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科学(心得)之挖掘生活课程资源 提高科学教学效率
小学科学论文之挖掘生活课程资源 提高科学教学效率 小学科学论文之挖掘生活课程资源 提高科学教学效率 小学科学论文之挖掘生活课程资源 提高科学教学效率 小学科学论文之挖掘生活课程资源 提高科学教学效率 罗伟杰 莞城区英文实验学校【摘要】课程资源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重要理念,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于转变课程功能与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要向学生活的世界回归,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学生的生活以及社会也是课程资源。挖掘课程生活中的元素,让科学课贴近现实生活,更有利于我们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标。【关键词】生活 课程资源 效率 发展【正文】【引言】笔者曾在市科学科公开展示课活动中执教课例《相似与差异》有这样的一个引入片断:一、引入。1、(出示照片)这人是谁?(陈佩斯)你怎么一下子认出来了呢?(光头)对,他是我国著名的演员!这个又是谁呢?(不知道,不过他跟陈佩斯肯定有关系)你怎么知道的?(他样子跟陈佩斯的模样很相似)真聪明!他是陈佩斯的爸爸陈强,样子很相似。对吗?(板书:相似)那与陈佩斯有不一样的地方吗?(有)你找找看。(学生找出来)你说。(学生说)这就是他们的差异。(板书:差异)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简练而又朴素的语言真切地反映了生物界物种代代相传的普遍规律,我们人也存在这样的规律。这节我们一起来研究“相似与差异”。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32。陈佩斯与老爸陈强的光头是个标志性的基因特征相似的显著例子,从这爷俩的光头让学生更容易明白与理解相似的特征来源于基因遗传,这么相似的人儿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基因变异。这样的情景把抽象的基因遗传和变异的知识形象地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就像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为孩子们理解物种都有基因的相似与差异起了画龙点精的功效,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分析】“两陈的相似与差异”给了本节课一个很好的切入支点,这个素材不是教材中的素材,是生活中一个活脱脱的明星父子相的例子,就像刚好为这个知识点而设的现实版的课程资源,这是一种非文本的隐性课程资源。而小学科学教学正需要这样的来源于生活的教学资源。我们知道教科书是教学重要的课程资源,然而,信息和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材的内容和素材作为科学科既定的教学文本已很难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但目前所使用的教本作为显性的教材是师生唯一学习的文本,因而在科学课堂有必要发挖掘课程中生活的元素,用耳熟能详的生活元素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科学课程资源是科学课程存在的基础和前提,科学课程资源可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课程的素材与所需的条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课程资源体系。在新课改的环境下,科学课作为一门探究性为核心而人文性特别强的学科,无论素材性课程资源还是条件性课程资源都应以通俗易懂的生活化的资源挖掘为主。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知识学习的起点,他们对生活中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这就是挖掘生活课程资源的基本原因。那么如何挖掘课程与生活结合的元素,从而提高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选用身边生活化素材,感受科学知识就在身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科学素材,将学生熟悉的隐含着科学知识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就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科学问题”,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生活化的素材包括了实验的材料、活动素材来源于学生看得到见、摸得着的生活世界里。科学课上得真实,探究材料来得合适才能真正有效!(一)科学实验的材料源于生活教学活动源于生活,也应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科学课堂教学材料的选取要贴近生活,最好是随时可得、随处可见的。反而那些精制、特制的材料不足以满足于学生的探究需求。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更需要从一件普通的材料折射出更多的科学概念。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生锈与防锈》一课中我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铁门的锈迹、厕所铁水管接口处、门框上的锈铁钉等,让学生理解我们周围的物质都在发生变化,并得出生锈原因:腐蚀、氧化。学生对这样常见并每天都在眼皮底下发生变化的现象观察了解比较详细,学习起来简单明了,学习效率自然比较高!生活的实验素材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科学原理。例如:用一个普通的气球 可以揭示空气的存在,可以去了解反冲现象,可以去揭示弹性,去体会水的压力等。这些材料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功能却覆盖全面。又如教学六年级下册《杠杆》一课时,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操场边的翘翘板,让学生在这些常见的实物进行科学探究,总结出杠杆原理的规律,想到今后可以运用规律心里肯定是高兴得不得了! (二)活动素材是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有趣的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科学课在探究材料的选取上应在形式上、内容上、组织上去突出材料的趣味性结构,以学生喜爱的材料为宜。还可以选取一些时尚,便于开展探究性实验活动的素材。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热胀冷缩》一课时,我提供了乒乓球和温度计器等材料,让学生在热水里泡正常的乒乓球和瘪了的乒乓球,引导观察奇怪的现象:瘪了的乒乓球正恢复原样!得出乒乓球里面的空气受热彭胀体积增大而恢复了原样的结论,学生感觉热鼓胀的神奇力量。在这里不管是在材料形式上和材料内容上,还是在材料组织上,都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生活化的素材为高效的科学课课堂提供物质的可能,有选择地挖掘典型有趣的课程资源素材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让有生活元素的科学课程资源更好服务于科学课堂教学。二、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乔纳森在《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中指出: “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考物,帮助学生将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科学知识。” 情境化下的科学学习,会避免科学探究的枯燥,会使科学探究活动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肌体,也会产生一些适合学生探究并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比较下面两个情境的创设:情境一:《关心天气》一课中老师演示了表示阴、晴、雨、雪等常见天气的图片,小朋友们看到这么多色彩缤纷的图片,心里自然非常高兴。老师提出问题:这几幅图片中分别是什么天气现象?你还了解哪些天气现象?接下来整堂课都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与解读。情境二:《关心天气》:课前老师组织到教室外观察天气,问:今天的天气真好!太阳爷爷露出了笑脸来啦!你喜欢这样的天气吗?(喜欢)我们回到教室把自己见到的记录下来。学生观察完了回到课室记录所见天气特点,接着学生在老师引导观看关于各种天气的真实视频画面,并发表对每种天气的看法。显然上述的二个情境创设效果不一样,情境一的课堂表面上是热闹,但实质上对这堂课堂效率的提高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更提不起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因为它的情境是虚拟的,不真实!与学生距离比较远。而的情境二课堂的设计极为朴质而真实,学生通过亲身观察现象记录感受得出晴天的感受,接着通过视频观察、测量、记录等运用多种感观参与得到不同真实感受,由于真实情境引发学生自主的思考、对比与探究,这样大大的提高了这节课的课堂效率。因此,我们的科学课堂应该从生活出发,创设真实和问题的情境,实事求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一)创设基于生活的真实情境,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入手,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创设真实的课堂情境,做到事半功倍。如我曾看过一个科学老师在《动物蚕的一生》一课这样进行教学:要知道蚕对环境和食物的要求比较高,而且在我们这里现在很难找到桑叶,故而在教学中就出现了教材无法实施的困难。这时作为科学教师就应吃透教材设计的意图,领会教材内部的思想,寻找一种新的动物来代替蚕,比如在我们学校的花坛周围有许多小叶黄杨,在那个时候树上会有好多的小青虫,所以用这种小青虫来代替蚕,既没有影响教材设计者的深层思考和违背教育理念,又可以帮学校消除一大虫害。通过了解小青虫和小叶黄杨的实例让学生将知识进行迁移和应用,也可以收到不错的效果,真是一举两得!又如教学《下雨了》组织学生亲自观测下雨的真实情境再进行研究下雨与各种物质的关系,明白雨与云的形成有关系,从而真正明白下雨等自然现象,实现科学知识的迁移与运用。科学课在教学的时候要求老师要很好的把握教材难易的“ 度,例如在动物单元《蜗牛和蝗虫》中,教材要求学生能够对各种动物如:大象、蜂鸟、孔雀、蓝鲸等进行大小描述,学生刚刚进入科学探究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都有一定的难度,更谈不上对自己很少见到的动物进行观察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有赖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基于学生真实情境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二)创设联系生活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地创设有利于科学探究的问题情境科学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说:一切伟大的研究都是从问题开始。情境化下的科学学习,会避免科学探究的枯燥,会使科学探究活动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也会产生一个适合学生探究并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例如学习了热学知识后,提出这样的问题(1)烧水的铝壶壶底有凸凹不平的同心圆,这些同心圆圈起什么作用?(2)油炸食品时,油锅中滴入水滴会发生爆裂,并把热油溅起;沸水中滴入油滴却没有类似的现象。这是为什么?(3)夏天,自来水管上常有水珠,这是为什么?(4)为什么许多电冰箱的后背都涂成黑色?这些看似复杂的问题,却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存在,生活化的情境问题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小小气象员》一课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解决以下问题达到教学目标。(1)今天的天气如何?(2)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可以获得天气预报资料?(3)各种天气预报资料一般有哪些内容?(4)如何制作简易风向标?这些问题是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问题的提出,是本课要解决的核心、本质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总之,科学教学有明显的科学性特点,比较严谨和条理化,都要做到“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感性教化是不可能!只有我们一线教师能更好地挖掘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资源,使科学课的教学更贴近孩子的生活,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思想,科学课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1、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版)2、《创设教学情境提高科学教学效果》 浙江省永嘉县大若岩镇中学 汤洪波3、《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习的乐趣》wdez.whedu21.com/ezblog/u/yuchangjuan/archives/2011/7565.html 长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