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9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感悟二篇
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感悟二篇 本文仅供参考 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感悟【篇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于北京举行。此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在新形势下,香港事件牵动着所有爱国人士在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任务繁重,国内国外压力重大,充满了各种挑战。而在这个背景下,中央政治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依据中国国情在社会制度,结合了中国的现实情况,是走好中国道路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经过反复实践和探索而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包括党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而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可以说“中国之治”源于“中国之制”。 制度体系的建设推动了治理能力向更高层次迈进。有了各项制度的支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才有了依托和保障。坚持党的领导,能够确保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的前进方向不偏移,展现制度的先进性。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就是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坚持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政治制度确保了人民的主体地位,真正让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是经济繁荣的必经之路。坚持依法治国、依宪治国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有力武器,推动着法治社会的完善。坚持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文化融合,蓬勃发展,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坚持新时代下的军事策略,形成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的友好氛围。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夯实了国家根基,促进了国家的稳定。各项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基层党建紧密联系,发动群众形成了联动机制,走出了“枫桥经验”的基层治理范本。 提高治理效能是制度落地的有力体现。社会治理涉及面广,往往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核心在于,打通政策的最后一公里,让利民惠民政策贯彻执行, 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和揪心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项政策的好坏,要看百姓是哭还是笑。”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势在必行。 在新中国建立70周年之际,在建党100年来临之前,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也是时代留给我们的考题。相信通过全国14亿人民的戮力同心,通过基层人员的不懈努力,定能给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感悟【篇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基层治理体系短板逐渐暴露,干部治理能力弱项也随之显现,这对我们打造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干部队伍治理能力,事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大业,事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局。必须把“突出提高治理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引导广大干部强化制度意识,提高执政水平,努力成为懂治理、能治理、善治理的行家里手。 增益“脑力”,夯实思想政治的深厚根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人才的职责使命。把牢思想之舵、站稳政治立场,方能把准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正确方向。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头等大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深悟透、躬身实践,在地区建设发展实践中强化干部政治训练、政治历练和政治监督,全面落实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要求,推动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强化培养培训,严格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训计划,结合疫情实际,采用“云端课堂”等模式,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班,让干部深刻领会党的创新理论、先进治理理念和科学治理方法,推动学习成果向治理能力转化。 提升“战力”,强化专业实践的摔打锤炼。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干部的治理能力不会凭空产生,需要丰富的实践历练和过硬的专业技能作为支撑。要把握综合标准,评价干部时不能只看专业背景,还要看“干过什么、干成过什么”,在全面审视干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的基础上,坚持“培训充电”和“实践蓄能”双轮驱动,引导干部在党建引领物业管理、城乡基层治理、产业转型发展等实践中,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眼界视野,不断提升现代化、精细化治理水平。要加大干部交流力度,积极选派干部参加疫情防控、防汛救灾、脱贫攻坚等重大任务,依托农村、国企、教育、卫生、“两新”等领域平台,组织干部开展“大培训、大挂职、大练兵、大比武”,进一步提升干部的制度执行力和基层治理能力。 迸发“动力”,提振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精神状态好不好、工作热情高不高、治理效果实不实,是衡量干部治理能力的重要因素。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脱贫攻坚已到攻城拔寨的关键时刻,迫切需要广大干部加满油、鼓足劲,攻坚克难、善作善成。要牢固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选人用人导向,把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用好“贴近式”考察等举措,通过提拔一批、引进一批、储备一批、交流一批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激发干部队伍整体活力。要加强关心关爱,综合运用评优评先、职级晋升、谈心谈话、心理疏导等手段,挖掘、选树一批基层社会治理典型,千方百计为干部纾解疑难、解决后顾之忧,促进干部在基层治理的火热实践中安心安业、建功立业。 练强“脚力”,延伸群众路线的根须触角。群众工作是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每一名干部都应练好的基本功。检验干部治理能力的高低,最终要以群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为准绳。要持续笃定为民初心,把“治理为民”作为根本出发点,以贯彻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为抓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校准自身政绩观和事业观,不断在基层治理中深入群众、服务群众,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福祉。要聚焦民生精准发力,做实党建引领“吹哨报到”“接诉即办”等机制,探索“小支部、大党建”“小门楼、大作为”等模式,推动治理政策、治理资源、治理力量向一线下沉,引导干部接地气、通下情、听民声,不断解决群众“家门口”的事,切实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