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心得)之关心和帮助同在 挑战与超越同行——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任务的探索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音乐(心得)之关心和帮助同在 挑战与超越同行——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任务的探索

音乐论文之关心和帮助同在 挑战与超越同行——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任务的探索 ‎ 新一轮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对我国普通音乐教育改革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建立“以人为本的音乐发展观”的音乐教育科研项目最近在全国正式启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的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最大的变革就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善教与学的方式,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使我们课改得以进行的重要前提。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在音乐课中要以学生为主,要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 新的教学理念提出,以审美为核心。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一定要具有音乐审美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让学生“动”起来。这种“动”‎ 一是指身体的运动,二是指思维的启动。不能像传统的音乐教育强调的是基本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基本音乐技能技巧的培养,要求学生整齐统一,音调准、节奏稳、动作齐。我们认为要把学生从根本上解放出来,让他们在感受美、鉴赏美与创造美的音乐活动中,不仅使用听觉,而且通过积极的想象和联想,加上视觉、触觉上的活动去把握,去创造。这样的要求对于现在还处在旧的传统观念下的学生是一种挑战,作为老师的我们就有必要对学生在课堂中如何来完成这个富有难度,有挑战性的任务的指导和帮助进行研究和探索。‎ 一、教师在学生接受任务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信心和动力 ‎【案 例】第7册《小青蛙找家》‎ ‎【任 务】学生在学习了《小青蛙找家》后,根据音乐让学生自由想象,创编《小青蛙找家》律动并情境表演。‎ ‎【课堂状况回顾】这一课主要上的是《小青蛙找家》,课中我设计了给歌曲作情境表演的教学内容,这一内容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它需要小朋友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在实际操作时,我发现总是班里音乐成绩较好的小朋友争着做“主角”,而表演能力一般的同学坐在位置上一动不动,可他们眼中分明流露出无限的向往……这样就使得活动失去了平衡。为了让那些渴望参加又不敢的同学来参于,我就在多媒体上出示了一幅画,上面只有一只小青蛙,我还告诉同学“只有一只小青蛙,他多孤单呀,让我们来为他找朋友吧!”这时同学有的说加上荷花,有的说加上小鱼,有的说加上荷叶等,我接着就总结“对呀!美丽的图画要加上这么多‘配角’才完整,我们的表演也是一样的,让我们班还有一些没加入到表演中来的小朋友也一起加入吧,不知道他们愿意吗?”小朋友乐了,都说愿意。而且在活动中还请能力强的帮助能力较差的,帮他们设计造型。随着音乐的流动,小朋友都沉浸在各自角色中,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分析】这是一堂很有意思的音乐课,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激发了学习音乐的兴趣,最终获得了情感体验,使学生真正享受到了音乐学习的乐趣。情境表演这一环节的成功是因为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对于有一难度的任务所表现出畏惧心理,并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消除他的障碍,让他敢于面对,勇于挑战。学生的学习中遇到的大多数障碍,特别是那些看起来无法突破的障碍,大多可以在内心找到根源,我们多年来研究学生学习中遇到障碍的心智模式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想真正突破内在和外在的限制,必须在心理层面和心灵层面要找到“爱、信任、勇气、公正、动力”这五种力量,这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五种力量,这也是成功与失败的区别所在。所以教师在学生接受任务时特别是一些对学生个体而言是有一些难度的,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时要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给予学生足够的信心和动力。‎ ‎【策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的。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步骤的实施,都由教师来控制,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缺乏学习的兴趣。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无法得到很充分的发挥,很多时候甚至是处于抑制的状态,因而也就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动力。对于那些有一些难度的,富有挑战性的就更是忘而却步,这时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信心和动力。‎ ‎1、给予他信心,让他相信自己能完成任务 孩子,当你给予他关爱,他就会亲近你;给予他尊重,他会信赖你;给予他激励,他会在发展的空间飞翔。当学生在面对对于他来讲是有一些难度的,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时,而产生望而生畏的心态时,老师就要发挥你的魅力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来完成任务,对这个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充满了兴趣。信心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让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让学生自己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获取知识,技能技巧那与学生对此事物有没有兴趣是一定有关系的。所以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有足够的兴趣和动力,这与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都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教师在组织一些难度的,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时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并在学生接受任务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信心。‎ ‎2、给予他动力,让他能坚持完成任务 在学生要去完成有难度,有挑战性的任务时教师要以丰富的情感和坚强意志对于激发学生去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动力,促进学生更好的去完成任务,体验成功的乐趣。根据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分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分外部动机就是教师的引导方式,教师为布置的任务所设置的情境,以及任务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内部动机是发自学生内心的目的愿望和学习兴趣,这种动机如能成为主导动机,学生的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外部动机激发与内部动机激发的作用有所不同,外部学习动机产生的激励效应维持时间较短,它依赖于情境刺激。一旦情境消失,人的心理感应也随之消退。如果要持久地推动学生坚持不懈的完成任务,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中,当外部动机渐渐消失时,应当善于用语言、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内部学习动机,让他们感觉到能完成任务是一件很有意思,很有成就感的事。只有当学生对此任务感到有兴趣、有信心、有责任,他们才会为此付出努力的代价。这不仅与情感的倾向、真挚和深刻程度有关,而且还取决于教师表达情感的方式和方法。二、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中要给予一定的启发性指导和帮助【案 例】《打击乐器介绍》‎ ‎【任 务】由学生自己摸索、研究打击乐器演奏方法 ‎【课堂状况回顾】在《打击乐器介绍》一课中,老师所确立的教学目标是初步认识和了解乐器中的打击乐器──木琴、大鼓、三角铁、钹、和铃鼓的音色、形状及演奏方式。这一任务对于学生是有难度的,学生也许认识这些乐器,可是要他们自己摸索、研究打击乐器演奏方法,他们会觉得有些力不从心,如何才是乐器真 ‎ 正的演奏方法?如何才能使乐器发出更好听的声音呢?学生更会是一头雾水。尽管这样但是在实现这个目标之前,老师还是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演奏方法,而是由学生自己摸索、研究演奏方法,同时为了在有限教学条件下(不能每人一件乐器)给每个孩子参与实践、探究、体验的机会,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共同认识、研究、摸索一到两种乐器的演奏方法。老师明确地将任务传达给学生,学生明确了小组共同的学习任务后,由组长根据组员的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乐器进行学习。在学习中学生出现很多奇怪的念头,但也有的学生苦思冥想,就是理不出头续,但是老师一点的不着急,一直在学生身边耐心的指点,用一些启发性的语言和问题来引导学生走向成功之路,最终在老师的指引和自己的努力下总结归纳出了几种打击乐器演奏方法。‎ ‎     【分析】在本课中为了让学生对打击乐器有更全面的认识、了解,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了这样的教学任务。这个任务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在学生相互启发、协作完成。更需要学生在完成任务时老师在边上悉心的点拨、指导。在此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教师成为学生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的建议者。教师在课中都始终让学生的学习精神处于最佳状态,十分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 ‎,整堂课学生是真正的主角,所有环节都由他们自己在一步步完成,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情感得到平等的渲泄,他们的态度得到了老师的尊重,其价值观在非常自然的情况下得到深化和升华。老师再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做出评价,这样总结出来的讲解显得非常自然,水到渠成。而且我们也在课中发现,通过老师帮助学生让学生自己对富有难度,有挑战性的任务探索研究出来的答案,再由老师总结出来的讲解学生接受掌握地非常有效。‎ ‎【策略】学生刚从依赖于老师的传统课堂转入自主的来完成富有一定挑战性任务上来,常常感觉千头万绪无从入手,这时教师的作用就是要把学生扶上“马”,这种扶持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调动和挖掘出他们的学习潜力和学习创造动力。‎ ‎1、提出方案 以供参考 当学生在完成任务时遇到问题后,教师可以提出几种方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课题内容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也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根据问题确定最佳研究方案,教师还可以给予适当的建议和补充。教师的指导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在小组合作学习遇到困难时进行帮助和指导。课标中提倡“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是面向整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是在总结交流或是发表意见时有的学习小组发言的学生总是那么一两位或是发言的内容千篇一律,那么作为教师应当启发学生并提出要求,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要发言,发言的内容要有别于前面的同学。教师根据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提出不同的问题,提供出不同的方案,启发学生思考,进行不同的指导与帮助,使学生更好完成任务。‎ ‎2、互相交流,共同合作 在完成有难度,有挑战性的任务时,师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合作,那就把“导”与“演”进行了分离与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和老师进行切磋,使老师在了解了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所遇到的困难后,及时的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前进,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而不再作为与学生并存的主体而使二者对立起来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的促进者,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会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在完成有难度,有挑战性的任务中有的小组成员对自己的想法表示怀疑,不断向老师暗示,需要老师的肯定,这时教师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肯定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有些小组的学生活动开展得较好,研究出了很多种方法,有些方法还很独特。这时作为教师,给他们再提出问题,设置困难,帮助孩子拓宽思路,鼓励他们更敢想,启发孩子,从而让学习活动开展的更好,也使不同水平的孩子和学习小组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实现差异性发展。‎ 三、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时不论结果完成怎么样要给予正确的评价 ‎【案 例】二年级第9课《龟兔赛跑》‎ ‎【任 务】当学生在欣赏完《龟兔赛跑》后,展开想象对音乐进行情境创作。‎ ‎【课堂状况回顾】记得有位老师曾在上《龟兔赛跑》这一课时,在课中有一环节是展开想象对音乐进行情境创作,在实际中有一位同学在表演兔子时,到兔子因为骄傲倒在树边睡觉时,边上的同学都焦急地说“快快到树下睡觉”可是那同学就是不睡觉,急的同学都说“老师老师,他演错了!”这是音乐表演无法继续,再接下来的自我评价中同学问他为什么那么做?他告诉老师说“老师第一次因为兔子太骄傲了,所以他比输了,可我不是一只骄傲的兔子,我不想睡觉我要那第一!”“哦!原来是这样!”面对这样的学生这位老师选择了这样评价方式“你真棒,帮小兔子改正了错误,小朋友愿意向他学习吗?”当学生在听到老师的肯定后,都说愿意,都要做永不骄傲的兔子,但老师又说“这位小朋友的见解是很不错,可是老师现在是要求你听音乐来做情境表演,希望你能根据音乐来发挥想象老师想你一定会做的更棒!”听了这话学生们对任务的完成更加有信心了,同时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的参与热情是空前高涨。‎ ‎【分析】在这一课上,老师在学生完成对自身有一定挑战的任务时,学生并没有按照音乐所要表现的要求来做,但是他表现出了自己对音乐故事的独特理解,虽然任务完成的不怎么样,甚至有些糟,但是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老师批评他的话可能不仅课堂气氛会很压抑,而且学生自尊心会受到伤害,会让他认为上课时老师说一是一,不能自由想象,从而使学生失去想象空间,创造能力被扼杀!但是这位老师选择了在肯定其想法的基础上,再对其的任务做出正确的评价,指引学生进一步努力,使他在以后对这样的任务能完成的更好。‎ ‎【策略】在一项有挑战性的任务完成后,老师应正确指导评价结果,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成败归因理论的研究表明,学生对任务结果的评价,不仅是解释了以往结果产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 ‎1、评价要实事求是 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时要给予正确的评价,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学生今后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不同,因此可以通过改变学生的评价方式来改变其今后的行为。在学生完成某一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评价。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评价,哪怕这时的评价并不真实。一般而言,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因为评价于努力,可以使优等生不至于过分自傲,能继续努力,以便今后能继续成功;使差等生不至于过分自卑,也能进一步努力学习,以争取今后的成功。‎ ‎2、评价要以鼓励为主 一般说来,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后者则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评价必须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性格特征等。如对学龄初期的学生,教师的评价起的作用更大些,对学龄中、晚期的学生,通过集体舆论来进行表扬或批评,效果更好。对自信心差的学生更应多一些鼓励与表扬,对过于自信的学生,则应更多地提出要求,在表扬的同时还应指出其不足之处。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从而巩固和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所以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时不论结果完成怎么样要给予正确的评价,这评价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是能让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以争取今后的成功。‎ ‎       结    语 我们都知道,课堂瞬息万变,各种情况都会在不经意间出现,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素质,使自己从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自主组织教学材料和设计课堂活动的创造者。这些特点都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研究,设计出适合具体学生和具体教学内容的教学任务,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完成任务的环境,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探索。事实上,只有当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课堂中蕴含的无限美感和丰富内涵时,才能使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持久和稳定,所以教师要用更多的智慧去充实,以创造性的魄力去开拓,让学生喜欢音乐,享受音乐,并在音乐中遇到难题时不害怕,不退缩,敢于面对,勇于挑战,并在挑战中使自我水平不断提高,迈入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 ‎2、《走进新课程》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编 ‎ ‎ (2002.12)版社,2003年版。‎ ‎3、张崇善 《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 ‎4、《中国音乐教育》. 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 ‎5、《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社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