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得)之农村学校对实施体育《新课标》的感悟·反思·对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体育(心得)之农村学校对实施体育《新课标》的感悟·反思·对策

体育论文之农村学校对实施体育《新课标》的感悟·反思·对策 ‎ 农村学校对实施体育《新课标》的感悟·反思·对策 松门镇中心小学 潘夏林 【摘 要】农村学校在实施《新课标》,广大农村体育教师应感悟《新课标》理念下的体育课应是师生互动,心爱对话的舞台,应是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应是磁力、张力、活力的和谐。还应很好地反思,教育改革是不可能一次终结的,它将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地改革、创新、发展。只有我们的理念有了“升华”的基础,我们才能去很好地解决在实践中出现,“一味迁就学生兴趣”、“淡化运动技术”、“轻视规范教学”、“课堂天真情境”、“不考虑运动负荷”等等现象。因为,改革没有回头路可走!我们只有清晰地发现问题,明智地解决问题。揭开面纱,逐渐修炼,撕开掩饰,逐步反思,才能使我们的农村体育教学更具有生命力。【关键词】 农村学校 实施 体育《新课标》 感悟·反思·对策 体育新课程实验的春风正吹拂着神州大地,新理念、新教学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尝试并认同,新教育理念不断地渗透并运用于体育教学实践中,在新式的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地凸现,学习潜能也得到应有的发挥。农村体育教师在把新课改的先进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行为。有不少“新课堂”与新课程的理念“形似神异”‎ ‎,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肤浅和浮躁。假如没有广大农村课程改革的成功,就没有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成功。因此,广大农村体育工作者应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和批判中成长。一、感悟新课程赋予教学艺术更多的内涵,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堂现出千姿互态,异彩纷呈,与传统的体育课堂相比现现了明显的特征:1、    实现“六变”。即变教学目标“一维”为“三维”,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究”;变“教师问学生”为“学生问教师”,变“注重结果”为“关注过程”,变“单科教学”为“多科整合”。2、    突出“四化”。即课程心灵化,过程动态化,内容生活化,情境和谐化。3、    着力“四活”。即把教材用活,把方法激活把过程盘活,把煤体点活。4、    追寻“四味”。即把课上得充满趣味,饱含情味具有韵味,令人回味。5、    力求“四我”。即我喜欢――体现了生命的愉悦;我需要――表达了生命的思考,我能够――展示了生命的自信;我将这样做――诠释了生命的行动力和创造力。因此,新课程的体育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是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应是磁力、张力、活力的和谐。二、反思教育改革是不可能一次终结的,它将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地改革、创新、发展。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体育教学改革的美好前景,同时也反映出了它的一些弱点。因此我们要立足现实,认真反思总结经验,使农村的体育课程改革进行的更加真实,从而促进体育课程与教学更健康,更和谐,更有力地获得可持续发展。1、   ‎ ‎ 体育教师自我的反思我们农村体育教师首先要认真领会学习新课程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努力更新知识,变“技术型”为“智能型”,成为学生进行体育实践的组织者,学生锻炼的咨询者。其次,要改变课改的思路,不一味照搬城市的经验,而要结合农村的实际,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出课程改革的新出路;农村有丰富的生活资源,多彩的生活题材,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体育活动,处处离不开体育活动。我们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为学生提供探索体育活动的空间。2、    应试教育制度和体育课程改革制度发生冲突,要进行反思。《新课标》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学生选择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真正体现“健康第一”的要求。实行新的课程评价,让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充分体验成功的乐趣。这种新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捧下,课程改革偏离了它应走的路线。本来体育课改应和其他科目一样进行得轰轰烈烈,但是在至高无上语、数为主中招、高招制度,使体育活动显得那么渺小,只要文化课老师需要,体育课就要毫无怨言地恭手相让。因此,只要应试教育的影小没有消失,它必将阻碍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发展。三、对策1、    解决好体育新课程改革中继承与革新的问题进入新课程改革,研读体育课程标准,一时间“主体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许多新理念,新名词扑面而来。一些体育教师为了体现“全新”和“根本不同”,于是在课堂上与“旧”的体育教学彻底决裂,用“全新”‎ 的理念处处时时地刻意求新,似乎一夜之间,昨日的“传统体育教学”却将淘汰尽除。实际上,我们应当实事求是地,辨证地看待这“新”与“旧”的矛盾。“新”与“旧”是对应的。但同时又是统一的,因为所有的“新”都是在“旧”的土壤上滋生潜生后才悼然而立的。只有摒弃旧的陋习,继承优良传统,大胆创造革新,勇于开拓进取,这才是我们应取的态度。2、    解决好体育新课程理念和教学实践之间的问题。走进新课程,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走进。如果观念没有转变,新课程,新教材都只能是空谈,一旦在教学中遇到困难会回到老路上去。事实上,走进了新课程的不少体育老师的教学为什么仍旧是“穿新鞋走老路”。这些问题和困惑的产生,恰恰是因为我们不少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新理念没有真正理解所致,缺乏从实质上对体育新课程特点和要求的把握所致,把课改理念与教学实践当成了两张“皮”。而理念与实践相脱节的根源首先在于没有真正的理解掌握新课程的新理念,观念更新没有到位。传统理念和说法的惯性使部分体育教师不能自觉坚持按照新课程要求进行教学。事实上,靠听几场讲座和短短几天的集中培训,知道了几条新说法新主张,就以解决了理念问题,也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体育教育教学实践这一环节,才能在的新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认识,转化为自己的理论素养,并进而转化为自己的教学素养的一部分,也只有这样,才能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到每日的体育课堂上,落到每个学生的身,新课程才能有新局面。    3、   ‎ ‎ 解决好教学方法与体育新课改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体育新课程的理念一经推出,广受教师认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力图摒弃陈旧的体育教学方法,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把握学生每一个发展的契机。但是,当前不少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相对滞后,在新的方式尚未探索成形且得以巩固,效果也难以称好时,不少教师便又回归到传统的教法上来施教于课堂。凡此心态与表现反映在教学实施层面,“依然故我“的现状还较为普遍的存在。从目前看,广大体育教师亦在呼吁急切需要通过专业引领来指点教学实践与行为的迷津。但是,从主观上讲,根子还出在体育教师自己的身上,而许多体育教师却根本“不自觉”于这一点,每每站在传统体育教学的“彼岸”上与体育新标。新教材对话,要求新课程来向自己“靠拢”。面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通过集体备课,听课和评课等有效的校本教研形式,开展一些专题性的研讨活动,以寻求这方面的突破。4、    解决好教学中的三维目标不能有机会整合的问题从目前看,当前的体育课堂教学中较为严重地存在着不能有机整合课改所提出的三维目标的问题。实质上三维目标设计的最大特点是整体性,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体现了课程的整合功能。在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三维目标不是相互独立的三块,不是一节课要分成三大环节,逐一完成,而是一个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学生在获得体育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的过程。在新课程中,学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技术的接受者,而是体育知识、技术学习的参与者。解决的办法依然是从解读课程标准做起,吃透课标,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课标,并将之分解到所教的每一节课、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不仅要关注所学到的知识,更应关注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如何去解构知识,用已有的经验、体验、情感去有助于知识的掌握。总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不是每一节体育课都要均衡地凸显,而是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去整合,去有机渗透。5、    解决好课程标准与体育教材的问题新课程坚持以课程标准为本,用好教材,规范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当前的问题在于,一些体育教师停留在“教教材”的思维和行为惯性,惟教材内容是用,惟教材观点是用,结果一旦离于教材就不会教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核心,就应该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重新构建和调整。实际上,不管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不管是在体育课程层面还在教学层面,不管是整个体育教学,还是一个模块、一个单元、一节课,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学)什么”‎ ‎。体育运动中的技术作为学生身体练习的手段,它是被确定教材之前就存在的,而它的教学价值,是它被作为教学材料,为学生提供的如何处理信息的价值,是这些素材被选入教材之后才产生的。我们要关注教材的教学价值,因为它隐藏在教材的原生价值之后的,是需要开发的,是生成的。事实上,课程标准才是体育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测试的依据,是体育教师的行动的指南,而教材只是体育专家,教师共同开发和制定的一些基本的教和学的材料,是体育课程实施的物质载体,但不是惟一的体育课程资料。在2006年温岭市小学新课程教学开放周活动中,泽国联树小学陈观华老师利用甘蔗所设计。《搬运接力、甘蔗舞》,利用地方特色产品甘蔗,“温联牌甘蔗”生长史为主题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合作、创新、享受,是我们值得借鉴和深思的课。所以,当前我们需认真学习体育课程标准,充分领会新课程理念,应该明确教材、教与学的材料而已,而教科书是重要的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师生双方应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切实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是新课程对广大体育教师提出的迫切要求。6、    解决好学习形式与体育教学实效的问题“自主、合作、探究”是体育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的内容蕴涵着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因此,学习方式的改变也就意味着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和学习品德的改变。时下的体育课堂教学出现了不少鲜活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有了很大的改观,这真可以说是历史的进步和跨越。这次课程改革中新课标确定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推动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但是,也出现了不少的课有新课改之形而无新课改之神,形式主义之风似乎有愈吹愈烈之势。如自主变成自流,合作有形无神,探究过于泛化。热点问题冷思考后,我们应该意识到,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是 ‎“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学习方式的内核,因此,我们就应该在学习内容的价值性和学生学习的情感性上倍加关注,当学生对有价值、感兴趣的问题积极、热情地进行探究时,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形神兼备,特别是我们农村学校的一个普通教学班少则四十多人一班,多则五六十人一班,教师在操作时,要顾得学生群体的个体差异,做到形式与实效才是有机统一的。诚然,体育课程改革初期,由于缺乏系统指导,培训引导不力,不少教师片面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一味迁就学生兴趣”、“淡化运动技术”、“轻视规范教学”、“无劣评定评价”、“过于追求优质课效应”、“课堂失真情境”、“不考虑运动负荷”等现象,显现出与体育课程改革的初衷不协调,不和谐。制定《课标》的诸位专家难道希望看到这些问题的发生?多次参与修改并举手通过《课标》的权威们就没有责任?做任何事情要讲究“度”,过了这个“度”,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就会出现相反的效果,所有学校体育人都不想看到这个结局。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道路还很长,还会碰到很多新问题,但没有回头路可走!我们只有清晰地发现问题,明智地解决问题,揭开面纱,逐渐修炼,撕开掩饰,逐步反思,一定会茅塞顿开,自己醒悟!因为“香水有毒”,而“真水无香”!  【参考文献】1、  中国学校体育2006.122、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中小学体育3、  体育教学2006.54、  毛振明,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要正确对待运动技能教学――对“淡化运动技能教学的质颖”‎ 中国学校体育 2004.38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