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美术(心得)之书法教育的育德效应
美术论文之书法教育的育德效应 书法教育的育德效应 东莞市长安镇霄边小学 熊曦 书法凝造化与心灵,变具象为抽象,化物态为情思,渗透着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美学追求、人文气质。它以文字为载体,以表现生命情感为内容,是一门有着浓郁的东方情调的民族艺术。学习书法的过程实际上也是陶冶性情,锤炼意志,塑造人格的过程,因而书法教育有其独特的育德效应。 一、书法教育可陶冶心灵,净化情感书法艺术形象的形质美和神采美是书法的主要内容,书法教育就是通过书法美育学生以心灵和情感的陶冶、净化,从而起着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作用。王国维说:“盖人心之功,无不束缚于一己之利害。独美之物,忘人忘一己之利害而入高尚纯洁额之域,此最大纯粹之快乐也。”要实现这一“纯粹之快乐”的高尚境界,必须有赖于于情感的升华。而书法是符号化了的人类情感形式,以汉字而以之构成的线形成为其情感的载体,有穷尽神变,万殊归一之功效,它可荡涤心灵污垢,使人超凡脱俗,以至达到忘我境界。坚持书法学习久而久之必使人心胸开朗豁达,达到忘我境界,实现情感的升华——许多美学家称之为“陶情”。张怀 (唐)为书法下定义“书者舒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书法教育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书法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规范化、标准化的证书,它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规矩、大方、充满活力。要达到这一书写效果,在书法教学中就要注重点画、结构的基本功训练,讲究法度,从而使学生养成遵守规矩、不急不燥的好习惯,而书法中的法度又存在于书法点画、结构的精微之处,要把握它又必须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特别是一些思维“分散型”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书法训练可以“医治”他们的“归心”。郭沫若先生在谈及书法学习时曾经说过“这样对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 三、书法教育可培养学生勤奋不缀的进取精神“不经一番冰霜苦,焉得梅花放清香。”一切的成功之花都是辛勤汗水浇开的。在书法教学中最艰苦的一个环节就是要通过学生反复的坚持临帖来练习笔法、字法和章法,练就臂力、腕力、指力和眼力,最后达到心手相畅。王羲之苦练书法神痴魂迷;苏东坡临汉池,池水尽黑;林散之七十年如一日,每天早晨写百余字从不间断。有人说学习书法需要天才,其实所谓天才无非是对勤奋、刻苦、最有韧性和耐力的人的特殊称谓(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鲁迅有句名言:“天才出于勤奋。”书法教育方法的特殊性必然使学生在艰苦的临帖过程中磨练出勤奋不缀、矢志不渝、水滴石穿的毅力,培养其顽强进取的精神。 四、书法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辨证世界观在书法教育中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欣赏和学习优秀的书法作品,以及将这种感悟用于临帖和创作实践是尤为重要的。在这个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感悟就来自对书法规律的探索,如运笔过程中的点与线、提与按、疾与涩、润与枯、粗与细、曲与直、刚与柔、浓与淡、露与藏、中与侧、园与方、扁与长、正与倚、散与集、紧与舒、平与险、巧与掘、放与收、黑与白、实与虚等等,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进出于这一系列的矛盾体中,久而久之不但可以悟出书法的一般规律,而且会生发一种对一般事物运动规律的朴素认识,进而树立科学的辨证的世界观,正确地去看待自然、看待人生、看待社会。 五、书法教育可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由于书法是书写艺术,它随汉字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又对汉字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是汉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黑格尔谈到中国书法艺术时曾说过:“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与汉字文化同根同源,与中国绘画艺术相辅相成,而且也是华夏民族精神气质的象征。中国书法这一伟大的民族艺术它不单单是中国的,它还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日本文化的奠基、东南亚文化的演变以及韩朝文化及周边许多国家的文化发展均受到这一古老艺术的影响,西方人称中国书法是线条艺术的“大本营” 。所以,一方面我们在书法教育中要让学生领会书法与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懂得一个民族成员对本民族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能力,这是一个民族素质或民族成员素质的基本标志。中国人如果写不好中国字,不能准确地用中国语言文字表达思想、传达感情,这怎么谈得上中国人的素质呢?实际上语言文字的教育、写字的教育同培养民族素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此来激发少年儿童的民族责任感,通过书法教育使学生对民族文化传统建立起具体的概念,领悟其深刻的内涵,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从而使爱国主义教育在书法教育中得到体现,爱国主义情感在此得到升华。书法教育的育德功能不是停留在说教当中,它依托在书法的形质和神采当中,是在、美的魅力的诱导和感染下,日长月久,潜移默化地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思想、道德情操根植在少年儿童的心灵深处,它理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其育德效应。 (获市美术论文评比二等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