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心得)之小议历史情境的创设与问题设计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心得)之小议历史情境的创设与问题设计

历史论文之小议历史情境的创设与问题设计 ‎ 小议历史情境的创设与问题设计 关键词   历史情境   创设    问题设计内容提要    历史情境的创设是历史教学的一种尝试,实践证明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必须与问题设计相结合。问题设计是情境创设的核心,问题设计时应具有新颖性、目的性和针对性,重视师生互动关系。  历史不等于讲故事,不是人人都能将故事讲生动。毕竟历史是一门研究人类过去的的学问,许多现象和问题离现实生活有很大距离甚至太遥远,时过境迁学生很难想象和体验当时的情境,当今的学生更多的是关注现实,学习的功利心态很明显,而且历史教材的文字通俗易懂,久而久之,学生很容易丧失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这就给历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上好一节课不容易。传统模式下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满堂灌”‎ 的做法,不但使教师劳累,学生疲惫,更主要的是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兴趣遭到严重的削弱,历史课成为学生沉重的包袱。而兴趣却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关键,实践表明:兴趣会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兴趣是提升课堂效率,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在历史课堂充分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历史课堂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一般去感知理解历史,同时进行相对应的问题设计,可以达到兴趣和教学目标一箭双雕的目的。下面本人结合《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案例谈谈这种方法的实践和体会: 导入新课:投影:《江南好》对于江南,从古至今就引起文人墨客的无限遐想和向往,白居易曾写道:“江南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帝王更是浩浩荡荡下江南,如隋炀帝南巡,风流乾隆六下江南。为什么?教学过程:一.经济重心南移江南的魅力在于(风景?美女?),最主要在于其经济的蓬勃发展。江南经济最早在何时发展?(魏晋南北朝)到了隋朝就发展不错了。大家回忆,隋朝为何要开凿京杭大运河?(学生回答后,联系两都)而在两宋经济重心就南移了。那么,什么是经济重心的南移?其表现有哪些?(学生归纳)1、表现 (投影)人口   太湖流域(粮仓)  商业城市(阅读地图65页)请同学们想一下,这些商业城市的分布有什么特点?这就表明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从( ?      )移到( ?       )。现在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方在哪里?(长三角、珠三角)由此可知,我国经济重心的转移整体是呈现由西向东、由北往南的态势。请同学们思考: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什么?‎ ‎ (回答后,分析归纳)首先,在魏晋南北朝时,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而且南方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土地肥沃,这些得天独厚的因素直接促进农业的发展。其次,宋代时中原地区不断遭到少数民族的侵犯,战争不间断,而南方则风平浪静。战争带来更多的是破坏,而良好的外部环境则给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后,打仗不行,但对农业还比较重视,兴修水利,鼓励对外贸易等。农业是经济的基础,农业兴则百业兴,统治者还是把握了发展经济的关键。2原因:(投影)①    人口南迁(劳动力﹑生产技术)②    自然条件③    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④    政府重视兴修水利    投影:林升的诗《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师生齐读。“请问,这首诗里的‘汴州’指那个地方?反映统治者的何种心态?当时的社会经济是怎样一种状况?(学生自由回答)(小结)不可否认,宋代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古代是很高,可以说是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时期。 二. 宋代经济的发展投影:经济的发展概况 1.农业(脚) 2.手工业(手) 3.商业(血液) 4.贸易(血液)  ‎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就好像是人的双脚,有一双好脚,才能更好地支撑上身,才能走得更快更远。宋代的农业在当时有明显的发展。请同学们概括其表现。1 、农业(表现):①人口增加    ②工具改进  耕作技术投影:秧马  提问: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秧马是怎样使用的?③‎ 优良品种的推广从宋真宗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对农业的重视。引进占城稻对北宋政府有何意义?(产量高等、解决温饱问题、社会稳定)我们现在的社会比较稳定,可以说农业的飞速发展立下汉马功劳。如果没有杂交高产水稻的出现,你很难想象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所面临的问题。2、手工业:手工业好比是人的双手,有手就能创造出许多的奇迹,这个世界才精彩。当我们看到农村里流行烧煤时,可能认为是一种很大的进步,其实早在八百多年前的北宋京城就已经普遍烧煤了。因为当时的手工业就已取得巨大进步。请大家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其表现。   ①煤:   开采量居世界第一②冶炼技术: 达世界最高水平③陶瓷:   新阶段提问:唐朝的彩陶称为?有何特点?投影:宋代瓷器欣赏两宋的制瓷业在此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瓷器的制作更加精美、细腻,色彩和图案更加丰富,而且能够批量生产。3、商业繁荣商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好像是人体中的血液。血量充沛则全身精力旺盛,充满活力。商业繁荣则整个城市甚至整个地区都充满活力。让我们看一幅名画。投影:《清明上河图》提问:①画卷反映什么?②请同学们概括其表现有哪些?①城镇大量兴起宋代虽然积贫积弱,但其城市化进程却比较快,远远超过清代的“康乾盛世”。清代的城市化达到5%,而宋代却达到15%。农民转变为市民,这个过程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就好像我们现在的东莞一样,这点同学们应该是深有体会的。②纸币出现和使用     “会子”、“交子”投影:“会子”、“交子”图片      (学生齐读材料:课文68页右上角文字)      提问:这段话说明使用“交子”有哪些好处?由学生翻译解释《水浒传》第十五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杨志一路上担惊受怕护送十几箱金银,结果被梁山好汉轻而易举劫了。十几箱金银挺诱惑人,所谓“树大招风”、“钱财不外露”,试想,将那些金银换成“交子”低调处理,那杨志可能就不会落草为寇了。       4、海外贸易的兴盛海外贸易也像血液,内需不足就如贫血,海外贸易的发展就是给人输血。大家都知道,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外贸出口冲击是相当大的。国内的很多工厂都没订单,连锁反应,国内经济也有了内伤。幸亏我们地大物博,否则要伤“心“了。可见,海外贸易有时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是举足轻重的。当然,被人经济封锁,或者闭关锁国,就是放血,那你就晕了!宋代的国内贸易和海外贸易是相互促进的。我们看看当时的海外贸易如何发达。(学生概括:海外贸易的兴盛的表现)外贸港口(泉州等)蕃客 蕃坊 蕃市 蕃学管理机构(市舶司)范围更广       投影:海外贸易的相关图片宋代的海外贸易相当的活跃,据考证,在南海一带有沉船2000多艘,广东目前打捞出的“南海一号”有大量宋代的瓷器。讨论: 大家都知道,唐朝是个(  ?   )的社会,是个开放、宽容,朝气蓬勃的社会,其实宋代同样是个开放的社会,而且还有更可喜的进步。让我们来思考一下,宋代比唐代有哪些进步?(学生回答后:投影提示  商品经济更加发达   科技文化也更发达 、开放  而且走出去 ‎ ‎ )小结:在此,我们对于唐宋的历史可以有一个大致的印象,两者处理民族政权的关系可以说天壤之别:唐朝像个山东大汉,拳头很硬,恩威并施让周边地区臣服;两宋则像个江南商人,钱包很鼓,反击乏力逃跑奇快,它的和平完全是金钱买来的,大量的岁币换来统治者的苟且偷安。人们都说,“财大气粗”,但两宋却相反,低声下气,没有斗志,不思进取,所以宋朝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软弱”。宋词中的伤感更加深了这一印象。历史情境创设 :  “苏东坡访友”(投影)苏东坡访友苏东坡曾在杭州做官三年,日子过得很惬意。有一天,饭后,鼓腹而出,决定去拜访老友钱某。最近老友做生意从海外满载而归,是个“海龟”(海归)。钱某欣喜万分,有很多话向老友倾诉……    如果你是钱某,你如何接待苏东坡并介绍你的“出国之旅”?             钱某尽地主之宜后索字画,苏东坡故意眉头一皱, “这,恐怕?”钱某叫人拿了三百五十两银子,苏东坡笑了, “老友,看来你要让我回去出一身汗了?”    钱某冰雪聪明, “哦,忘了!”     请问:钱某忘了什么?(答案:交子)设计意图与实践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其思考辩别能力不强,但想象较丰富,充满好奇心,因此历史情境的设计不能繁杂,问题的设计不能超越其能力。“苏东坡访友”既是一个小故事,生动有趣,学生对人物比较熟悉,极易让学生想到“东坡肉”;更是一个巧妙的历史情境创设:既要求学生联系所学知识,也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情境中设计的问题只有两个,第二个简单有趣却灵活,第一个看似容易其实答好不易,玄机就在于它将本课的重要知识点和主要内容都囊括进去。如“如何接待苏东坡”‎ ‎,一般接待就要带人参观,那么在家里就至少暗示以下信息:宋代的瓷器、燃料(摆设,手工业);占城稻(吃,农业),而在外面参观,就要谈到当时的商业(经济重心南移和商业的繁荣);“介绍你的‘出国之旅’”,其实就是提到当时的海外贸易(港口、路线、航海技术等)。问题的答案主要在课文,灵活像风筝,既放得开也能收得拢。本课无论在快班还是普通班上课的效果都非常好,意料中的答案和五花八门的回答,使气氛活跃,爆笑迭出,令人难忘。当然如果这个情境创设制作成动漫,那效果就更好。体会与反思:可以说,这个教学设计的最大亮点和成功之处就是这个历史情境的创设。成功的情境创设可以提供学生发挥潜能的机会,提高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成功的情境创设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重新整合教材。正确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这是历史情境的创设的前提。教材只是提供一个方向和框架,教师可以创造性地拓展和丰富其内容。此课如按教材的编排顺序讲授,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教材将内容表述为四个方面,其实可以整合为两大内容,即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宋代经济的发展。由此,也可以“苏东坡访友”‎ 为线索讲授,但要让学生先阅读课文。第二:历史情境的创设的形式具有新颖性。新颖的情景引入课堂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的动机。情境的创设并不是简单的展示图片,或是历史影片的播放,而是具有创新的成分,是对教材的艺术加工。因此可以允许适当的艺术创造,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如苏东坡确有其人,访友和钱某是虚构,故事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而且故事本身合乎情理。第三:问题的设计须精心构思,应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能够涵盖课文的知识要点或者主要知识点,这是情境创设的核心。创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更好地感知历史,绝不是简单的设问“假如你是某某如何如何”式的情境,而是要更加深入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如案例中的问题设计,既有助于学生从另一角度掌握教材,也起到巩固课堂知识的目的。第四:注重师生关系的互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熟悉的内容为切入点,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不能将问题设计太空泛和不着边际,应有据可依。如“苏东坡访友”设置的问题,学生基本上有话可说,这样就能引导学生切实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第五:注意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的优势,从网络上获取备课的资源。在本课中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资源获取的主要来源;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图片、图表演示,从视觉方面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发现历史,感悟历史。历史情境的创设只是历史教学的一种尝试,方法各种各样,实践形式也多样化,因人而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