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9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浅谈在活动中的德育实效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浅谈在活动中的德育实效 德育源于生活,远离生活的道德教育是悬空的,缺少根基的。只有将道德教育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才能使两者建立起真实而有意义的联系。《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并积极倡导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来组织安排教学。 一、 课堂展现生活在美国休斯敦的一家儿童博物馆中有一句醒目的话: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见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正是告诉我们实践对掌握知识是何其重要。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因此,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通过教育活动来体验、认知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大量的活动性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 新课程标准指明,活动性是本课程的重要性质之一,但品德与生活又不是单纯的生活课 ,它还肩负着学生的思想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通过创设情境表演,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例如《平安回家》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交通安全常识,树立自立、自护的安全保护意识。在教学时,我充分创设生活情境,放学收拾书包,是每个孩子每天都要做的,但丢三落四是孩子们经常犯的毛病,因此,设计“小演习”让学生整理书包表演。在学生的表演过程中,通过师生的相互提醒,使一些粗心的学生在反复检查中学会如何整理好自己的书包。这样就能教会孩子关注一些生活细节,提醒自己放学时要认真检查书包,把物品带齐。为了让学生在体验中树立自立、自护的安全保护意识,我又创设 模拟陌生人来接或路遇陌生人情况的表演,通过可能发生的后果,让学生知道放学时“不随便跟陌生人走”、“不随便接受陌生人东西”的道理,懂得孝敬和体贴父母,感知父母的心愿,不让父母为自己太操心。所以,学生在放学时不要在路上玩耍,应及时注意安全,每天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平安回家》这节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信号灯标志和人行横道标志,我努力创设了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学生放学经过十字路口时,道路上有许多车辆和行人,我们学生应该怎样观察信号灯,才能安全通过人行横道。” 学生兴趣盎然,表演欲望十分强烈,通过学生合作演一演,加深了对交通标志的认识,学会了看标志行动。这样一来,学生就掌握了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交通安全常识,而且学生还会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有所获。还通过血淋淋的事实图片,更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忽视交通规则,必将带来沉痛的代价,懂得自己的人身安全是父母最深的牵挂,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常识势在必行,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生活离不开交通标志。只有正确了解这些标志,才能保护好自己。 以“童心”“童趣”为核心,从儿童自己的生活世界出发,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本着儿童化、生活化的新理念,我深入课堂教学,课堂上的确呈现出了学生高度的学习热忱,他们学习着,并快乐着。 二、 课堂回归生活陶行知“生活即德育”的思想是指导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改革的大方向。品德与生活课程就是强调儿童通过生活学习生活,让他们在主体自身的活动中获得经验,通过对自己已有生活经验的体验与反思,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构建优良的品德。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关系到教育效果的首要问题。学生主体亲生感受体验,会使他们印象深刻,他们会设身处地地去思考,亲自感受到事情发生变化的全过程,所得到的收获是真实的,也是有效的。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努力从学生的现实世界中,寻找教育教学最合适的切口和教育点,探寻教育的源头活水,从生活中来,从实践中来,从社会中来,最后指导学生更好地回到生活中、实践中、社会中,回到生活的本原中去。 例如《和钟姐姐交朋友》一课,为了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我要求学生放学后看谁能坚持按时起床、按时上学、按时睡觉,并在爸爸妈妈的监督下评出最佳时间宝宝。这样,学生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努力按老师要求去做,克服并改掉了不良的生活习惯。 总之,要提高品德与生活课的实效,我们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要凭借教材,有创意地对教材进行开发,有计划地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真正地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学有所获,终身受益。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