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心得)之让智慧在美术课堂生辉——浅谈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美术(心得)之让智慧在美术课堂生辉——浅谈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美术论文之让智慧在美术课堂生辉——浅谈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 ‎ 小学美术论文 让智慧在美术课堂生辉——浅谈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温岭市太平小学徐晓凌[内容摘要]  今天,美术教育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和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美术教育,我们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和良好品行。本文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意识,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等方面,浅谈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关键词]  美术课  创造力  培养 ‎ 在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以人为本的今天,倡导美术教育的观念,适应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趋势,是美术教育所关注的重大课题。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想象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就基础教育而言,更应努力加强创新教育,因为想象力是培养出来的,不是人生来就有的,应该从儿童时期就培养创新意识。美术教育以教学法为手段,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给学生审美的愉悦。在教学实践中,从学生的主体发展需要出发,根据课程内容确定主体发展的起点和目标,构建开放的美术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的创造性取向的美术教学活动,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从小想象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在培养想象意识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充当着重要的角色,被认为是对想象力培养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而美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激发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自身发展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并与世界和谐相处。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美术活动,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使学生得到一种宽松、舒适的学习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进行相应的美术教育活动,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主动地、自主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需要兴趣和好奇心,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如果我们不注意经常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他们已熟悉的技能就变成套路,一旦艺术变成了技术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引导启发学生更新材料,尝试使用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时,我们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些艺术大师运用各种材料和特殊作画的方式进行艺术创造的例子,如毕加索、克利、米罗等图片资料,引起儿童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不但可以欣赏大师的画,与大师对话,甚至成为大师,确实他们就是大师。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天马行空的思维,尽情地玩耍导向创造。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想象意识,还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尊重学生独特感受,并给予其发挥个性的自由空间,鼓励学生对他人的艺术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注意每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表现,保护他们的于众不同之处,因为创造性正是由此产生的,小时候本来能够很敏锐地表达自己所看到、想到或感受到的事物,如果想方设法让他说出别人想要听的话,孩子们的求知欲、想象力、好奇心就会被磨灭殆尽。那么下一代的爱因斯坦和牛顿哪里去找呢?儿童心理特征有共性,也有个性。天真活泼的好性格,文静乖巧,细致专注也是好气质。儿童是天造地设的小灵气儿,他们因独特而美丽,自然对生活、对事物有着自己独到的感受和理解。绘画就是培养孩子独立个性的有效途径。因为绘画是没有限制的,画什么,用什么色彩都是没有限制的。一句话“以你的方式表达你的心灵。”‎ 从孩子的绘画来看,真是各色各样,有用彩笔浓妆艳抹的,有用铅笔淡淡素描的,有用大笔勾画轮廓的,有用心细细刻画的,这就是他们的个性,这就是他们的喜好。给孩子自由是老师对孩子的理解,也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现在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情操中探究和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三、培养学生的想象意识我们把艺术纳入具有挑战性的核心学科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培养学生想象意识,在世界市场中达到最高的潜在能力和竞争能力。那到当前我们最应当做的是,引进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想象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把一个充满活力的美术教育带入新世纪。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和改选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可以使人们突破个别经验认识的框子,把握普遍性;超越现实的时空界限,推测过去,预示未来;摆脱客观真实事物的限制,自由地重新构建和组合。学生受心理发育水平和认知水平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有很大自由,能异想天开地自由翱翔,想象力可以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天然优势。想象是学生学习、理解、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行动的动力之一。学生游戏以想象为前提,如份演想象的角色,一物多用代替充当各种游戏道具,学生在游戏中促进了想象的目的性和创造性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意识有以下几点方法:①从无意想象到有意想象。学习进行美术活动起初只出于动的满足,用笔乱画。逐渐地,学生随着有意想象发展开始想表现一定的内容,根据已画出的图形命名,改变原来想象的主题。如一幅学生命名涂鸦,学生根据所画形状做各种命名解释。②从再造想象到创造想象。学生依据图形、符号或语言文字描述而进行的想象称再造想象。学生受环境刺激,看了图画、电视图像,或听讲故事以后引发联想或幻想,所想象的形象多是记忆表象的简单加工,缺乏新异性。如以表现下雪天为主题的创作画,作者依靠记忆表现了爸爸、妈妈和“我”‎ 观赏下雪的情景。此外,她还画了个无名的小人和树,画上的许多黑点表示正在下的雪。画面没有情节,只画出了要说明的环境。学生随年龄增长,知识经验逐渐丰富,兴趣范围逐渐扩大,在成人在启发下想象的内容也丰富起来,而且在造想象中具有了创造因素。③脱离真实的主观想象。学生受生活经验和空间知觉发展水平限制,他们的想象常不以客观真实进行表现,常根据个人主观体验和经验来体会和想象现实,使想象具有特殊的夸张性,夸大印象中特别深刻的、认为重要的、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缩小其余部分。如庙里的睡佛和千手观音给这位小朋友很深的印象,作者表现他们占据画面的大部分面积,拜佛的人们画得很小,突出了这个小朋友主要想告诉观者的内容。超越真实情景,违反常人对真实情境的一般概念认识,追求虚构的画面情节内容和空间表现形式,是现代艺术中常使用的创作手法。在学生绘画创作中这种带有梦幻色彩的图画是屡见不鲜的。如作者设计了一台多功能运输机,可以运送各种车辆,有履带传送、吊钩运送、抬高运送、爬轨运送,如果车掉到水里,还有打捞的救车钩,为了清理路轨障碍还安装了清除废物的机器。画面布局中将这些内容安排得十分合理贴切,充分显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能力。     四、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艺术教育的本质就是学生个性的发展,艺术创造表现的过程就是发展学生个性的过程,也是不断创造新的自我,走向“自我实现”的过程,同时,更是超越和求新的过程。教师决不能用清规戒律约束学生情感的表达和个性的表现,要激励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使学生具有一双特殊的眼睛,独特的艺术视野。尊重学生的自主创作是很重要的。学生具有好奇、好问、爱幻想的天性,而学生创作画的无拘无束,随心所欲正表达出了孩子的这种天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悟,自主发展,以自由的心态驰骋思维,以无拘的行为大胆创造,突破定势与传统,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每一幅作品,无论好坏,它都有一个隐藏的故事。当学生把自己的心理世界用绘画的方式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时,就会充满成功与自信。但许多家长和一些老师总是抱怨孩子乱涂乱画,画得一点也不像,却忽略了这种否定学生的态度严重抹杀了他们的创造性,大大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甚至使他们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就曾犯过这样的错误。  记得有一次,一位小朋友正在聚精会神在创作一幅《下雪天》,他边画边喃喃低语:“下雪了,美丽的雪花纷纷扬扬从天而降,像一个个精灵……”才低语了几句便被我一句批评的话语压下去了。课堂是安静了,可孩子们的创造闸门随之关闭,画面平淡、呆板。看了这样的作业,我进行了反思,找出自己的问题。后来我又让他们在绘画过程中围绕主题展开的议论或自言自语,我不再加以干涉,让他们通过语言来补充自己或其他同学画面所漏画的细节,使画面得到补充、丰富。于是,一幅幅丰富而有创意的画面出现了:有小朋友迎着大雪,欢快地跑着、跳着、喊着,堆雪人、打雪仗!有在寒冷的北极,可爱的小企鹅在玩雪……‎ 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正是跳出老框框,解放孩子的头脑、手、时间和空间的结果。  所以我们应允许和鼓励学生大胆地、别出心裁地、无拘无束地表现自我,使他们的创造权利不受干扰,否则他们的创新能力便得不到发挥。要根据学生的爱好或需要,让他们自由选择,自由地表现,自由地创造。在画种方面不再局限于过去的蜡笔画、手指画、撒纸画、纸片画、粘贴画等等,美工材料也不只是过去的纸张、橡皮泥之类,出现了树叶、果壳、毛线、废旧物品等丰富材料。而学生选择的机会越多,创造的余地就越大,画面也就越丰富了。  总而言之,我们要善于捕捉学生创造思维的闪光点,给孩子营造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充分鼓励、激发、诱导孩子展示自己的才智,让他们积极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愿望表达出来,而不是以“技能训练”对孩子进行批评压制。这样,学生才会有创作的乐趣;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创作思维,为孩子将来成为创造性人才奠定初步的基础。    [参考文献]1、陈卫和 ;《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2、王建军 ;《美术教学与审美创造力的开发》,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3、《少儿美术》,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8-2009)4、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5、《中国中小学美术》,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三期)6、《中国中小学美术》,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第五期)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