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教学管理精细化之我见
其他论文之教学管理精细化之我见 内容提要:学校教学管理精细化一要健全管理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二要落实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三要夯实校本教研,不断拓展“校本教研”的内涵与外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教学 管理 精细化 精细化管理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文化。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说得好:“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宋朝的大教育家朱熹也曾说道:“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意思是说,对任何事情要做到精密细致,好上加好。所谓学校精细化管理,就是通过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领导等工作流程,对学校的师资管理、学生管理、教学流程、后勤保障、基础建设等诸多方面,进行精当的细节“分块”,进而有序、按部就班地实施管理,达到一种“滴水不漏”的管理境界,实现管理的无缝化对接。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内涵有三:一是“精”,即学校管理工作要突出重点;二是“细”,即学校管理覆盖的环节要全;三是“化”,即学校管理制度化,将学校制度内化为师生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学校教学管理精细化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目前教学管理“无序”状态的有效措施。素质教育背景下,推动教学管理精细化,更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管理方式。笔者在多年的学校教学工作管理过程中,就教学管理精细化进行了一番摸索与探索。 一、健全管理制度 健全管理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多年来,我根据学校自身实际,通过起草——讨论——试行——修订等环节,重点出台了学校教学工作管理六项制度,并装订成册。 一是校本培训制度 校本培训我们注重建立“三个机制”,采用“两个结合”。 三个机制是:领导学习机制。要求学校领导起示范带头作用,规定学校领导一期做两次以上专题辅导报告,写有万字以上的业务笔记,一学年至少两篇教研论文获省级及以上级别奖励。榜样导向机制。做到无论什么时候都首先推崇肯学习的教师,我们每期都要评选三至五名学习积极分子。奖励激励机制。规定每期对“学习积极分子”的奖励每人不少于200元。 两个结合是:自学与辅导相结合。这是我校校本培训的基本模式。我们要求教师每天自学1小时,每期业务笔记不少于5千字,每年撰写教研论文两篇以上,学校每期组织举办专题辅导讲座四次以上。校内培训与校外参观学习相结合。我们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为教师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对话交流方式。 二是课题研究制度 问题出课题,课题以问题为载体,课题研究坚持从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形成课题。问题,源自于课堂实践,每位教师都会或多或少发现问题,如此多的问题,该选择哪些进行研究呢?确立课题的原则是:开口小、有价值、易操作、周期短。在具体操作上采用“问题征集筛选”法和“问题悬挂”法。前者是每期初,以教研组为单位征集问题,组成问题库,再根据上述原则集中筛选。后者是为了搜集教师教学实践进行中的问题,在教研沙龙活动中教师们可以提出自己实际教学面临的困惑和问题,实行“问题悬挂”,经教研组讨论后认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问题就确定为研究课题。这两种方法将教学实践滞留的静态的问题和动态生成的问题结合起来,覆盖面广,针对性强。 如我校语文教研组针对农村留守小学生自主阅读空洞、课外阅读艰难、目标阅读模糊、积累阅读无力、对话阅读重文本、实践阅读差能力等问题,确定的laquo;新课程实施中农村留守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raquo;在湖南省“十一五”教育科研研究课题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了一等奖。 三是教研活动“两定”制度 “两定”即:一是定人发言,这主要是指“公开课”、“比武课” 而言,每一次交流都指定一位教师根据教研主题,从教育理念入手作中心发言,其他教师补充并讨论在实践中的得与失。二是定时听课,这主要是指“教研课”而言,学校规定人人每期上一节教研课,学科教研组根据教导处下达的教研课题,指定教者构思设计、说课、试教,反复改进,认可已具备预期效果后再组织听课评课。 四是推门听课制度 推门听课制度即学校领导事先不打招呼的随堂听课或跟踪听课。评价教师们的课堂教学主要看“五个是否”:是否让学生主动参与;是否让学生自主质疑;是否师生、生生有效互动;是否让学生的学习资料、空间和时间得到了有效保证;是否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要求听课者和授课者及时交换意见。 五是小专题研究课堂教学“五卡”制度 “小专题研究课堂教学五卡制”即:课堂教学说课卡、课堂教学评课卡、中心发言卡、课后反思卡及课堂教学评估鉴定卡。具体做法是:第一步是围绕小专题研究说课。课前开课教师领取并填写“课堂教学说课卡”,持说课卡向听课人员说课,介绍自己小专题研究的实施策略、研究点及达成的目标等。第二步是听课。听课人员除了做听课笔记外,还要对教者作出教学评价,填写好课堂教学评课卡,课后上交教研组。第三步是评课。评课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教研组长课前明确一人为“中心发言人”,根据小专题研究方向,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着眼点,对设计的理念、教学策略、研究点的落实、目标的达成等方面等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诊断,填写“中心发言卡” ,并在集中评课时做中心发言。同时,每个听课人员要针对小专题进行补充评价,教研组要根据教师意见进行综合归纳,并填写好 “课堂教学评课卡”。授课教师在授完课之后,根据别人的分析诊断,对小专题研究进行反思,填写好“课后反思卡”。第四步是评估鉴定。由教研组长、教导主任、校长在“课堂教学评估鉴定卡”上撰写鉴定语,对研究的情况进行小结,指出今后研究的方向。4、反思总结,提升拓展。对小专题研究的成果,边反思边总结,不断提升,不仅解决以前的问题,而且衍生出需要研究的问题。由于小专题研究与教研融为一体,大大提高了小专题研究的实效性。 六是教学反思制度 倡导教师自我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践基础上的全过程的反思,即一课三反思:1、课前反思,要求教师不能光靠自己习以为常的经验教学,要创造性地设计一堂课的教学流程和方法;2、课中反思,这是一种瞬间反思,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的情绪反映,及时反思,适时调整教学策略;3、课后反思,要求教师写随课反思,鼓励教师用记录自己教学中的故事的形式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二、落实教学常规 落实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教育教学工作实行“2+3”的管理模式 “2” 是指二层管理,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分校级与教研组两个层次进行管理 。 “3”是指三级监控,即教导处、教研组和少先大队部对学校、年级、班级制定的目标、日常教学常规进行监控,并实行一日两巡(巡课堂、巡课间)每周双查(教师考勤自查、班级纪律卫生安全检查) 二是校本教研开展“6+1”活动 “6”是指教师每课有一次随课反思;每期初向教研组提供一个本人所遇到的值得探讨的问题,形成有价值的研究小专题;每学期上一节校级教研课;每学期完成一次中心评课报告(中心发言卡);每学期完成一篇有价值的教研论文或经验总结;每学期至少制作一堂多媒体教学课件。 “1”是指外出或从网上观摩优质课后必须上好一节汇报课。 三是定期开展教学经验交流与教学竞赛活动 为了给每一位教师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教学水平与教学特色的平台,每年都要围绕一个主题举办一届教学经验交流或教学技能竞赛活动。 三、夯实校本教研 夯实校本教研,不断拓展“校本教研”的内涵与外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推进,“校本教研”的重要性在中小学校得以普遍认同,由此拓展衍生的年轻而又魅力四射的“小专题研究” 成了“校本教研”重要而可行的一种方式。 本着 “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效即成果”这一理念出发,让小专题研究走进教师,让教师敢于研究。具体说来: 一是健全研究机制 ㈠ 目标机制。要求全体教师参加小专题研究,并取得研究小成果。 ㈡ 保障机制。在组织保证方面,校长、教导主任为小专题的总负责人,语数教研组长为小专题的主持人,其他教师为小专题的研究人员。在制度保障方面,实行三个优先的倾斜政策即:信息优先告知,时间优先满足,经费优先保证。 ㈢ 专业引领机制。学校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鼓励教师加强自学,撰写个性化的读书笔记。一个小小的笔记本就是教师们和智者、仁者对话的“记录”。 二是明确研究思路 坚持从教学中发现问题,采用“问题征集筛选法”和“问题悬挂法”。形成并确立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问题为教研小专题。 三是创新研究方式 为了提高小专题研究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就得创新研究方式,三个“融为一体”值得一叙。 ㈠ 小专题研究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教学即研究,大力倡导教室即研究室。每位教师都根据小专题研究的需要,按照“确立研究点——设计教学——课堂实践——反思诊断——修改提高”的程序,植根于课堂教学之中,通过不断观测、思考、实践、研讨,逐步形成小专题成果。 ㈡ 小专题研究与教研活动融为一体。教研活动必须与小专题研究相结合。主要做法是:第一步:寻找问题,叙述问题;第二步:确立专题,分析案例;第三步:深入课堂,课例研讨;第四步:研究小结,情况通报。 ㈢ 小专题研究与教师成长融为一体。为使教师感受到开展小专题研究成功的喜悦,分享成功的经验,可以定期开展两项活动: 第一项是举行小专题成果展示活动 学校每期举行一次“小专题成果展示活动”。活动中,教师们展示小专题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互相学习。教研组推选一名教师做小专题结题汇报,要从问题的提出、实施的过程、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今后努力的方向等方面作出陈述,便于其他教师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共同提高。 第二项是评选小专题研究积极分子 为了增强研究的内驱力,学校每期评选3-5名“小专题研究积极分子”并设立“优秀小专题研究奖”。 实践证明:学校教学精细化管理着重强调的就是求“精”、求 “细”,这实质上是为全体教师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目标和要求。久而久之,外在的要求就会内化为教师的潜在意识,形成一种教学行为习惯的规则,并通过这种规则的不断暗示,使最初的要求转变成为教师优秀的教学行为习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