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心得)之试论生物教学与环境保护
生物论文之试论生物教学与环境保护 在全球一体化经济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今天,在哥本哈根会议都可以成为政治闹剧的今天。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普通公民,在这里谈论环保这个主题似乎言语略显单薄,颇有点纸上谈兵,掩耳盗铃的的意味。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教师,我有义务也有责任把环境保护的意识植入每一个学生的心中。面对生态环境屡遭破坏的现状,环保教育更显得尤为必要并且迫在眉睫。我们要通过自身的努力让环保意识贯穿于整个生物教学活动中,让将来这个世界的主人能够清醒的认识到,地球只有一个,它是地球表层所有生物共同的家,每个人都应该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保护这个家关心这个家。最终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环境破坏的现状及其危害,能够主动关心环保问题,积极投入到环境保护工作中去。为此,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把环保意识融入生物教学中。 一。通过大量的环境污染的事实证据激发学生的环保冲动初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大量内容涉及到了环境的破坏。例如:我国科尔沁草原因为过度开荒而变成沙漠;长江、黄河中上游因为乱砍滥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许多野生动物因为人类的捕杀而灭绝;昆明滇池引入的水葫芦过量生长;垃圾数量不断增多以及噪声污染、光污染等等。同时也可以在课外搜集其他环境污染的资料证据,例如: 有报道说:“ 据报道979年对全国798座城镇的调查, 全国日污水排放量为国为民258万吨, 其中工业废水占用819,生活污水占据199. 1989年对全国代表大会854个城镇进行调查,每天的排放量达365.3亿吨。其中工业废水达成协议5.5亿吨。 这些废水绝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污染了江河湖海。再如,在世界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几次大的公害事件: 第一次发生在一九三○年比利时的马斯河谷工业区。由于工业上的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几千人得了呼吸道疾病,六十人死亡。 第二次发生在一九四三年美国的洛杉矶。当时这个城市有两百多万辆汽车,每天要消耗五百万加仑汽油,汽车排放的烃约一千吨,再加上这个地区的气候条件,造成了一次严重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时间长达几天之久,大多数居民出现眼肿、泪等症状,重症死亡病例也层出不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将这些人类自己做的傻事、酿造的苦果甚至是自己一手酿造的悲剧告诉学生,让他们深切体会到自然界中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让他们认识到人类如果过分注重自身利益,不加节制地从自然界中索取资源必将破坏生态平衡,而人类也最终会遭受自然界的报复。比如”探究电池浸出液对小鱼生存的影响时“ 学生会对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果感到非常震惊,学生看到小鱼在废电池浸出液里苦苦挣扎的情景就仿佛看到在烟尘弥漫的恶劣环境中生存的自己,自然得出环保问题不容忽视的结论从而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冲动热情。同时应该提醒学生主动通过报刊或网络关注环保动态,定期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这对于学生来讲是很有必要的。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并利用环保知识解决发生在身边的有关环境污染大事,例如大凌河沿岸的农田大量使用农药,就会使水体中的鱼类因营养富集而携带更多的农药,人们就不能以鱼为食,否则极容易患病。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对某些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的环保行动从自发向自觉转换,使环保能成为每一个学生责任与使命。 二。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促进环保理念的形成。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新教材的使用为环保教育提供了契机。以人教版初中教材(七年级)为例。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第一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第三单元第六章爱护祖国,保护植被等。还包括大量的探究实验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废电池浸出液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模拟酸雨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探究废电池浸出液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在这些章节中直接或间接介绍了环保的一些初步知识。在教学进程中,只要我们精心准备,认真对待就一定能够取的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当前生物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把知识的记忆当作教学的一切,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思维。一些教师未能建立科学的教学观和知识观,虽然希望与学生有更多更好的交流,但往往在课堂上没能提供有效的问题情境,不能组织起真正有效的讨论和交流,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的生物学思维比较肤浅。教材其他章节虽然没有以环保作为主题,但教师也可把环保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环境问题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在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的教学中,可结合有关知识的学习,联系在生活中有人随地大小便,随地吐痰、乱丢杂物、不节约用水、吸烟、不注意饮食卫生、吃野生动物、猎杀野生动物等不良习惯甚至违法的行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人类传染病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等一系列与环保有关的问题。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的利用课堂资源,把环保的种子随时随地的进行播种,并且有浅入深,由简至难,把学生的环保意识由感性提高到理性的层面,树立坚定的环保理念。 三。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增强环保教学的实效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可以培养其环保技能,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学生在课堂上所学所想,只有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强化,加深理解,随着新一轮课程的实施,我们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并努力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环保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事做起,激发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培养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能力。如结合教材中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调查校园周边生物的课外活动的形式进行环保渗透,让学生努力发现新的生物种类,体验生物多样性给人们带来的健康和喜悦,了解每一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具体作用以及对周边的其他生物和生活环境的影响,比如具体讨论导致苔藓类植物在工厂密集的地区无法继续生存的环境因素。如可以依托校园绿化设计和”3。12植树节“,发动学生参与校园绿化设计和植树护花活动;结合”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组织学生开展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演讲、征文、辩论等活动;发动学生参加”你丢我捡“和清除卫生死角等校内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0件小事“活动。如让学生去参观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让他们了解到保护森林植被对人类的重要,让学生自己动手修建小型自然生物池塘,营造生物垃圾,将垃圾按化学、金属、生物各自分类处理,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教学目的。在校内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从点滴做起,自觉养成环保习惯,倡导低碳生活。比如时常进行废物回收利用,减少对花卉园林的毁坏,加强对白色污染的处理,少使用塑料制品,买菜时,少用塑料袋,尽量用竹篮子。 用笔尽量用可换芯的,减少圆珠笔外壳的浪费与垃圾量。外出吃饭尽量不用一次性饭盒等。可以鼓励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监督,逐步实现用环保思想来指导生活实践。增强环保理论的实效性。同时指导学生认真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撰写环保小论文等。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课外活动的重要特点就是实践性、直观性、以具体事实让学生自己去了解、认识环境被破坏的危害,让学生自己动手开展有益于环保的活动,以达到深入人心的教育效果。 四。教学中传递知识改变命运,科技引领未来的正确理念。 当前社会,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引导下,企业和个人疯狂的追逐经济利益,而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从上个世纪的一五计划直至今日,粗放型经济依然是很多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依然是某些地区的财政支柱。这偏离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环境问题便随着经济增长过程也日益凸显。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重金属超标,冻雨,沙尘暴。无论哪一种环境问题都将让人类为自己的肆意妄为付出沉重的代价。只有走一出一条既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类才会有希望,生活才会更加美好。这就需要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比如,转基因技术和杂交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单位面积内的农作物的产量,节约了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利用病毒或寄生虫研制的生物药品可以有效的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节省了社会资源,降低了土地和水体的污染程度;利用秸秆制成的生物燃料,可以降低燃烧后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的含量,是典型的清洁能源。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向学生传递,做环保和做其他学问一样也需要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环保意识的树立以及环保行为的实施都离不开科技的创新和进步。青少年只有不断的获取新知,增加自己的文化积累和科学修养,才有机会为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为整个生物圈的清洁纯净,为人类生活的祥和安逸,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而言之,环保是一个巨大的主题,它所延展出来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生物教学应致力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科的思维方式,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这就需要全体生物教师能够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努力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让环保意识渗透生物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