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

语文论文之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 ‎ ‎  古贤一中    李芳 ‎  导语即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正式讲课文之前,用来引入新课、启发诱导的话。它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却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步骤。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一个出色的开头就会为整堂课奠定了成功的基调。在语文教学中,有一些老师往往不重视课文导入,或者只是把导入当成了敲门砖,门敲开了,砖也就扔了。殊不知,精彩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不拘一格,因课而导,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心理,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语文教学如何吸引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需要我们语文老师认真思考一番。以下仅从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语的方法这个角度切入,结合自己听课和授课的经验,探讨课堂导入语的设计。‎ ‎  一、用旧知导入 ‎  温故知新式导入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有关知识或生活经验导入新课的方式。这种方式是新旧知识过渡的桥梁 ,‎ ‎ 既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 , 同时又带出新课 . 比如 , 我在教读《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时 , 设计了如下导语:“同学们 , 我们曾经到过鲁迅的《故乡》 , 结识了闰土和杨二嫂 , 也看过先生的《社戏》 . 领略到平桥村的纯朴风情 , 还到过先生小时候的‘白草园和三味书屋' , 欣赏了白草园的妩媚 , 并聆听了寿镜吾老先生的读书声 , 今天我再带领大家去结识先生的一位日本老师《藤野先生》。”这样导入不但把以前所学的鲁迅先生的文章全连了起来 , 而且还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新的内容 , 学生的情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了并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如讲《爱莲说》文 , 可这样导入:“我们曾学过杨朔的《荔枝蜜》和贾平凹的《我的小桃树》 , 这两篇文章都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 试回忆这两篇文章各托什么物 ? 各言什么态 ? ”明确答案之后接着说:“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爱莲说》也是一篇托物言志写法的文章。让我们一起看一看 , 这篇文章所托之物是什么 ? 所言之志又是什么 ? ”这样 , 学生复习了旧知识——托物言志的手法 , 进而领会新知识——托物言志的手法在文言文中的运用及其特色。这种方法 , 不仅能“温故知新”而且还能使学生明确新的学习任务 , 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好奇心 , 使学生的思维集中到教材的重点、难点上来 , 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  二、用激情导入 ‎  对一些激情澎湃或感情蕴含深沉的课文,教师可在新课开始时,结合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以饱满的热情,使学生对作者抒发的感情有更深的理解,以引起学生的感情体验,激发他们的情绪,产生内心的共鸣。‎ ‎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激情式导入语重在感染,以情动人,以景引人。它是利用感情共鸣的心理机制,使学生像演员入戏一样进入角色,与课文中的事和物息息相通,最后通过道德和情感的融合所产生的内驱力来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激情式导入的作用不仅仅是落实语言基础知识,同时也是对学生的道德观、审美观的熏陶和提高。‎ ‎  三、用多媒体导入 ‎  多媒体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直观形象,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让多媒体称为我们教师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等。比如《小石潭记》《岳阳楼记》等。特别是《岳阳楼记》,范仲淹的诗文,王羲之的笔迹,岳阳楼原址,还完好地保存着。在引课时,用多媒体进行展示,让学生近距离地欣赏足以震撼心灵,陶冶情操。在讲授《出师表》时,先播放《三国演义》中相关的情节,当鹅毛大雪在空中飞舞,刘备冒着大雪,第三次去请诸葛亮时,每个学生都能深切地体会到刘备求贤若渴的心情。当诸葛亮为国家社稷寝食难安,出征前辗转反侧,泣血为皇帝写下肺腑之言,电视上扮演者泪流满面,教室里的学生也深深地感受到诸葛亮的舍身为国的精神。多媒体能从声、光、形等多角度的展示,这是文字所不能的。让学生对里面的人物、故事的背景有所了解,然后再引入新课,势必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为教师对课文的讲解助一臂之力。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这样轻而易举地把学生带进语言环境中,并能有轻松愉悦的心理体验,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另外,在丰富的教学情境下,学生成为主体,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情在其中,趣在其中。‎ ‎  四、用音乐导入 ‎  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一种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心理状态。它包括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和创新思维等心理因素。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是学生顺利完成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前提。音乐具有感染力,在上课之前放一段音乐,特别是与新课有关的乐曲,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当悠扬的音乐环绕在学生耳边,学生的情绪就随着音乐起伏飘荡,音乐中的歌词就沁入学生心扉。比如《愚公移山》,我没有讲解课文,先让学生听江涛的歌曲《愚公移山》,在音乐的旋律中,歌词所表现出的意境悄悄地渗入到学生的心灵,教师此时就能顺利地导入新课。枯燥的文言文有了音乐的渲染,学生学习起来更有劲头了。那铿锵有力的歌声一下子感染了学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是音乐的力量,引发共鸣。教师利用音乐导入新课,能够烘托气氛,把学生带入课文之中,为上新课蓄势,很受初中学生欢迎。‎ ‎  五、用悬念导入 ‎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制造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启动思维。悬念的制造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究竟,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和“悱”的状态。但万物都要有度,悬念的设置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出发,恰当适度。不悬,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太悬,学生百思不得其解,都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学生兴趣高涨,自始至终扣人心弦,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如《纪念白求恩》一课的导入:“请同学们看课本封面后最后一幅图像 , 他是谁 ? 一个外国人 , 白求恩 ! 他的肖像为什么能出现在我们的课本里 , 与伟大的鲁迅先生并列在一起 ? 他满头银丝 , 年逾半百 , 为何来到中国 ? 他为何长眠在中国的土地 ? ’秋风吹着细雨 , 延水奏着哀曲‘ , 他牺牲了 , 人民为何这般哀痛 ? 他具有什么精神 ? 毛泽东为何写文章赞扬他 ? 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向他学习 ?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毛泽东的评价吧 ! ”一连串的发问 , 在学生心中设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悬念 , 激发了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 .‎ ‎  总之,课文的导入非常重要,课堂导入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创造。写文章有所谓“凤头豹尾”之说,一堂课的教学亦如此,导入好了,下面的教学也就水到渠成、自然流动了。对学生学习新课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