手,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学习了圆柱体体积后,有学生提出:我们茶杯、锅等容器,为什么底面是圆形而不是方形?这个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好奇。难道这种平日里司空见惯的现象还存在着奥秘吗?对于这个问题,让学生回家思考,与同学、父母去探讨。不久就有学生来告诉我:“周长一定时,圆的面积最大。在高相等时,底为圆形的容器容积较大。这个可以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可以说是近乎完美的回答,让学生确实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总之、数学教学只有走生活化的道路,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到生活中应用,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实践能力和个性品质,才能为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