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语文论文之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 ‎   青田县塔山小学     李旭娜 ‎  当代语文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发展证明: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思维品质的高低和思维方法的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劣,而且直接影响其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让学生学会思维,并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是语文学科教学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粗谈一点体会:‎ ‎  一、创设情景,诱发创新思维 ‎  创新思维只有在自由的思维空间中才能孕育、诞生。因为没有宽松的环境,学生就没有自主性,而没有自主性就不可能有创新行为。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无拘无束、民主、健康的思维空间,让他们的创造灵感不断地迸发出来。‎ ‎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  和谐、活跃的气氛是发挥学生积极向上品质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教师要牢固树立“教学民主”的观念,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打成一片。教学用语要给学生以亲切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慰藉;教学过程中真诚对待学生,鼓励学生创新。建立一个能保持学生思维流畅,渴望探索知识的情境,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享受到成功的愉悦。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使“教”和“学”能有机结合,并为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创造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使思维的积极性得以调动。‎ ‎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产生了兴趣,思维想象力就会变得丰富,其创造的灵感就容易迸发。如第一册拼音教学,怎样使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适应活泼好动、见识多的现代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就需要老师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最佳情境,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氛围。例如声母“ g” 的揭题设计,先画面投影,出现一只美丽的花环。问:这是一只怎样的花环,这些花草都是谁采来的?再在画面上覆盖两只飞来的鸽子衔住花环。(板书:“g ”‎ ‎)原来是鸽子姐妹做的,它现在衔着花环想干什么呢?请学生想像鸽子姐妹俩的对话。(它们打算献给在龟兔赛跑中得到了金牌的小乌龟)通过运用媒体,师生共编故事,引起学习兴趣,能收到良好的认知效果。‎ ‎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教学过程只有通过学生本人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得以实现。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能否主动地投入,将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布鲁纳指出:“学生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只有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塑造学生的人格为基本特征,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主动发展、进行自我教育,从而 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个性充分发展。同样,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学生个体积极、主动的求知心理、充分的语言实践,教师讲得再精彩,也不能转化为学生个体的能力,更谈不上智力和个性的发展。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才会显得生动活泼。‎ ‎  二、拓宽思路,培养创新思维 ‎  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表现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的新与活。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感受,有独立的见解;在表达中要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教学时,可以从多方面挖掘孩子身上潜在的创造才能。‎ ‎  1、引导求异思维 ‎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创造能力,使之成为高水平、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因此,我们必须设法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最佳方案。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笔者问学生:如果董存瑞不“舍身”能否炸掉暗堡呢?学生纷纷“献计”,最终通过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积极独立思考,认识到在当时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只有“舍身”才能快速炸掉暗堡。从而体会到董存瑞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这一过程使学生能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地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  2、启发创造想象 ‎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无论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一团烈火将邱少云整个包围住的画面,一位教师用一段很精彩、感人的导语把学生引入情境,结合插图,让他们根据画面中邱少云的目光、神情、动作展开想象:邱少云当时可能会想些什么?最大的愿望是什么?这样,不但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而且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既帮助学生体会到了英雄人物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顽强的革命意志,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进行了创新思维的训练。‎ ‎  3、鼓励质疑问难 ‎  对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该是:鼓励、引导。通过鼓励,使学生从不敢问到“敢于”提问。教师要把学生的质疑问难作为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无论在课前、课上或是课后,都鼓励学生提问,使学生逐步养成好问的习惯。‎ ‎  从“敢问”到“善问”是一个飞跃过程,教师要不断提高质疑问难的质量,认真研究学生思路,教给他们提问的方法,以带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  一位教师教完《五彩池》这篇课文以后,让学生谈收获,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此时,一位学生提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老师,阴天或者下雨的时候,五彩池里的水会显示五彩的颜色吗?”老师在及时肯定这位学生看书仔细后,鼓励全体学生带着问题共同研讨课文,解决问题。学生通过研读课文,从“石笋反射了太阳光”、“晴朗的日子”等文句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在教学接近尾声的这一片断中,质疑的环节与教师的指导,既是对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考查,又恰到好处地激发了感情,引起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帮助他们养成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发挥创造拓展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  可见质疑是发现,发现是成功的一半,只有会分析解决问题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对问题的解决绝不能满足得到“结果”,而要把功夫下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提高创造性思维的质量。‎ ‎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营造民主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拓宽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成为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