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利用课堂错误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品质
数学论文之利用课堂错误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品质 一、利用错误资源,激发探究兴趣。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产生错误,有的教师为了制造更好的教学效果,往往会在课堂上阻止学生出错,这样就会就会阻碍学习的思维发展,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探索、研究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错误,而这些来源于学生学习活动的本身的错误,有着特殊的教育意义。它可以激励学生有更大的动力找到正确的学习途径, 把“错误”当做资源,在教学中合理利用,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这节课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如上图)在这张纸上,我们把小房子图进行了平移。 问:小房子是怎样平移的? 生:小房子向右平移了。 问: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1:小房子向右平移2格。 生2:小房子向右平移4格。 生3:小房子向右平移6格。 (学生们房子平移了几格争论不休) 师:你们是怎样数的呢,请同学上来演示。 师:到底谁的想法正确呢?先在练习纸上把小房子图移一移,看看小房子平移了几格,再想一想应该怎样数。 全班交流,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小房子向右平移6格。 师:我们让小房子动起来,(课件演示)小房子向右平移了6格。 师:你是怎么数的? 请学生数一数。 师:他是从房子的这个点数到了这个点。(课件出示两点) 师:为什么不从这个点数到这个点?刚才有同学就这样数出了4格。 生:这两个点都是房子的右下角,所以应该从这个点数到这个点。 师:这两个点都在房子的右下角,它们是一组对应点。 数小房子平移的了几格,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因为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发展潜能也不同,所以答案会有对有错,每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也都觉得自己的想法正确。课堂教学中,这样的错误往往是需要出现的,这说明了学生在思考,会使学生对于这个知识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因为有了这样的错误,他们才会去想找到正确的答案,找到正确的方法,这样的思维碰撞,学生产生了探究欲望。这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说出自己想法,即使是错误的想法,但在和别人正确想法的碰撞之后,便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思维火花,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所以,这节课中,学生出现了这样的错误,教师并不急于纠正,而是让学生自主说出自己的想法,在通过动手操作,证明想法的正确性,并找到正确的方法,使学生对自己探索出来的答案更有兴趣,这时,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更胜于正确回答出老师的问题。 二、利用错误资源,培养思考意识。 学生有自觉思考的意识,可以让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创造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真正思考的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知识比从自己成就中吸取的知识更多,错误与探索相联姻,相交合,才能孕育出真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使学生对于错误之处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索、研究,最后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 例如:教学《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时, 例2、计算900÷40 要求学生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大部分的学生计算的结果是错误的,都得到商是22,余数是2。但一些同学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这个答案是错误的,针对这样典型的错误,我想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于是问:“你是怎样发现错误的?”学生进行了积极主动的验证,学生在通过进一步的笔算得到了判断错误的方法: 方法(一)22×40+20=900 方法(二)直接用900÷40=22……20 通过计算,学生很快发现问题,如果余数是2,验算出的结果是错误的,余数应该是20。接着我再带着学生分析,找出正确的计算方法。计算时,虽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去掉相同的0时,商不变,但余数会变,这里余数2其实是900除以40余下的2个10,所以余数是20。 当学生学习新知的时候,会以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在探索的过程中得到的答案有时会和正确答案有偏差,但也是学生通过思考得到的结果,只不过这样的思考不够全面,不够深入。教师恰好可以利用这样的错误资源,让学生学会怎样全面、深入的思考问题。课程改革要求从生成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学过程本身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由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说错话、做错题是正常的。课堂上应该不怕学生出错,因为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学生的错误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在上面的例子中,教师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和启发性的问题,把错题中的思维价值充分挖掘出来,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自主的解决了问题,从而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思考意识。 三、利用错误资源,培养反思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跨越障碍后,要及时帮助学生反思取得的成功经验。小学时期是学生思维由形象到抽象、由具体到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初步用批判的、审慎的目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他们的思辨能力逐步增强,已初步具备了反思能力培养的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错误教师不应只纠正答案,而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思考过程,发掘错误的成因。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这个单元时,出现了这样一道题: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5厘米,和12厘米,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厘米? 学生很快给出了答案,却得出了三种不同的答案。 答案1:5+5+12=22(厘米) 答案2:5+12+12=29(厘米) 答案3:5+5+12=22(厘米),5+12+12=29(厘米) 三个答案一出,教师并没有急于说着哪个答案是正确的,而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解题思路,有没有错误的地方,学生也思考起来,为什么看似简单的一道题,也这么容易出现错误?通过反思整个思考过程,学生们发现了在解决这道题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原来这就是造成错误了原因,有了这样的认识,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会自己的反思有没有注意三角形的这一重要特征。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反思是一种主动“再认识”的过程,是思维的高级形式。课堂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让学生在议错赏错的过程中,放松思维,体验成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利用这样的“错误资源”,有意识的加强引训练和培养,形成学生自觉有效的学习,在纠错、改错的过程中自然的感悟知识,领悟方法,具有良好的反思能力。 总之,“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思维火花的闪现,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错误,合理利用,它将变成宝贵的资源,不仅激活了课堂,还唤起学生思维动力,从错误中获得更多更完美的知识,所以课堂教学才更精彩、更有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