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9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作文教学中的创造式学习
语文论文之作文教学中的创造式学习 温岭市泽国三中 李朝红 摘要:作文教学中的创作式学习,是对学生作文过程分析研究的结果,是对作文教学内在机制的一种探索,本文试图对已有的实践作出理性的阐述,着重界定作文教学中的创作式学习的含义,论述作文教学中的创作式学习四个主要过程,即知识学习过程、技能学习过程、交流和探讨过程、自主创作过程,从而达到观照作文教学的内在盲区,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创作式学习 作文教学 课程改革的有效执行贵在探索,在探索中有效,从有效中走向高效,为此我们探索把创作式学习应用到作文教学中。创作式学习是以形象思维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学习活动。形象思维是这种学习的内部基础,没有形象思维的积极参与,也就说不上创作式学习。创作式学习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语文课程标准》)。其实,形象思维是一种经验思维,它离不开生活的感想和体验及其在整个思维过程中的积极形成和内敛,以致贯穿整个创作学习活动。本文就语文创作过程的学习剖析创作式学习的有关内容。 一、创作式学习 提及创作式学习,我国现代教育家陈鹤琴的贡献,在学术界的影响广泛。陈氏根据自己的“活教育”理论,提出了四步骤教学(学习)过程论。第一步是实验观察。主要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观察,获得直接的经验。第二步是阅读参考。主要通过学生的广泛阅读和收集资料,取得间接的经验和书本知识。第三步是发表创作。即学生把观察实验,阅读参考的东西,逐一整理,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东西,然后加以运用,发挥充分的想象力加以创造。第四步是批评检讨。即教师和学生一起检查讨论学习的成果,互相批评,明确得失,以巩固成绩,改正缺点。陈氏的“活教育”理论表明,此四步骤教学模式,偏重于科目型创作式学习和结构模式。 在此基础上,有学者提出了主题型创作式学习。他把学生的整个创作学习过程拓展为五个有效活动的阶段。即准备阶段。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广泛的观察,积累知识经验。其次,孕育阶段。让学生选择某一主题,积极开展形象思维,使有关的形象叠现。再次,灵感阶段。新形象,新观念,新思想在头脑中出现,迫不及待地要把它表达出来。第四,表达阶段。让学生用相应的形式加以表达,使其成为某种创作物。最后,定型阶段。对创作物进行润色,修改,达到完善动人。主题型创作式学习,适合所有科目,特别是一些文科都可以尝试的,尤其适合作文教学。 二、创作式学习的基本过程 创作式学习,在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创作能力。同时,此种学习活动,在我们语文教学改革中,担负着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任务。以《香菱学诗》(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这篇文章为例,从香菱学诗的过程中可以悟出一些作文创作式学习的门道,作文教学中的创作式学习分为四个子过程。 1、知识学习过程 知识学习要做到口、目、脑并用,一方面读,一方面思考,做到心领神会,融会贯通。不光读书,还要背书,对于一些短小精粹的文章、一些精彩的语段,一定要熟读成诵。更进一步地说,还要抄书,比如记读书笔记、写读书卡片,都属于抄书的范畴。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广采博览,从名家名作,各种文本和媒体吸收知识经验。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通过积极思考,达到融会贯通,它是一个积累和贯通相结合的过程。当香菱学诗有了信心和勇气后,黛玉并不急于把什么都教给香菱,因为她深知教育教学是一门“慢的艺术”,是急不来,只有慢慢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底子,才可以水到渠成。所以,她对香菱说:“ 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诗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这番话蕴涵着作文教学的精髓:首先要养成阅读的习惯,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发生质的变化,而且作文教学不是举一反三,而是举十反一,甚至是举百举千才能反一;其次,阅读要选择经典作品;再次,阅读经典不可以囫囵吞枣,一定要细嚼慢咽,要“信心揣摩透熟”;最后,要先易后难。 知识的学习过程除了阅读,还要“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语文课程标准》),建立适合自己的材料库:事实材料——平时看到、听到和读到的人、事、景、物;理论材料——平时学到的知识、理论、名言、警句等;情感材料——以前在生活中体验过的,如爱与憎、离别与聚会、成功与失败等,以及伴随而来的喜怒哀乐。创作式学习当然也注重从课文中学写作,切入一点,学习和借鉴:用环境描写衬托心境;用动作描写再现情景;用外貌的细节刻画人物;用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向往。创作式学习更在生活中训练写作,坚持让学生置身于丰富的生活中;感受身边小事,挖掘生活细节的不凡意义;关注生活大事,感受时代火热的激情和社会前行的方向。 2、技能学习过程 任何技能都要通过一定的时间和次数的试炼,并以此为基础,反复多次,熟能生巧。而写作学习又是技巧的特殊训练,思维的运作,碰撞多次点燃了智慧的火花,以至进入某种境界,达到某种高度。“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语文课程标准》),它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豁然开朗的过程。当香菱读了王摩诘的诗后,又向黛玉换杜律的时候,黛玉强调“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于是香菱和黛玉一起探讨王摩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和“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等名句。在这个合作探讨的过程中,黛玉始终以香菱为主体,自己只是在关键时刻点拨一下,比如香菱提到“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时,黛玉不失时机地给予点拨,向她说明王摩诘的诗句是从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出来的,让香菱有茅塞顿开之感,让香菱进一步明确阅读经典的意义。 一般来说,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总是把每次作文的要求再三说明,但其结果往往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没有把老师的要求体现在作文里,有些学生是因为不懂观察,有些学生是不会对比。其实这是二种最基本的技能。真情实感来源于生活,这就需要认真观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语文课程标准》), 鲁迅先生在谈到文学创作时强调“第一须观察”,福楼拜赠送给巴尔扎克的写作箴言是“观察,观察,再观察” 。在创作式学习中,运用比较的机会是很多的。有优劣之间的比较;有同一题目、同一要求下,修改前后的比较;有同一题目而作不同体裁文章的比较;有同一要求而不同题目的比较;有开头的比较;有结尾的比较……有话题作文跟命题作文的比较:话题作文只提示写作的内容指向,审题要求并不严格,而命题作文大多含有或隐含着一个中心意思,有明确的审题要求,一旦走题,就可能导致全文的写作失败;话题作文强调的是与话题的相关性,所写内容与话题有关即可,而命题作文更强调紧扣题目展开。话题作文的写作空间大,既可以以提供的话题为题目,更鼓励自由拟题,其作文题是动态的,而命题作文的作文题是强制性的,是固态的。而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比较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立意上,材料作文要求学生必须根据材料去确定作文的主旨,立意须始于材料又归于材料,而话题作文强调的是“有关”,立意有较大的自由度;在取材上,材料作文往往要受到多方面的限制,所选素材要考虑与所提供的材料相似或兼容,而话题作文则没有这种限制,便于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文体上,材料作文往往有明确的要求,而话题作文则把文体淡化了;在思维上,材料作文为“线性思维”,而话题作文则为“发散性思维”,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发挥。 3、交流和探讨过程 主题作品创作出来以后,不能少批判和检讨这个环节,“ 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语文课程标准》),否则作品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得不到更加有效的弥补和改正。当香菱经过苦思冥想终于写出第一首诗的时候,兴奋地去找黛玉,黛玉给了这样的评价:“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这个评价既给了香菱鼓励,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诗作的毛病之所在,而且给香菱指明了努力的方向。看了香菱第二首诗后,黛玉在众人面前是这样评价:“自然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还得另作。”这一工作的开展,需要师生共同的参与,对作品提出诸多的修改方案。教师有权干预,或者站在某种高度,不加掩饰地评头品足。但从关心学生成长这一角度出发,那种批判和否定,应该是善意的坦诚相见,尊重他们的创造和精神,使之乐意接受,达到共同交流的目的。其结果,完成边学习边提高的有效过程。这是师生一起对作品进行一次再创造,出现一个新面孔的过程,体现出了一个优秀教师的足够耐心和机智。 在交流和探讨中,可以突出以下几个策略:调动与运用学生的材料库;讲究命题及补充题目的鲜、活、实。鲜,是指要新颖,活,是指要活泼,实,是指要贴近自己的生活与社会现实;培育成功感,积极肯定并推荐,可以是在班内推荐,也可以是向报刊杂志推荐;老师自己要列个提纲或下水试试深浅。在交流与探讨过程中,老师也应该有一个总结提升的过程,如话题作文的审题过程总结为一个32个字的口诀:“ 材料主题、关键语句、话题内涵 、反义近义、前后扩展、结构关系、提示要求、限制范围。”如交流常见的开头方法:开门见山,落笔点题;说明原因,交代背景;描写环境,引出人物;抒发情感,渲染气氛;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还可以引用名言、警句、格言等。当然,文章的开头没有固定格式,必须因文而定。如探讨常见的结尾方法:照应开头的首尾呼应法;画龙点睛的全文总结法;含蓄深刻的启发联想法;给读者留有余地的畅想法。其他如自然收束法、号召鼓励法、卒章显志法、名言警句法等等,一般来说记叙文的结尾有的是抒发感情式,有的是描写形象式,有的是幽默含蓄式等,议论文的结尾则多总结全文或发出号召。当然,文章的结尾并不止于这些,跟开头一样,它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格式,写作时应根据文章的需要确定。 作文教学中的创造式学习.doc d6ec8d7ed3d4fecccb8b63b45d195c4e.doc (67.00 KB)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