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音乐(心得)之以“学习支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音乐学习的案例研究
音乐论文之以“学习支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音乐学习的案例研究 以“学习支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音乐学习的案例研究上海市 南汇区 祝桥高级中学 陈璞 (邮编201323)《南汇教学研究》2006年第4期;《广东乐器世界》2006年第5期【案例背景】《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运用电脑网络方面所蕴藏的巨大教育潜能,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音乐。”随着一个崭新的数字化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可以说是给教育界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通过网络将课内活动延伸至课外,课堂教学内容变得十分丰富,集体教学变成了更强调个性化、自主化的泛课堂交流活动,所以音乐教学与网络的融合成为了广大音乐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那么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把音乐教学与网络有效结合?也成为了我所想要探究的课题,因此,我在高二(8)准备上一堂运用网络学习方式的音乐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案例过程】课前,我精心设计了欣赏、实践、创作等教学环节,其中有一个环节我想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课前学习,收集资料,并在课上配合教学主题展示学习成果,于是我就提前向学生们宣布了这一作业,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收集关于“梁祝”的资料…… 三天过去了,当我想先看一下学生的作业成果时,几位负责的组长都面有难色,我不由眉头一皱,难道学生们没把我布置的作业当回事?最后,只有得意门生小A拿出了磁盘,打开一看,也仅仅是一篇简单的Word文档,里面是关于“梁祝”的故事,或许小A也明显看出了我的失望,她于是对我说:“老师,我回去后再找找看,好吗?”看见我点头答应了,她又道:“老师,你教教我们吧,到底我们该怎样去找?找哪些东西?网上关于“梁祝”的资料,要么像我找的故事,被我先找到后,另外几个小组就不能用了,要么就是小提曲《梁祝》,可我们想你课上一定早就准备好了,不需要我们再去找了。还有就是课上我们该怎样展示,就像现在一样打开Word文档把故事读一下吗?”小A的一席话惊醒了梦中人,原来学生们并不是不想好好完成作业,而是我布置了一个他们完成有困难的任务,虽然现在学生也有信息科技课,但学生们进行网络音乐学习的知识与能力结构都有欠缺。首先,上网前教师一定要使学生明确目的。其次,还需要给予他们在学习过程一定的引导与帮助,为他们达成学习目标铺好台阶。于是我便请几位组长明天到我办公室“待命”。当晚回家后,我详细制订了一份如何完成此次课前学习任务的步骤书,要求他们根据步骤书的要求,来考虑所有事项,最后完成作业。第二天,我又根据步骤书重新分派了任务,阐明了要求,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若有问题可以随时找我,几位组长领了我的步骤书,高高兴兴地走了,在他们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也多次给予指导,像如何利用搜索引擎搜集网络素材,如何对所搜集的各种素材重要性大小的分析比较,我还给学生展示了我自己的个人博客“策进斋” ,而学生之间也积极交流作业情况……最后,在研讨课《梁祝》的课前网络学习环节中,学生们非常出色地进行了展示:有的学生以mp3形式进行了配乐朗诵,有的做了powerpoint课件,特别是小A做了一个关于“梁祝”主题的博客……【案例剖析】通过这次研讨课《梁祝》前所发生的种种,我也进行了反思:是呀,学生想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往往就像登山,要顺利到达山巅,需要我们教师给学生设立一些台阶,让学生能拾阶而上。而这样的台阶,不正是我们教育学中常常提到的“学习支架”吗?其实“支架”(Scaffold)原是建筑行业的术语,也就是“脚手架”,是建筑楼房时给予的暂时性支持,当楼房建好后,这种支持就撤掉了。于是,教育学中借用了这个建筑术语来描述同行、成人或有成就的人在另外一个人的学习过程中所给予的有效支持。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曾提出了“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他将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相交叠的区域称为“最邻近发展区”。这个发展区存在能够胜任和不能胜任之间,是学生需要“支架”才能够完成任务的区域。这次利用网络进行音乐学习的任务就是如此,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网络使用能力,但又不能完全懂得如何进行网络音乐学习,那么就需要教师给予的“学习支架”了,像如何正确运用搜索方法,如何分类整理如何自己制作主题音乐课件等等。这样的“学习支架”应按照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来建立,因而可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架作用”,帮助学生顺利穿越“最邻近发展区” 以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通过支架的帮助,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在具体教学时,又可以分为以下步骤:1、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搭建“学习支架”。2、渐退式引导探索: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支架”逐步攀升,以后逐渐减少引导,愈来愈多地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学生能独立在“学习支架”中继续攀升。3、团体协作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小组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比较全面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当然,使用“学习支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引导不是代替。“学习支架”在于引导学生,而不是给出答案或替代学生完成。就像学生有建立博客的想法,不是说我老师就简单地帮她做一个得了。2、“学习支架”不是不可变的。“最邻近发展区”随着学习的发展是动态变化的,而学生的个人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学习支架”也要随之调整。如有的学生本来就是是上网高手,他们可以在短时间内查找到大量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但是他们不会整理、判断这些信息的价值,那么我只要注意加强学生的概括能力就行了;而有的学生很少上网,那么我还需要从“百度”搜索引擎教起。 3、不是只有教师才能给予“学习支架”,同学、家长、专家同样可以提供“学习支架”。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的教学理念,然而在缺乏指导的学习中,学生往往会因受挫而失去深入探究的兴趣,或因为没有正确的引导而“误入歧途”。因而,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应该予以有效的支持,这种支持不是提供答案,而是提供资源、示范和咨询,使学生不但可以借此解决问题,还可以将教师的支持内化为自己的学习能力。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利用“学习支架”为学生创建“有援”的音乐学习环境,正是达到这样理想教育境界的教学方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