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9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怎样培养小学数学的兴趣
数学论文之怎样培养小学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种活动,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杨振宁教授曾说过:“我成功的真正保证是兴趣。”兴趣不仅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而且是成功的起点。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他们自觉学习,积极思维,探索创新。 追求优质、高效一直是我的工作作风,无论是教学还是做其它事情我都力争在短时问内取得最佳效果。优质高效的课堂概括起来应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并能做到有效合作和深度探究;二是学生对教师设计的教法是否感兴趣;三是每位学生课堂上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是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 要实现优质高效的阳光课堂,首先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备课。只有把新的教学理念不折不扣地落实在课堂上,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保证。 其次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必须科学、新颖并力保充满情趣,做到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努力使学生学习一堂课,快乐四十分。 如新课的导入,这一环节的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甚至通过导入能迫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需求。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现举几例加以说明: 一、故事引入, 激发求知欲望 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可将一些数学内容编进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之中,这样不仅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去,而且能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可用到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动机和欲望。 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始,我给学生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中秋节的晚上,奶奶给两个小孙子分好吃的,奶奶先拿出4个柿子平均分给两个小孙子,每人分得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生:用数字2表示。)奶奶又拿出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孙子,每人分得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生:用数字1表示。)接着奶奶拿出一块又大又圆的月饼准备平均分给两个小孙子,每人分得多少?(生:每人分得“半块”。)“半块”用数字几表示?(生面面相觑)想知道吗?你们读读课本就知道了。 创设“中秋节奶奶给两个孙子分好吃的”这一故事情境引入新知,便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唤起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欲望。 二、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一堂课的前一两分钟,学生还不能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来,这时,如果直接讲解新知识,将很难取得最佳的效果。为了能给学生一种强烈的刺激,将他们极度兴奋的精神状态转移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上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尝试着用一些谜语来导入新课。如教学“用计算器计算”一课,课始我说:“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好吗?”学生听说要猜谜,个个跃跃欲试,精神抖擞,注意力集中。“一件东西真希奇,再难的计算它不急,只要正确来按键,得数立即就出现。”我的话音刚落,同学们马上猜出谜底是“计算器”。通过猜谜活动引出新课,不仅很快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所学的知识上来,而且自然地引出新课。 三、以旧引新,化难为易 有些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堂上,如果教师直接讲解,学生不仅感到枯燥乏味,而且积极性不高。如果我们能够利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巧妙设计复习题,不仅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而且还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课始,我设计了以下复习题: l、让学生口述商不变性质。 2、在括号内填上正确的数。 (1)1640÷80=164÷( )=( )÷0.8 (2)12÷0.4=( ) ÷4=( ) 学生正确填写后,引导学生讨论:第(2)题中最后所得的 商“30”是谁的商? 当学生回答既是120除以4的商,也是12除以0.4的商后,教师接着问:12÷0.4的商是怎样求出的?学生答:是根据商不变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求出的。这时,师生共同小结:在一道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小数,我们可以根据商不变性质把除数转化为整数求商。在让学生重温“商不变性质”的基础上,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他们经历认知过程,使其对新知识的理解水到渠成,初步掌握了“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当然,导入新课的方法远不止这些。总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计一节课的导入,通过导入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发展。 新知识教学环节,要能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和促进者。要创设使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并要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动口。手、脑、口并用,才能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知识上来,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创设多种感官参与的学习活动,除了可以借助学具操作帮助理解知识之外,还可以结合知识、概念的含义让学生用各种体态语言作辅助,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此外,在教学操作性较强的知识时,可引导学生合理概括,编成通俗易懂、富有情趣的儿歌、口诀等,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如,为了让学生熟练、准确地掌握画角、量角的方法,并能促进其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我与学生一道编了如以下的儿歌:“(量角法)点对点,线对边,看清里圈和外圈,再看角的另一条边;(画角法)点个点,画条边,量角器摆正端,找到度数点个点,沿着两点连条边。”儿歌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数学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学生轻松领会、牢固掌握。因此,学生边说儿歌边操作,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总之,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课堂练习的设计,教师同样应该“费尽心思”,要用新的观念作引领,要能体现:1、对本课所学知识起到巩固的作用;2、让学生用新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3、练习题设计要形式多样、趣味横生;4、题目的难易程度要能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要实现以上目标,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游戏引入课堂,将数学知识寓于游戏之中,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如教学《倍数约数》这节课的结尾,师生共同做“找朋友”游戏。 游戏开始了,教师高举数字卡片“5”喊到:“我是‘5’ ,我的朋友在哪里?” 教师话音刚落,手举学号“10”的学生跑到了老师身边,急忙说: “10是5的倍数,你的朋友在这里。”全班同学异口同声: “对,10是5的朋友。”接着,学号是5、15、20、25、30、35、40、45、50、1的学生也都陆续被大家认可,站到了老师身边。待学生检查“5”的朋友都到齐了后,教师请5的朋友回到座位。接着,再先后出示数字卡“2”、“3”继续做游戏。最后,教师问:“还有谁一直没找到朋友?”学号是7、11、13、17、19、23、29、3l、37、4l、43、47的学生纷纷举起了手。“你们为什么一直找不到朋友?”教师故意问道。“老师卡片上的数字与我们的学号没有整除关系。”一位学生抢先回答……“老师出示数字几你们就都能找到朋友了?”学生高声答道: “1”。这时,教师出示一张写有数字“1”的大大卡片说道:我是“1”,我的朋友在哪里?只见学号是“1”和学号是“质数”的学生高兴地跑到老师的身边。 “通过刚才的‘找朋友’游戏你们发现了什么?”(生1:学号是1的朋友最多,不论老师刚才出示数字几都是l的朋友。生2:因为任何整数都是l的倍数,l是任何整数的约数。生3:我发现每个数都不止一个整除朋友,因为有的既是这个数的约数,又是那个数的倍数。……) 课尾,师生共同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找出具体数与数之间的整除关系,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从中深刻地领悟到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同时,寓知识于游戏之中,是让学生轻松、快乐获取知识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真正做到知识与趣味融为一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环节,我把写有算式的苹果卡片挂在黑板上,让学生做“摘苹果”的游戏,学生摘下“苹果”后,只要能正确填出“苹果”背面算式中的未知数,就可得到这个“苹果”。 在一些计算课上我结合具体知识特点,带领学生做“接力赛”、“夺红旗”、“对口令”等游戏。 总之,设计的游戏要做到既能吸引学生进入积极的求知状态,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又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自身的素质也很重要。教师渊博的知识,宽阔的胸怀,以及课堂上幽默、风趣富有激情的语言和教师驾驭学生、驾驭教材的能力等,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只要我们大家不断自觉地学习新理念、掌握新理念、运用新理念,并把职业当成事业去完成,把事业当作科学去探索,我坚信,每位教师都能将小学数学课上得精彩纷呈,使我们的学生阳光灿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