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信息技术(心得)之读议讲练”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论文之读议讲练”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新课改的热潮呼唤着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作为现代教育基础的信息技术教育首当其冲。本文是安徽省科研课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报告之一。文章从课堂组织教学出发,阐述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读议讲练”四步教学法实施新课改的作法和体会。[关键词]:新课改 信息技术教学 “读议讲练”教学法2002年9月在黄山市教育局统一部署下,我校七年级开始了新课程改革,全面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这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结合紧密的基础工具课程,本着“大胆尝试,开拓创新”的原则,我采用了“读议讲练”法来进行课堂组织教学。“读”,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课堂上快速阅读教材的相应内容,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议”,是指阅读后学生分组讨论实际动手操作时遇到的疑难问题;“讲”是指教师很必要的讲授和演示,启示学生思考,回答学生的提问,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练”,是指老师布置任务,组织学生练习解决,借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读-议-讲-练,四个步骤一环扣一环,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中需注意:1、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到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教师应如何引导?引导的怎么样?能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能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要求教师应充分地熟悉教材,熟练各种操作,适时提出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创设具有探究因素的问题性情境,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自主实践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切实发挥小组长的作用。教学中,我采取的是分组教学的方式。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进行组内讨论,所以选择一个能力强、有责任心的组长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教师是一堂课的总设计师,老师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考虑的是一堂课的整体效果。由于主、客观原因,学生掌握知识及技能的程度参差不齐,学生个体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师如果忽视了这种差异,一味地满足程度好的学生的需求,就会使程度差的学生学习越来越差,长此以往部分学生会失去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但如果教师一堂课上过多地注重这种差异,学生中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老师一一来解答的话,那么老师疲于应付,课堂教学计划无法如期完成。这时可以充分发挥组长的作用,组员有问题,可以寻求组长的帮助;组长解决不了,可以让组员参与讨论,大部分的问题都能在组内得到解决。经大家讨论仍解决不了的,组长向老师汇报,由老师来解答或是组织全班同学讨论解决。这样既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又培养锻炼了学生的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一举两得。3、 既重结果,更重过程。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到底交给学生什么知识?不管是操作系统还是应用软件,它们都有一个生命期,过了这个生命期就被淘汰。当我们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我们交给他们的windows 、office等等知识可能已经过时,那么他们到底在学校学到了什么?我们教的知识有什么用?鉴于此,我们应该做到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更要教会他们“会学”。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应该是一种思想,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一套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例如讲WORD字处理软件的时候,经常有学生提问怎样把文章中的字往前移,怎么把它往下移动一行,我输入的字没有了怎么办等等......问题是形形色色,而且有的问题反复出现多次,不仅令人烦恼,而且经常会影响教学进度。所以回答学生问题时,要告诉他们问题出在哪儿,让他们自主尝试解决。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再遇到问题后,学生们就会尝试着自己找办法,不再是以往那样懒得思考而寻求别人帮助了。4、游戏式的任务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信息技术课,教师备课的重点应放在设计课堂任务上。一节课中的课堂任务设计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堂课的效果。教师操心的不再是要教学生们怎么一步步操作,而是怎么才能让自己设计的课堂任务既包容大纲的知识点,又吸引学生的兴趣。在讲解“指法练习”这一节时,我让大家在“记事本”中完成书本上“练一练”给出的内容。刚开始同学们兴趣挺浓,一个个埋头苦练。但是练了一会后,不少同学坐不住了,对这种机械式的重复劳动表现出了疲劳和厌倦。结果可想而知,绝大部分同学无法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于是第二节课我换了教学任务,让同学们练习“金山打字通”软件里的“警察抓小偷” 打字游戏,看看一堂课时间,谁“抓的小偷”最多。给出任务后,学生们受竞争欲望地驱使,对打字练习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不再有疲劳和厌烦,一个个专心致志地练习。结果,这堂课取得了很好的实效。针对中学生的心理,利用游戏式的任务来组织教学,事半功倍。5、适度点拨,语言简练。教学时,教师对学生适度的点拨可以起来“四两拔千斤” 的功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使理论有血有肉。在教学中,不能因为要学生自主学习而忽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信息技术是一门既动脑又动手的学科,实际的上机操作在学习中占有很大的作用,学生多接触一分钟计算机就会对信息技术多一分感受,所以学生在练习时教师要尽量不去干扰学生上机操作。但是对于刚刚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要成功地完成一项操作很难。例如在讲解有关WORD文档操作的时候,每节课总是有不少学生要问:在改变图形颜色的时候,书上例子中的这块是黑的,我的为什么是灰的?...... 毕竟很多学生是刚刚接触计算机,要求他们在没有相关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还是比较抽象的。而这个时候就要求教师在面向全体教学时进行适度点拨,用简练的语言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具体的操作由学生自主去完成;同时在学生独立操作时加强巡视,对学生遇到的困难给予及时的帮助,不能放任不管或不闻不问。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千奇百怪,同时他们的经验又很少,课本上的知识也有局限性,所以教师一定程度上的干预是必要的,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好办法。6、切实抓好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教学如果只停留在教会学生使用一些常用软件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在“学会”的基础“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教育未来的发展目标就是人人使用信息技术,处处用好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成为学科教育的基本手段。今年暑假,我与地理教师合作,在七年级中进行了双学科整合的教学活动。我们首先布置学生任务:利用各种方式获取信息资源,在计算机上独立完成一份地理电子板报。任务提出后,学生们非常踊跃,积极地在家利用各种方式收集资料。第二天进入微机室打开电脑后,我对同学们说:“今天我发现有少数同学虽然在家认真搜集资料,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没有选择到合适的,那他该怎么完成任务呢?”个别学生在下面低声说道:“可以上互联网去查找啊。”“是的,今天我们利用五分钟的时间来学习如何使用计算机在Internet网络上搜索我需要的资料。”同学们一个个兴趣盎然,仔细地观察老师是如何打开相应的网页,如何搜索相关内容,如何选择所需文字和图片资料的。演示完毕,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打开浏览器,“网海拾贝”起来。地理老师在一旁指导、启发学生确定电子板报的主题,我则和学生们一道为如何美化文档而“喋喋不休” 。课堂成为开放的课堂,师生成为朋友,洋溢着自主、和谐、热烈、愉悦的气氛。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所有的学生都完成了各自的作品,不少同学自我感觉不甚满意,纷纷要求把自己的板报拷贝回家后继续加工、修改,开学时再交上来。虽然作品还略显粗糙和稚嫩,但无疑这次尝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技术优势和网络的资源优势,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力,很好地促进了学科间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善教者学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学劳而功半。”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会遇到许多新问题。唯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尝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