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心得体会6篇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心得体会6篇 【篇一】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署名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文章指出,要一鼓作气、连续作战,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关键之年、拼搏之年、收官之年,党员干部要切实担负起脱贫攻坚重大责任,坚决站好“最后一岗”,做到一刻不能停、一步不能错、一天不能耽误,最大限度化解疫情对脱贫攻坚的不利影响,把延误的工作补回来,坚决打赢“两个战役”、夺取“两个胜利”。I 以“抢”的意识,紧盯关键当口“站好桩”,在“精准施策”上“再提升”。思想上松一尺,行动上就会慢一丈。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绷紧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是聚焦再聚焦、精准再精准,要在总结好做法、好经验、好成效的基础上,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创新的举措、更加扎实的作风,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要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确保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党员干部要带头做贡献、做转变、做示范,瞄准问题、瞄准发展、瞄准民心,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精准施策、精准响应呼声解决问题,确保拿出最佳方案、描出最佳路线、集中最优力量,真正把任务分解到板块条线、把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把压力传导到每个人头,做到一件一件补短板、强弱项、抓攻坚。 以“闯”的魄力,紧盯要害部位“吃住劲”,在“增收致富”上“再发力”。越是攻坚时刻,越要思想引领;越是应对变局,越要核心领航。脱贫攻坚是一场难度极大的“压力测试”,更是一次现实的“能力检验”。党员干部必须强化战时状态、战时思维、战时作风,认准任务、把握节点、落实责任,充分展现决胜之勇、决胜之智、决胜之能,全面攻坚。要端正工作作风,杜绝“四风”问题,不搞“面子工程”不搞大水逼道,始终在“实”字上下真功夫、硬功夫、苦功夫,做到摸清病灶、有的放矢。要集思广益,不断开拓脱贫攻坚新模式,采取搭平台、创品牌、立招牌的方法,通过建立合作社的方式实行规模化运作,把扶贫产品做优、品牌做强、业务做大,提高市场竞争力,要积极引入电商平台、借鉴新兴技术、拓展新型渠道,提高扶贫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确保群众稳定增收,不断创收。 以“拼”的劲头,紧盯紧要关头“稳住神”,在“强化一线”上“再用心”。习近平指出,“要坚决克服数字脱贫,指标脱贫等问题,有效防止脱贫户返贫和边缘户掉队”。脱贫攻坚摘帽“一时”易,“一世”难,要始终保持脱贫成果的连续性,防止各项工作“急刹车”,影响脱贫“成色”。精准脱贫政策对于群众而言犹如一场“及时雨”,而党员干部则相当于“输送管”“滴灌机”,要强化一线工作法,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将党的好政策、好方略落实到基层一线、问题一线、困难一线。脱贫只是第一步,要实现增致富,就要确保驻村工作队伍不撒、帮扶关系不变、帮扶力量不减,持续加压加力。党员干部要笃定决战决胜之志,铆足敢闯敢拼之劲,狠下苦干实干之功,经常深入群众中间,摆正态度,做群众的“贴心人”,散发热度,做群众的“暖心人”,发扬风度,做群众的“真心人”,确保把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行百里者半九十”。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抢”的意识、“闯”的魄力、“拼” 的劲头,拿出攻坚的状态、冲刺的姿态、倒计时的节奏,以责任担当之勇、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坚决夺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双胜利”。 【篇二】 近日,《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从取得的成就再到现实难题,从着眼于当下再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充分彰显了党和国家补短板、奔小康的决心和信心。 补短板之策来源于“木桶理论”。补短板的意思是说整体水平取决于具体能力中最弱的一项,就像一只木桶,装水的容量最多只能达到所有挡板中最短那块的高度。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际,我们应肩负起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的历史使命,为完美收官“铺路搭桥”。 找准补短板方向,集中优势“火力全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党中央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和扶贫标准,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既不急躁蛮干,也不消极拖延,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确保焦点不散、靶心不变。”坚持正确的方向,是做好当前脱贫工作的前提。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帮扶扶贫对象才是解决深度贫困和特殊贫困群体问题的关键。我们要关注老弱病残贫困人口和深度贫困地区,要把扶贫工作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在普遍实现“两不愁”的基础上,重点攻克“三保障”面临的最后堡垒,加快民生领域工作推进,健全社会兜底机制,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确保兜住基本生活底线。 明晰补短板任务,压实责任“步步为营”。担当是履职的“发动机”,心中有责才能履职尽责。为完成当下脱贫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咬定目标、真抓实干,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懈奋斗。各地发展水平有差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阶段的工作也应各有侧重。我们既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又要为乡村振兴“加加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奋斗。各扶贫干部更应深入基层一线,压实帮扶责任,落实帮扶措施,攻坚克难,砥砺前行。 坚定补短板信心,上下同心“劈波斩浪”。越到关键时刻,越是考验中华儿女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决心和信心。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际,这份脱贫答卷即将迎来党和人民的检阅,只有百分百的努力才能换来百姓的百分百夸奖。只有把工作做实、把责任压实、把措施落实,才能为奔赴小康社会打通“最后一堵墙”。打赢脱贫攻坚战,说到底靠的是广大干部民众实干、巧干、齐心干,在“干”字上下功夫,助力深度贫困地区真脱贫、脱真贫。 为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广大干部应主动承担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责任和使命,为“奔小康”贡献一份力量。只有短板补出了实效,才能为党和国家交上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篇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文章指出,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今年仅剩七月,时间很紧、任务很重,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坚决补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际,党员干部当以“三视”眼光、“三效”作风,补齐短板,决战决胜全面小康。 态度决定高度,眼界决定境界。要以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匠心”补齐短板。《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时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精神,是“匠心”所在。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无论是“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高铁、大飞机等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匠心”。“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是如此。党员干部要使出“绣花功夫”,找准本地的发展短板,要沉下心来分析研究补短板的总体思路和方法步骤。要深入基层线,走进群众中间,把准真症结、找准真需求、定准真措施, 要牢牢把握“精准”二字,深耕细作,把短板补精细,确保无沙眼、无毛刺、无瑕疵。 思路决定出路,作风决定作为。要用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的“匠人”补好短板。完成一项大的工程,不是两人就能完成的, 必须团结协作才行。协作是团队精神的要义,爱岗敬业是团队协作共进的根本,这是一种“匠人”精神。补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不是一人的单打独斗,需要全社会的团结协作。广大党员干部要团结好方方面面的“匠人”,共同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要充分发扬务实的工作作风,严字当先、实字托底,不打花拳绣腿、不摆花架子。要勇于直面问题和挑战,不能碰到困难就回头,遇到麻烦就回避,稳扎稳打,稳中求进,又稳又好。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攻坚克难的冲劲、韧劲、实劲,在补短板的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要拿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匠劲”补牢短板。“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拘泥格,而是在坚守中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一股“匠劲”。要想补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必须打破常规、勇于创新,不断摸索新路子、探索新方法、拿出新举措。要以甩开膀子的干劲、壮士断腕的决心、滴水穿石的韧劲,瞄准短板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久久为功。要勇于创新,在补短板的“材质”和“工艺”上下功夫,确保补上去的板子质量过得硬,“尺寸”刚刚好,经久耐用,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坚决杜绝补过的地方隔一段时间又成为新的短板。要大力整治补短板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实干为要、拼尽全力,带领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中蹄疾步稳,直奔胜利。 【篇四】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这篇重要文章中,习总书记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成就、阐明思想方法、聚焦明显短板、提出任务要求,为实施精准攻坚、跑好“最后一公里” 提供了科学遵循。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刻阐述: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二是正确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短板问题;三是下一步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在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下,全国上下奋力拼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断找差距、补短板,使各项工作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为收官之战打下了更为坚固的基石。对当前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起到了凝心聚力共克难关的作用,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国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一年,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站上历史新起点,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的是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篇五】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冲刺阶段,最紧迫的任务只剩下了一些仍需弥补的短板,而这最大的短板就是脱贫攻坚。要认真贯彻落实脱贫攻坚工作重要部署,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全力以赴推进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强化责任落实,攻克坚中之坚。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面对硬任务必须要有硬觉悟,将脱贫攻坚当成是一项历史使命去贯彻。脱贫尚易,攻坚最难,深度贫困地区基础条件差,致贫原因复杂,民族、宗教、维稳问题互相交织,能否顺利解决这些问题,能否顺利攻克深度贫困地区是决定脱贫攻坚战能否打赢的关键。 聚焦整改问题,提高脱贫质量。对于脱贫攻坚专项巡查中所发现的一些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应当成为当前脱贫攻坚的一项重点来着力整改。脱贫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不能完成脱贫任务之后过了一两年又大规模返贫,脱贫过程中不能有侥幸心理更不能有一时的疏忽,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解决脱贫路上遇到的每一个问题,使小康社会能经得起人民群众和历史的考验。 稳定脱贫攻坚政策,切实改进作风。我们要清晰的看到,脱贫攻坚虽然已到收尾阶段,但一些摘帽县出现的松劲懈怠、转移重心的状况仍然需要尽快纠正,尤其是在决胜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最后越是应该鼓足干劲儿。这不仅需要各地的基础扶贫干部不懈怠不撤摊,还需要将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贯穿到扶贫攻坚的全过程,切实强化作风建设,确保扶贫工作扎实推进,获得人民认可百姓拥护的扶贫成果。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这不仅关乎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能否按时完成,更是直接关乎着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更是应该一鼓作气,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篇六】 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高度,这块木板就是这只水桶的短板。《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文章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满打满算还有不到七个月时间,党员干部要奋发有为,努力当好短板“精补师”。 精确测量,把“底数”摸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存在的短板不可能完全一样。党员干部要通过深入一线,切实把本地的短板搞清楚。要对短板进行精确测量,把“长度”“宽度”“厚度” 搞清楚,做到心中有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除了在上学、医疗、住房、饮水等许多地方都或多或少存在的共性短板外,各地还存在区域性短板,是“短板中的短板”。比如有的地方盆困人口较为集中,自然条件极端恶劣;有的地方贫困人口比例大,基础设施等条件薄弱;有的地方发展滞后、产业薄弱、生态脆弱,已脱贫摘帽但返贫风险较大。不管是什么情况,只有做到底数清,才能确保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务求实效。 精心挑选,把“材料”备好。对于短板的缺口,要认真进行硏究,首先要搞清“材料”,缺什么就要用什么“材料”来补。要根据需要的成色、硬度、密度等参数,对“材料”精挑细选,确保匹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要备好“真材实料”。要把人才的“材料”备好,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人才;要把产业的”材料”备好,精心培育和扶持就业容量大、增收致富效益好、群众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要把作风的“材料”备好,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奔小康的“主心骨”和“领头羊”作用。 精准施策,把“缺口”补牢。补短板是一项技术活,必须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要舍得出力,持续用力,精准发力;要将短板补得精细、补得牢靠,确保无瑕疵、不漏水。在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方面,要把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在普遍实现“两不愁”的基础上,重点攻克“三保障”的最后堡垒;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时不我待,战鼓催征。党员干部要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