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脱贫攻坚的感悟3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关于脱贫攻坚的感悟3篇

关于脱贫攻坚的感悟3篇 ‎【篇一】‎ 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到了最后的紧要关头,需要的是全神贯注、集中精力啃下最后的硬骨头。越是最后时刻,那些“打盹”“贪玩”“松劲”的念头和动作越不可有。给扶贫干部“念念经”“醒醒神”“提提劲”,一鼓作气、猛攻胜利。‎ 打开一本“问题”手册,给扶贫干部念念经。“三省吾身”是反思己过的最好方法。在扶贫路上,反思自己、反思工作、反思方法是不可缺少的。贫困户家中“一越线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是否得到了全面解决,今年的扶贫政策是否得到了全面的宣传和落实,致穷的“病根”是否已完全拔除,致富的“密码”是否已完全破解,返贫的“风险”是否已完全消除。念一念这些“问题”手册,想一想这些“问题”对策。收起“贪玩儿”这个心思,做好最后的冲刺。‎ 打开一瓶“致富”喷雾,给扶贫干部醒醒神。“扶贫要先扶智”是脱贫攻坚这么多年来一直号召和行动的。在脱贫最后的关头,对于那些还有脱贫困难的群众,扶贫干部切不能“打盹儿”,迷迷糊糊,给钱给物就把“扶贫”这件事给搪塞过去。“致富”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这瓶“致富”喷雾,不是给钱给物,而是给一个“好思路”。从思想上,要巩固加深贫困户“靠自己”脱贫的观念;从政策上,要明确发展“助农”项目,做好就业岗位安排,技能技术培训;从行动上,要护住贫困户的“钱袋子”,除了激发内生动力外,要整治不良之风,减轻“人情往来”的负担。‎ 打开一袋“语录”食粮,给扶贫干部提提劲。脱贫攻坚关系着贫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日夜牵挂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大大小小的场合和地方都有关于脱贫攻坚的语录,这一大包精神“食粮”,是扶贫干部们应该慢慢咀嚼和回味的。“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支持扶贫产业恢复生产,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防止因疫致贫或返贫。”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不忘脱贫攻坚,身在一线的扶贫干部在最后关头更要以十足的劲头打赢“收官战”,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脱贫攻坚这一场大考到了最后要“收卷”的时刻,那些偷偷跑出来的任何松懈的念头都要抛弃。要醒醒神、提提劲,检查好这份试卷的“易错题”,多揣摩这份试卷的“难解题”,再思考这份试卷的“附加题”,努力交出一份脱贫攻坚的完美答卷。‎ ‎【篇二】‎ 目前,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分布在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宁夏和新疆7个省区。贫困程度深、自然条件差、致贫原因、复杂脱贫成本高和突如其来的疫情和洪水灾情让最后的决战难上加难。然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路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是中国共产党作出的庄重承诺。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时不我待的急迫感、永不懈怠的责任感和奋勇向前的使命感回溯初心、勇担使命,用迎险而上、甘当磐石的精神气魄“接地气、养底气、扬正气”,带领群众在最后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全力打好这场主动仗、攻坚战。‎ 啃下最后的“硬骨头”要脚沾泥土接地气,常怀“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真心,践行初心之诺。焦裕禄战风沙、斗洪涝,无私奉献,为群众治穷根;杨善洲六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为荒山披绿;黄文秀心系群众,响应号召下基层,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党员干部要向榜样学习,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脚接地气,少一些“官僚气、衙门气”,多一些“烟火气、泥土气”,真正深入群众、贴近群众,在家长里短中了解实情,在嘘寒问暖中倾听诉求,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和群众打成一片,把群众当自家人,在精准帮扶中排忧解难。人民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党员干部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搭建起党和人民之间“连心桥”。‎ 啃下最后的“硬骨头”要砥砺前行养底气,常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初心,践行使命之任。在基层一线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在田野地头广阔无垠的土地里,人民群众的身影无时不在,他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任劳任怨,他们披星戴月、砥砺前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必须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党员干部唯有时刻谨记“人民至上”的理念,奋发有为、奋勇争先,方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初心使命化作工作上攻坚克难、求真务实的原动力;要想民之想、急民之急,唯有迈开步子、走进户子、沉下身子,才能当好政府和群众的枢纽桥;要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唯有以满腔热血的激情投身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基层工作中去,才能以群众心为心,急人民群众所急、解人民群众所需。‎ 啃下最后的“硬骨头”要心存敬畏扬正气,常怀“两袖清风不染尘”的为民廉心,践行宗旨之责。“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大老虎”不是一口吃出来的,许多干部的堕落腐化其实就是从收一包不该收的烟、吃一顿不该吃的饭开始的。清正廉洁,是融入中国共产党人血脉之中的不变本色,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代代传承的红色基因。“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纪律严明是清正廉洁的重要保障,党员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追求高标准,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把权力用之为公众谋福利,唯有让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成为自然而然的行为和结果,才能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只留清气满乾坤。“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把以人民为中心融入精神血脉化为自觉行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篇三】‎ 记得小时候在老家,跟奶奶一起做饭。记忆最深刻的就是蒸馒头。刚开始时,奶奶加入柴禾烧大火,然后在高粱秸秆做的锅盖上再压上几块砖头捂紧。差不多的时候,就加入麦秸之类的杂物烧中火。待火停,再焖上一会儿,就拾起馒头出锅。这时候的馒头不仅闻着香,一口口吃起来更有味,邻居们都说蒸得好。‎ 现在日子好了,老家人做饭用的都是天然气,烧的是小灶。其实,细想起来,蒸馒头也可以悟出决战脱贫之道。‎ 要“添好柴”,用好“文武火”,有“效”也省“料”‎ ‎。老辈儿对蒸馒头如何用柴,用多少柴,既是在土灶台上的日积月累,也是千遍万遍之后对规律的掌握。脱贫攻坚进入到决战决胜时期,广大党员干部可以说是篙篙用劲、久久为功,对如期打赢这场硬仗既有决心,也有信心,更有力量。力量如“柴”。越是最后阶段,越是要善用经验,把握火候,精准“火力”,一一拔点。要坚决“响鼓重锤”破难题,也要防止“胡子眉毛一把抓”“大呼隆”等粗放推进的行为举措。保持“力”随“情”移,“策”随“力”进,不“触石决木”,把力用在“点位”上,在前期夯实的基础上,力争事半功倍,把各项工作都做到贫困户的心坎里。‎ 要“捂紧盖”,压实压紧,守好“热中气”。捂紧盖为的是不让热气跑掉,这样馒头熟得快。老百姓常说,把舵的不慌,乘船的稳当。“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面对任务的紧迫性,党员干部要做好压在面上的“秤砣”,任它“热气蒸腾”“翻江倒海”,都要“稳”字当头。关键要稳住自己,去浮躁和自满。自己稳了,也就稳住了群众脱贫的信心。要保持一鼓作气、势如破竹的势头,对已取得的脱贫成果,积极巩固,尤其是要结合疫情秋冬防控形势和经济发展等情况,提前防范,进一步增强脱贫的抗风险能力。同时全面兼顾,汇聚一切资源,互学典型经验,共同要谱好众志成城“脱贫进行曲”,一起奏好“致富大合唱”,让脱贫攻坚的这股“热气”,连“片”凝“团”。‎ 要“焖一会儿”,“温”功“固”效,“出炉”更“入味”。对蒸馒头来说,焖一会儿更入味。对脱贫攻坚来说,“焖”的是成效。“饭不熟,不揭锅。”脱贫不仅要眼前看到成效,更要懂“焖”一会儿,让成效更“成熟”,扎下根,立住脚,然后再“开锅”。“焖”的是查漏。脱贫不是简单达标就完事大吉了,还要等一会儿,看看情况,在“焖一会儿”中自我拾遗补缺,填补漏洞。“焖”的是接续。在决胜最后阶段,要通过脱贫成果的展示和宣传,进一步增强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荣耀感,不仅要摘掉“贫帽子”,更要摘掉“穷弱心态”,让群众始终在党的带领下朝着发家致富的方向接续奋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