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我和我的家乡》心得体会3篇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3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观《我和我的家乡》心得体会3篇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3篇

观《我和我的家乡》心得体会3篇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3篇 观《我和我的家乡》心得体会3篇 ‎【篇一】‎ 昨天看了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感觉拍的真的特别不错,尤其是后面的那三个故事特别的煽情,特别让人感动。‎ 最让我感动的故事就是《回乡之路》,我也有关于风沙的记忆,我们这里离剧中的沙漠特别的近,记得以前每到春季的时候都会刮沙尘暴,当然现在也有,不过对比我们小时候记忆当中的沙尘暴已经好了很多,街道和空气也比以前干净了很多,而这一切都是与国家和人民对于沙漠的治理,与退耕还林还草分不开的。‎ 本故事让我小小煽情的一把,说实话开头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呈现了一个爱占小便宜,夸夸其谈,满嘴没有一句真话的“假”大老板出现,给人的感觉就是“装”,没想后面来了个反转,就像小朋友说的,他虽然有很多的“毛病”,但是他为家乡人民带来了希望,改善家乡环境同时也带来了一份经济收入,他油腔滑调,但是真心实意为家乡谋福祉!感恩,也是本故事的主题,不忘初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致无私奉献的劳动人民,因为他们的保护与改善。我们生存环境才会越来越好!祖国的强大,有时候并不仅仅体现在高科技发展上面,也不是体现在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而是真真实实的体现在人们的生活,人们的生活环境上面。只有老百姓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才能真真实实地反映出体现出国家的强大与富强。‎ ‎【篇二】‎ 国庆假期期间上映的影片《我和我的家乡》票房口碑一路高开高走、反响热烈,该片由五个小片段合成,紧扣时代发展主旋律,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话题,讲述中国五大地域的家乡故事,展示脱贫攻坚成果,抒发人们的家国情怀。‎ 影片以小人物的视角讲述一个个看似荒诞不经、实则感人至深的故事,令人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潸然泪下,引发观众强烈共鸣,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国家开展脱贫攻坚战略以来农村的各项变化,也切实体会到热爱家乡的有志青年为了家乡放弃理想坚守深山、扎根农村、顽强拼搏、乐于奉献的大无畏精神。同时也折射出农村发展中存在医疗、教育、交通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亟需解决。‎ 保基本、防大病、兜底线,农村合作医疗提升农民幸福“基准线”。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由来已久,尤其对农村地区来说一场大病会令本来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2002年10月,中国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9年,中国作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确立新农合作为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有关部门陆续调整新农合的人均补助标准,提高贫困人口的大病报销比例,大大节省了农民在就医看病方面的巨大开销,减轻了农民的负担,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有效缓解看病贵的问题。当前,国家面临着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大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城市小医院门可罗雀的现象。要建立健全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完善县、乡、村医疗设施储备,充实县乡村三级医务人员队伍,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医疗服务体系,打通村民看病就医“最后一公里”。要加强对村民的健康教育指导,引导村民不搞封建迷信,相信医学、尊重科学,讲究生活卫生,提升健康指数、幸福指数。‎ 引进来、走出去、多渠道,运输网格打通农村物流“新干线”。农村产品或是无人问津或是滞销,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不便、运输不畅。“要想富先修路”,便捷的交通运输是农民走向脱贫致富至关重要的因素,要打通交通运输“中阻梗”,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建设畅通的运输体系,让扶贫产业走进来,让农民产品走出去。要加大宣传力度,坚持与时俱进,利用网络自媒体带货宣传,打通产品销路。同时要立足当地特色,挖掘特色产业,发展特色经济,避免千篇一律的城镇化建设。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以点带面、以面带片,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当地经济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兴教育、重知识、育人才,教育为本打造新型农村“起跑线”。乡村美,中国才能美,乡村发展最终要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输送人才的主要渠道,教育通过知识的传承将贫困山区的孩子输送出去增才干、长才干、见世面,成长为可堪重用的栋梁之才,在学成之后反哺支援家乡建设,带领家乡父老乡亲一起脱贫致富、奔赴小康。部分农村地区不同程度地出现教学质量低、生源稀少、师资队伍弱的现象,严重影响着农村教育质量,成了制约乡村发展的弱项。对乡村来说,教育既承载着传播知识、塑造文明乡风的功能,更为乡村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在乡村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改善农村地区教学环境,加大对农村教师的生活补助,让农村教师能够安心、放心、顺心从教,为乡村振兴、国家建设培养输送人才。‎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家乡是在外工作、求学游子们最深沉的眷恋,家乡的建设与发展不仅仅是走出家乡的儿女们共同的心愿,也是祖国走向繁荣昌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举措,我们要下好全国发展“一盘棋”,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促进城乡融合,确保脱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我们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信念、攻坚克难,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共同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 ‎【篇三】‎ ‎《我和我的家乡》热映,口碑爆棚,趁着假期,我也凑了这份热闹。“家乡”这两个字,一时间让人深情起来。有人说:“这不是个喜剧吗?为什么我哭了……”电影从东、西、南、北、中五个地方,通过五个故事,让观众深深感受到农村发展和家乡巨变,在体验脱贫攻坚的成果之时,油然而生一种家国情怀,一种“此生不悔入华夏”的自豪感!‎ 感悟《北京好人》里的病有所医,医疗有保障!一张医保卡的故事,透过爆笑的情节,我们不难看到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农民没钱看病难的问题,通过农村合作医疗的普及,变得不再难。国家的惠民政策普及到了农村,普及到了我们每个人的家乡。医疗保障是民生保障的重要内容,医保制度的改革是不可能一蹴而就,可正是一点一点的努力,让我们逐渐看到曙光,“健康扶贫”是撵走脱贫“拦路虎”的第一步,这一步,我们跨过去了,“病有所医”的答卷只会越来越好。‎ 感悟《天上掉下个UFO》里的科技扶贫,致富有出路!在乡村振兴的今天,各地乡村都在寻求属于自己的发展模式。“要致富,先修路”对于这个位于贵州黔南阿福村,距离中国天眼只有15公里的小村庄是个大难题,交通物流不便,直线一公里的距离硬是成了“异地恋”。因为一场“天降UFO”的乌龙让整个村“一夜暴红”,“UFO”是假,但是,依靠当地特色旅游项目脱贫致富的故事屡见不鲜。难得的是,阿福村能够找准定位,依靠地道酸菜鱼和独特风景,立足发展乡村旅游,让科技扶贫在阿福村得到落实和发展。‎ 感悟《最后一课》里的扶智扶志,教育是根本!一个鞠躬尽瘁的支教老师,生病后思想和行为都开始迟钝,念念不忘的却是支教时的最后一课——冒雨为学生送颜料。那时的教室,是土砌的,屋顶还会漏雨,也没有彩色的颜料,上课铃是人工的……比起那时,如今的支教条件已经好了太多,崭新的课本、全套的水彩画笔、被电子屏幕代替的“黑板”……可是教育的使命,从未改变。每一位支教老师多年的坚守,只因为想让孩子们走出这一方天地,改变这一方天地。正是多年的坚守,才有了电影里范老师的那句话,“姜小峰,我看懂你的画了……”‎ 感悟《回乡之路》里的生态治理,绿色即发展!曾经的“山高尽秃头,滩地无树林。黄沙滚滚流,十耕九不收”的黄土高坡变成了如今的绿洲。正是许多像乔树林这样心里装着家乡的人,他们走出这片沙地,却又带着全心治沙的勇气和决心,回到这个沙地。为了让家乡发展得更好,用知识“退沙还林”,为沙漠种上果树,换来了家乡的一片绿洲。当家乡披上绿装时,乡村也跟着致富起来,成了绿色发展的典型案例。而这背后,是无数个治沙英雄们凭着“愚公移山”的精神,用汗水和青春甚至生命演绎了一场场治沙壮举,铺就了一条条象征着绿色希望的回乡之路。‎ 感悟《神笔马亮》里的对口帮扶,扶贫要精准!在进修和下乡两个选择中,马亮选择了后者,他想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改变年轻人越来越少的小山村,于是有了“偷梁换柱”这招。“第一书记”于我而言,早已不陌生。可以说,每一位第一书记的身上都有着扶贫路上难忘的故事。他们来自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他们带着技术特长、一身本领投身到农村工作中,有的招商引资、有的销售农产品、有的搞着环境治理……在建强基层组织、为民办事服务、加强乡村治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让帮扶更加精准,让扶贫出实效,打通着扶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 脱贫之路,道阻且长。怀揣着扶贫初心,似乎在绿水青山间,美好的生活触手可及,小康的脚步越走越近……‎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3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3篇 ‎【篇一】‎ ‎2018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我省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程来抓,以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为重点,全力推进“净美三秦”、“美丽家园”建设,全市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和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和提升。该工作受到省人居办考核肯定,我市留坝县还被评为“2019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农村“厕所革命”持续深入推进。市上统一制定印发了《xx市农村“厕所革命”推进方案》,形成了市级统筹、县负总责、部门指导、镇办推动、村组实施的工作格局;结合实际,确定了三格化粪池式(“三格”是指由三个相互连通的密封粪池组成,粪污由进粪管进入第一池依次顺流到第三池,第一格收集粪污,第二格厌氧消化,第三格沉淀储存)、沼气池式、集中排污式三种改厕模式供县区借鉴参考。市县镇村成立了四级技术服务队,对农村改厕提供全过程、全方位技术指导和服务。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厕所革命”整体推进村102个,新改建农村卫生厕所58万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5%。‎ ‎(二)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截止今年6月,全市在2048个行政村建立了1万余人的农村环卫保洁队伍,在176个镇办建成镇级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72个。建成镇级转运站和压缩站33个,配置户用生活垃圾收集箱30余万个、垃圾收集清运车4629辆、村用生活垃圾收集箱3374个,基本达到88%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全省85.07%),形成了以县区政府为责任主体、镇(办)为管理主体、村级组织为落实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第三方运维机构为服务主体的“五位一体”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运行体系。全市累计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10373公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27座,日处理能力20660吨,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的行政村达44%(全省35.5%)。“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局面正在扭转。‎ ‎(三)农业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积极推行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去年以来,累计投入1.94万台套秸秆综合利用机具,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2%;出台了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方案,提升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水平,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0%以上。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5%。‎ ‎(四)村容村貌明显改变。实现了辖区内所有行政村沥青路、水泥路全覆盖,“四好农村路”建设水平不断提升。近三年来累计投资11.46亿元,建成饮水安全工程1508处,解决和改善了155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用户端电压合格率达98.41%,供电可靠率达99.71%以上,电网改造效果显著。完成农村造林绿化15.85万亩,义务植树725万株,全市村庄村内绿化面积达到55.11万亩,农村环境进一步绿化美化。‎ ‎(五)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步伐加快。按照“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分类标准,全面完成了全市村庄分类。围绕“弄干净、搞整齐、无污染”的基本要求,扎实开展村庄清洁“净美xx”春、夏、秋、冬四季战役。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成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4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个、中国美丽田园5个。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1610家,年接待1310万人次,经营收入达8.1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缺口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涉及农村经济社会事业方方面面,所需建设资金投入巨大。目前,仅改厕有中央和省级部分配套资金,市县财政投入有限,多渠道投入机制尚未建立,改厕、治污、垃圾清运等资金缺口大。据初步估算,要完成全市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的改厕任务,资金缺口高达5亿元以上。‎ ‎(二)工作进展不平衡。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各级各部门精力主要在脱贫攻坚上,个别县和基层一些地方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力量投入不足,加之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工作进展参差不齐。2019年,在厕所革命整村推进中,目标任务为236个村,仅完成102个,占当年任务的43.2%;完成污水有效治理村908个,占应治理村的44%,完成污水有效管控村424个,占应管控村的21.9%。‎ ‎(三)村庄规划编制滞后。目前,全市实际完成村庄规划编制273个,仅占应编制规划村的13.2%。由于受技术力量、时间、经费等因素制约,大多数村尚未进行村庄规划编制。‎ ‎(四)村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农村几千年来的生活习惯、农民的环境意识、留守人员的现状,决定了宣传、教育、引导工作任务繁重。部分地方存在以干部意愿代替村民意愿,干部代替群众做主,导致出现“干部干群众看,群众还给干部提意见”的被动局面;一些地方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垃圾收转站、公共厕所等设施“重建轻管”现象比较严重。‎ 三、几点建议 ‎(一)坚持联合推动与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相结合,确保全民参与。对标中央和我省部署及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意见,进一步压实市级专项推进组和县镇村各级工作责任,全力推动面上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着力提高村民主动参与意识,组织和动员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投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形成全民动员、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和良好氛围,彻底扭转“要我建、要我改”向“我要建、我要改”转变。‎ ‎(二)坚持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确保资金保障到位。积极争取中省资金支持,加大市县财政投入,全面整合涉农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群众自筹、社会捐助、部门联保、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等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多管齐下解决改厕、治污、垃圾清运、运维管理等整治资金缺口大的问题。‎ ‎(三)坚持村庄规划编制与村容村貌提升相结合,确保特色鲜明。按照“多规合一”要求和“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四种类型,统筹农村生态保护修复、农村产业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布局等要素,扎实做好村庄调查、分类、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提高村庄规划编制水平,配套完善农村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能力,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绘好蓝图、打好基础。‎ ‎(四)坚持督查考核与问题整改相结合,确保目标实现。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列入各级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实绩考查的重要内容,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与结果导向相结合,坚持明察暗访、媒体曝光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坚持检查通报、点评评比与考核奖惩相结合,形成整治环境树样板、直面问题抓整改、互比互学促提高、进度倒逼奋争先、全民动员齐参与的浓厚氛围,为“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而不懈努力。‎ ‎【篇二】‎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2019年工作要点安排,5月中旬,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队,各委办负责人、部分人大代表组成调研组,深入xx等有关乡村和企业,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高度重视,组织有序,目标明确,统筹推进,环境面貌显著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做了大量扎实细致和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深入研究,工作谋划精细务实。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推动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订了《xx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三年行动实施方案》《xx县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实施方案》《xx县农村“厕所革命”行动方案》《xx县农村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工作实施方案》《xx县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站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等,紧扣目标、靶心不散,突出重点、集中用力,细化措施、多重保障,为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了工作规范,也为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提供了标准遵循。‎ ‎(二)聚焦短板,重点任务有力推进。不断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党原、xx、荔堡3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已顺利建成投运,组建专业队,配备垃圾清运车和专门人员,开展房前屋后、村庄周边、面源污染、交通沿线垃圾治理。全力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全面整治黑臭水体。建成了5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站,汭丰镇污水处理站主体完工,其余7个乡镇污水处理站及管网建设正在抓紧推进。稳步实施农村厕所改造,建成滚塑一体化化粪池无害化卫生厕所1077户,正在开工建设120座,2019年厕所革命整乡推进项目正在有序实施。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以泾汭河xx沿线为重点,精心培育“千村美丽”、“万村整洁”示范村,通过拆除废旧庄基,清除乱贴乱画,取缔乱搭乱建,栽植绿化苗木,清理河流漂浮物等措施,农村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提升。围绕资源综合利用,深入开展废旧农膜回收行动,建办xx县普惠再生塑料回收有限公司,推进资源化利用;扶持建立9个废旧农膜回收点,全面完成14个乡(镇)20个地膜残留监测点位二次采样工作,全县共回收废旧农膜390吨,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三)探索实践,工作机制不断优化。坚持“政府组织、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群众动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形成了齐抓共管、全力推动的生动局面。立足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制定了《xx县农村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工作方案实施细则》(试行),组建了村级共管共享理事会,在全县范围内选聘公益性岗位人员1500人,负责做好乡村道路维护、环境卫生保洁、公共安全管理、村庄绿化等工作。初步建立垃圾清运“户分类、村(庄)收集、乡(镇)转运处理和县处理”的工作模式,基本做到了乡镇垃圾处理全覆盖。定期对全域无垃圾治理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确保了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取得实效。健全村级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体系,完善村规民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序推进。积极探索村庄保洁、革除陋习的管理办法,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乡村各具特色的工作措施有效激发了群众积极参与环境整治的内在动力,健康文明、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正在全面形成,全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呈现出全域推进、各方配合、群众参与、效果显现的良好态势。‎ ‎(四)规划引领,村庄风貌明显改善。全县先后完成汭丰郑家沟、罗汉洞土堑坳、xx黄家铺、党原高崖、玉都下坳等29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规划,确保村庄建设在规划的指导下有规有序有效推进。注重优化村庄建设布局,突出地域特色,重点在布局形式、建筑风格、绿化配置、户型选择、重点节点设计完善等方面下功夫,建成了一批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既展现田园风光,又融合现代文明、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美丽村庄。‎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做了扎实有效的工作,但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需要和群众期盼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一是农村环境整治成效覆盖面还不够高,彻底改观仍需久久为功。存在重点线整治,轻面上扩展,整体环境面貌有间隙。受不良习惯和落后观念影响,一些村庄卫生保洁工作不到位,“脏乱差”问题长期存在,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垃圾终端无害化、废旧地膜资源化、粪肥有机化、农药使用标准化的困难困惑依然突出。二是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教育引导的任务依然艰巨。参与农村环境整治的主力军依然是保洁员,大多数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认为环境整治是政府的事,消极观望,不主动作为,存在“干部干、群众看”“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等靠要”思想仍然存在。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改变陋习、转变思想观念的任务依然艰巨。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资金投入压力较大。由于涉农资金整合难度大、多渠道投入机制尚未建立,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排水排污管网、农村改厕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缺口较大,多数项目只预算初建投资,运行、维护、管理所需经费没有得到有效保障。‎ 三、意见建议 ‎(一)深化思想认识,增强工作动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期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主攻方向,切实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强措施、补短板、建机制、促提升,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提升、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现实需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我县有良好的生态基础、较好的新农村建设基础、坚实的产业基础、丰富的文化资源、优越的自然条件,在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中走在前、做样板。‎ ‎(二)紧扣重点任务,持续推进治理。要紧紧围绕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庄清洁和规划管理等重点任务谋划布设项目,因村施策,精准发力,分类治理,全面推进,确保目标明确、成效明显。重点区域和重点乡村要进一步精细管理,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促进面上工作顺利开展。要以问题为导向,持续完善好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站等重点骨干项目,使其发挥应有作用。完善工作体系,推进环境全域治理工作。‎ ‎(三)发挥主体作用,实现共建共享。要进一步利用村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各类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环境意识和认识水平,逐步改变柴草乱放、污水乱排等生活习惯;要进一步加强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制定村规民约,落实主体责任,提倡广大群众树立“垃圾不落地、xx更美丽”等文明行为。要提倡村民意愿参与、开展监督的权利,动员村民积极投身美丽家园建设,提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鼓励农民全程参与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建设、管理、运营,支持村民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要积极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增强农民参与整治行动、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推广各地好经验,表扬本乡(镇)本村组典型户、典型人、典型事,努力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四)构建保障机制,确保常态长效。健全资金保障机制。要继续加大多渠道筹资力度,形成“本级财政奖补、上级单位争取、部分投入整合、受益群体自筹、集体经济补充、社会捐赠赞助”的多元化格局,着重挖掘社会企业、在外乡贤等资源,争取互利共赢。健全长效管护机制,要坚持建管结合,逐步建立健全完备的农村人居环境管护运行长效机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要健全责任体系。落实主体责任,形成人人有任务、个个有压力的工作格局。‎ ‎【篇三】‎ 一、主要情况 ‎2018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以“百千工程”为抓手,坚持规划引领,突出问题、目标和效果导向,基本做到垃圾清了,厕所改了,水沟净了,乡村美了,打造了一批“六有”美丽乡村新亮点,农村人居环境取得明显改善。‎ ‎(一)坚持聚焦民生,高位推进乡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强化了保障措施,深化美丽乡村建设,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是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新安江流域水体生态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突出全要素谋划、全覆盖保洁、全链条监管、全流域治理,实施全域农村生活垃圾治理PPP项目,重点推进新安江流域等水域保洁服务,开展了覆盖水陆空的立体环卫作业,并积极探索智慧化管理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市场化运营方式,引进中环洁公司负责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清扫、转运等日常处理,祁门等5个区县中心转运站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覆盖全市乡村常驻人口116万人,保洁范围涵盖101个乡镇691个行政村(自然村)以及660条河流。同时,建成运行全国首个市级垃圾焚烧发电厂,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基本达到100%。二是有序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成乡镇政府驻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厂83个,325个已建成和在建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基本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三是稳步推进农村改厕。全市累计完成改厕51516户,其中自然村改厕39423户,中心村改厕12093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3%。四是强化资金投入保障。积极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去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3.8亿元。发挥财政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6.4亿元,有力保障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二)坚持探索创新,建设具有xx特色的美丽新乡村。以美丽乡村建设和“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抓手,突出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建设农民生态宜居美丽幸福家园。一是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立足生态、文化、旅游等资源优势,创新美丽乡村建设理念,围绕扩面提升、干群共建、乡村活化、投入绩效、美丽经济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xx特色的美丽乡村“升级版”新路径。目前全市91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完成整治,建成和在建省级中心村399个、市县级中心村123个,xx区、xx区、xx区、xx、xx县先后获得“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称号,黟县入选全国乡村旅游发展成功典型。二是“百千工程”成效显著。去年以来,坚持“以清开局、以拆破局、以整提升”,突出问题导向、示范引领,通过召开户主会、引导村民投工投劳+适当务工补贴等形式,采取分三阶段、分重点评估验收的办法,完成2019年度210个自然村环境整治,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2个、重点示范村19个,《xx市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千工程”》做法由省委副书记信长星批示在全省宣传推广。‎ ‎(三)坚持农民主体,鼓励引导农民共建共享美丽家园。突出农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和实现乡村振兴的主体地位。强化政策引导,利用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户主会等形式,将各级政府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政策、措施及意义、目的、内容、成果宣传到位,让农民看到美丽乡村建设的美好远景,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增强其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自觉性,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变“等等看”为“主动干”,去年以来,累计组织干群23.6万人次参与整治,收回侵占村集体土地2.596万平方米,献计献策近4300余条,主动让出土地800多块、捐款近1230万元、捐物2520余件、投工投劳近14万余次,不仅拉近提升了农民群众参与度,而且融洽了干群关系,提升基层干部威望。强化民主决策,通过多种方式征求群众意见,确保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凡涉及规划建设、项目实施等群众利益的事,都应先征求群众意见后实施。强化富民增收,积极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力争每个农民在建设发展中受益,将农民群众的力量凝聚成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存在问题 ‎(一)垃圾保洁水平仍需提高。虽然中环洁公司接手我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后,在硬件方面投入较大,效果较好,但也存在差距,一是保洁质量有待提升。部分地区保洁队伍保洁标准不高,支巷和河道垃圾清扫不到位,有的乡镇不得不另外派人进行二次清扫。二是保洁队伍力量不足。有的乡镇反映,中环洁公司运营后,对原来的保洁员队伍进行了缩减,比如,王村xx有保洁员70人,后期留用的仅有46人,造成了保洁力量不足。三是清扫转运不够及时。垃圾运输车辆调度分配不够合理,部分偏远地区垃圾转运较慢,存在垃圾堆放现象,特别是节假日垃圾堆放量大。‎ ‎(二)污水项目效益仍需加强。部分乡村污水处理设施管网施工不标准,接户率不高,有的接户率不到50%;部分管网存在错接、漏接现象,改厕与污水治理项目衔接不畅,有的设施损害后未得到及时维护,终端运转不正常等,影响整体工作水平。同时,2019年度省级中心村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进度较慢,后期若不加快进度,将影响整体验收工作。‎ ‎(三)改厕工程进度仍需加快。一方面,今年前期由于受疫情、改厕排查整改等因素影响,全市整体新改厕进度较慢,其中,xx区由于依托亚行污水处理项目,推行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一体化治理、招投标和施工,但因该项目因程序繁琐、周期较长,导致改厕进度偏慢,目前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低于50%,距离一类地区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0%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由于部分乡镇对改厕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前期改厕过程中存在一些施工质量不达标、改厕后未及时竣工验收等问题,目前已按照省里要求正在整改。‎ ‎(四)资金保障力度仍需加大。全域农村环境整治任务较重,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乡镇财政支出压力较大,存在一定资金缺口。特别是今年,受疫情影响,全市财政增收压力突显,市、县、乡镇配套资金压力较大。‎ 三、工作建议 今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统筹推进疫情常态化防控和高质量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目标任务,深入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让全市村庄在乡村振兴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一要统筹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继续总结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PPP项目运行经验,进一步完善社会化合作方式和内容,督促项目运营公司提升保洁质量,优化力量分配,扩大覆盖范围,最大化发挥社会购买服务的效益。要落实乡村在垃圾保洁工作中的属地管理责任和作用,既要厘清项目运营公司和乡镇工作职责范围,也要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和配合,不断优化保洁队伍考核办法,探索建立垃圾保洁队伍管理体制机制,切实调动乡村参与垃圾保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继续创新管理方式,完善无人机巡视巡查智慧环卫系统,设置二维码管理方式,进一步提升偏远山区和水域的管理和质量。要完善垃圾处理链条,实现“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确保实现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不断改善乡村环境卫生状况,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要大力实施“百千工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对照全市三年行动目标任务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全面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要抓好问题排查整改,坚持问题、目标、效果导向,因村施策,健全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综合村庄区位、资源、交通等方面条件,充分发掘乡土风情、传统文化、传统村落、徽文化、地域特色,统筹好保护、利用和发展的关系,打造一批美丽乡村新亮点。要切实抓好以“五清一改”、农村“三大革命”为重点的自然村整治,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年底前完成1.5万户以上改厕任务目标,xx区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其他区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要持续递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要提升村庄规划设计水平,突出地方特色,以农村环境改善带动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三要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市政府要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集中加大投入,最大化发挥资金效益,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良好基础。要进一步主动谋划向上争取,力争更多的政策和优惠红利落到全市。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落实已建成项目专项经费和管理人员,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行,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 四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立足村民主体,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到整治工作中来,激发村民主动参与的自觉性、积极性,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促进乡村美丽经济发展。要强化综合治理,不断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要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完善农村公共卫生环境设施管护,不断改善乡村环境卫生面貌,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引导和促进村民不断养成文明卫生健康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美丽宜居村庄。要制定村规民约,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风文明创建,让村民与市民共享改革与发展成果,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