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信息技术与中学政治课程学科融合探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信息技术与中学政治课程学科融合探究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信息技术与中学政治课程学科融合探究 ‎ ‎  安阳市第三中学  苏方旭 ‎  【摘要】 信息化时代大背景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然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的趋势和要求。信息化教学开始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高中政治学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信息化教学有着不可比拟的优点,但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如何扬长避短,科学的将中学政治学科和信息课程进行融合促进教学和学生能力的提高,这是每个政治教师应该思考研究并付诸实践的必修课题。‎ ‎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学政治;课程融合 ‎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以课本加粉笔为主要手段”的传统教学模式,必然被“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新模式替代。高中政治课改革也在逐步推进。完成这一信息化改革既要符合教育改革要求,又要体现政治学科的特点同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信息技术对高中政治课程的作用已经突破了技术的范畴,越来越深的影响着高中政治课程的教与学。‎ ‎  现在的孩子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以课本为中心的单一载体,信息化与课程融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将会带来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过程的深刻变革。而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融合,不仅有利于提升政治课教学信息量和教学效果,多媒体信息技术及其网络教学系统还将为学生构建全方位、多渠道、交互式的教学系统。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与参与者。同时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合课程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产生的直观,生动活泼的效果,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记忆能力;并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融合课程的表现力、参与性、接受力和展示性强的特点,能达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又能实现以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的目的。‎ ‎  一直以来,人们一直将教师定位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然而终身学习理论的提出为教师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的一生都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动态的今天和未来。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的做法已不再适应现代课堂教学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要在实现自我角色转变的同时,承担起引导、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转变角色的责任。教师不仅要通过自身良好的素质和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手段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指导学生掌握学会学习和善于学习的方法,而且还要让学生真正的明确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和主人,从而逐渐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而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何担负起引导和指引作用就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  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形象的动画、生动的图像、内涵丰富的影音资料、简洁的文字说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运用眼、耳、手等感官,全方位地接受不同形式的信息刺激,消除单纯教材文字内容的单调、枯燥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可见,现代信息科技因其本身的特有的功能和趣味性的特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  一 信息技术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 ‎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兴奋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巨大内驱力。皮亚杰在《发生认识论导论》提到:“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会表现出巨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中学思想政治课包含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理论常识,是一门系统性、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容易将课堂变成抽象的理论课或是枯燥的说教课,显得刻板空洞,学生兴趣不大,积极性难以调动。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与中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特点存在着较大的距离。鉴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辅之以鲜活、生动、真实、直观的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像、动画、文字等融为一体,利用其直观、形象的作用,将教学内容化远为近、化静为动,超越时空界限,模拟再现我们所需要情景,使抽象概念具体化,深奥原理形象化。‎ ‎  而多媒体信息技术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利用它设计出直观情境,能把思想政治课课本中抽象的理论和原理用直观的视、音频的形式表现出来,为学生创造学习知识的直观情境,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全面参与学习的热情。‎ ‎  (二)活化教学内容 ‎  从思想政治课的功能来看,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不仅肩负着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任务,更担负着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担。因此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的形成,正确政治方向的确立,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优化改革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这一德育主阵地功能的客观要求。而纯粹地说教与灌输,只能事与愿违。多媒体课件以图片视频等形式最直观的展示各种社会现象,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自然而然端正三观升华自己的情感。例如在文化生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中,通过多媒体白板播放人大常委会审议修订《国歌法修订草案》、《香港立法会委员拒绝对宪法宣誓》让学生为国旗升起,国歌响起而感动,同时也看到港独分子的丑恶嘴脸,体会到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利益和尊严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让学生既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操也看到民族精神缺失的危害,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  (三)促进课堂互动方式的变革 ‎  网络技术还可以实现远距离师生互动,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跨时空的交流与合作,使45分钟的课堂教学从时间与空间上得以延伸。信息技术使师生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变为平等、和谐的关系。这种转变从而使思想政治课实现了对人的素质的培养,而不再是围绕知识传授转圈子。‎ ‎  二 信息技术运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信息技术融合课目标不明确 ‎  运用信息技术目的在于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但在日常教学中很多时候只是为运用而运用,单纯追求形式新颖。如果是运用多媒体投影课本上已有的文字、图表,就仅仅局限于对教材材料的机械翻版和简单重复,或是用多媒体代替板书。这些,都是对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注意和避免的。‎ ‎  (二)多媒体使用和设计喧宾夺主 ‎  在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首先要明确使用多媒体课件要解决什么问题。可是很多情况下我们设计的多媒体课件,既有精彩纷呈的画面,又有悦耳动听的音乐和解说,结果片面追求视听效果,没有注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际效果,甚至忽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真正目标——‎ 突破教学难点、强化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政治课程理论,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在课堂教学中,这种喧宾夺主的课件设计,不仅达不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目的,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  (三)信息和展示量过大 ‎  多媒体具有强大的直观显示功能,可以使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呈现大量的教学内容。但当这些内容超过了一定的“度”时,多媒体辅助教学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课堂内容过于饱满!往往是教师连续不断地向学生展示搜集到的事例和材料,却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活动时间,缺少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  (四)多媒体展示内容的选择不够恰当 ‎  政治学科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严谨的科学性。因此在选择多媒体展示内容时有较高的要求。而随意性地选择一些比较陈旧的材料和不严谨或过于敏感的材料作为展示内容,会割裂新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破坏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真实性、时效性较强的特点,结果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信息技术运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上述问题,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和学生思想政治学科素养的培养。‎ ‎  三、推进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整合策略 ‎  (一)信息技术融合紧贴政治课程学科特点 ‎  信息技术只有真正同学校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时,它才会发挥出巨大的教育价值。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和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决定了思想政治课必须把知识、能力、觉悟三个方面的要求有机的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教学目标。要做到全面把握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要熟悉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熟悉教师教学参考用书,熟悉教学对象。课程标准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首先必须把握的基本依据。教材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依据。教师只有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极其内在的逻辑联系,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挖掘教材中可以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突破口,才能全面准确把握教材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教材的教学和教育功能。学生是我们的教学对象,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这一教学中心。帮助学生克服各种错误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基本教学目标。教师只有熟悉学生,开展深入细致的教学对象分析活动,才能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开展有的放矢的教学。教师要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指导者、学生活动的导演者,学生要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题。‎ ‎  (二)明确目标,使信息技术真正服务于教学 ‎  从思想政治课的特点来看,基本概念、原理和观点较多,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处理信息方便快捷,教师精心选择好、设计好流程,合理解释和演示,通过其声、画、形把思想政治课中的概念、原理等抽象的东西变成具体的、形象的东西,使学生易于理解,便于记忆,同时能牢牢掌握,在教学中也就容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教师从繁重的备课、讲课中解放出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还要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多种教学法的长处和短处,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组合运用。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各种教学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变化,根据发展了的教学实际,进行进一步的充实和调整,使教学方法更趋科学,教学过程更加优化。相对而言,学生则可以通过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 ‎  教学手段也须由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模式向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方向转变。“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同志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的总方向。教育的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现代化,而教学手段现代化则是教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集中表现——‎ 电化教育(包括投影、音像制品以及计算机多媒体等)具有形象化、可再现性、综合性等特点,便于学生把抽象的概念,原理通过直观、具体、形象的电教媒体作用加以理解和掌握。同时,电化教学对改善教学环境、增强感染力、加大信息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实效等方面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来说,开展电化教学尤为重要,因为学生对这门学科知识信息要求新且广,教师的教学仅局限于教材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知识需求的。而且,由于思想政治学科本身内容新、时代性强,教学中必须把教材内容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自身不断学习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补充大量社会信息作为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整合的研究中,努力提升自身信息技术素养,讲究科学与实效,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 ‎  (三)信息技术与政治课程融合紧贴学生实际 ‎  在网络课件使用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提出明确教学要求,布置学习任务,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加强指导,不能把网络课上成“牧羊课”、“网络浏览课”,对学生放任自流,浪费时间。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应当是一种有机整合的互补关系,要注意避免将多媒体设备当作“现代化的黑板”、“知识的灌输者”来使用。因此,新形势下教师在努力提高自身使用网络、多媒体技术的水平和课件制作水平的同时,还应积极学习和研究教学理论、教材、教学方法。唯有此,才能真正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媒介,构筑思想政治新课堂,完成培养适应时代要求新型人才的育人任务。‎ ‎  学生可以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运用网络,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制作自己的课件,论证自己的观点,锻炼学生的收集、整理、分析、运用信息、团队协作、协调能力。如果说:信息技术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那么网络的发展和运用则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因此,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及时把握国家政策导向。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两会”,“感动中国”都会成为高考的关注焦点。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地将全国人大会议的图像和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来自网络的大量事实和来自教材的严密理论体系的共同作用,使学生从理性上和感情上理解和接受我们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  总之,现代信息科技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使用,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但在未来的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将扮演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活动服务,不仅是时代发展方向也是政治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探讨信息技术与政治课程的融合,需要每一位中学政治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思考,在思考与教学实践中不断前行。‎ ‎  【参考文献】‎ ‎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刚要(试行)》,教基【2000】35号 ‎  [2].黄甫全。《课程与教学轮》[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  [3].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  [4].刘成新。立体化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6 (11)。‎ ‎  [5].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