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科学(心得)之科学课堂提问“二要”.“三忌”经验谈
小学科学论文之科学课堂提问“二要”.“三忌”经验谈 刘满转 大朗镇长塘小学【摘要】本文通过斟酌科学课堂提问用语,从教学实际出发,针对教师提问时出现的一些漏洞,笔者不断反思、总结课堂提问用语,提升提问的专业技能,认为提问要有梯度,要着眼小处提问,提问忌多、忌空洞、忌把演示当问题。提问技能能在激发学生思考,引起认知需要,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关键词】提问技能 “二要” “三忌”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既讲究科学,又讲究艺术,特别是在当前如何实施好素质教育,如何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如何使课堂提问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这需要教师掌握好课堂提问的策略。老师得把握好提问的原则,提问要得当,提问要有“度”。但很多同行的老师在提问时较随意,忽视课堂提问的功能,但笔者却很重视课堂提问,在本学期教学工作中重点思考课堂提问用语,经过一个学期的反思、总结,认为提问时应有“二要” ——要有梯度 要着眼小处提问,也有“三忌”—— 忌多、忌空洞、忌把演示当问题一、先谈谈提问的“二要”好的提问技能能在激发学生思考,引起认知需要,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经过一个学期的反思、总结课堂提问用语,认为提问应要有梯度,应要着眼小处提问。1. 提问要有梯度。提问并不是千篇一律的直接把问题抛出便了事,很多时候要绕些小弯子后才可把问题抛出,这是为了学生的思考不绕“弯子”,老师要为学生的思考多铺些好走的“小路子”。1﹚绕“弯子”提问,让学生自主生成疑问。学习《擦玻璃棒》的教学案例,授课老师是没有按照教材的编排让学生一组一组去做实验,而是让每小组学生自由做实验,汇报时各小组的实验结果不一样,从而产生了矛盾。不需要老师直接抛出提问,老师只需要设立了一个平台,让学生自主察觉有疑问,这样的学习效果却很好。笔者在讲授《温度计》一课时,也尝试不直接告诉学生读数时需要注意的事项,而是让学生手持着气温计测教室内的气温,每组派代表到黑板上写出教室内的气温,但写数却不一样,这时产生了矛盾。师:同学们在教室内测气温,测出来的气温情况应该是一样的,但为什么同学们写的数都不一样?生答:因为同学们读错数。师:为什么会读错数?生答:因为同学们的眼睛有问题。师:是的,是同学们眼睛看的角度出现问题。这时水到渠成,老师顺势引导学生读数时的注意事项,读数时眼睛要与温度计的液面保持水平,老师把握好时机示范正确的读数方法。当老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时,那必须在学生有了整体认识后方可抛出问题。在讲授《蜡的形态变化》一课,学习效果特好。学生先给蜡块加热5分钟,接着老师让学生各自回位,小组派代表汇报实验现象。学生观察到固态的蜡块变成液态的蜡水,最后变成气态(学生看到“冒烟” ,其实是气态的蜡液化了)。学生汇报后约4分钟,老师再次让每位学生走到小组长处观察蜡块,学生此时竟看到蜡水又成了固态的蜡块。学生亲眼观察到固态蜡块变化的全过程,学生对固态蜡块变化有了整体认识后老师才抛出问题,全班同学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只有学生对物质变化有了整体认识后才容易归纳出固中的原因。师:蜡块从固态变成液态再变成气态,停止加热后又成了固态,是什么原因另到蜡块的状态发生变化?生:四人小组讨论。生汇报:是受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学生归纳出物质的状态会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结论为活动2《水的变化》铺垫。2﹚ 巧借 “次问”推向“主问”科学老师的设计的问题非常重要,什么情况下该问什么问题,什么情况下哪些问题不能问,老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设计的问题层层递进的关系明显,另学生自然进入思考状态。次问好比是一个助推器,推向主要探究的问题上。上了《热胀冷缩》一课,学习效果特好,开头好,过程实在,结尾与开头呼应。课堂实录如下:师:小马同学与小丰同学很喜欢打乒乓球,但球不小心给人踩扁了,同学们有什么办法呢?生:我可以用热水泡球。师:你试过,真的行吗?生:真的行。师:那为什么你会用热水泡呢?生:热水可以使球鼓起来。师:热水只可以让球鼓起来吗?可不可以使其它的物质也鼓起?(学生这时已经兴高采烈,注意力非常集中,心想着动手做实验试试)3﹚ 旧问题连接新问题笔者在讲授第3课《防锈与生锈》,效果特佳,学生刚上课便进入了学习状态,精神集中,无一人开小差。那是因为老师开课时设了一个同学们都较熟悉的问题,引导学生说出与新授课有密切联系的例子,再设了一个梯度较低的问题,很自然地引入到新授。以密切相关的旧知连接过渡到新知,各知识点都需要连接。如果刚上课老师把问题设得太难,学生在生活中从未接触过,或在已有的知识中找不到丝毫线索,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学习热情如气温般骤降。以下摘录了本节课的课堂提问用语,简洁有力。师:物质的变化有哪两大类?生1:有的是形态变化,有的会产生新物质。(学生举例子说明)师:还有哪些物质变化会产生新物质?(特意想把学生引到铁钉生锈的例子)生:铁钉生锈。师:是的,铁锈和铁是不同的物质。同学们除了上次亲眼看到了铁钉生锈外,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铁生锈?生:水龙头、水管、铁闸门……学生很自然地归纳出铁生锈的环境因素。2.要着眼小处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重要纽带和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是教学进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 ” ,使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集中到某一特殊的专题或概念上,产生解决问题的自觉意向。为学生的反应提供机会,激励他们的不断地提出问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思考。同时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本校迎来镇的质量综合评奖,笔者在三年级上了一节实用性、操作性很强的实验课《往水里加点东西》。把这节课的提问亮点及时记录下来。老师示范做实验,学生观察。师: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是怎样搅拌的?(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在老师的手中)生:老师是慢慢地搅拌的。(这为学生动手操作时做好铺垫)在当前新课标、新教材推广的浪潮下,“请你观察”“你想研究什么?”这样范围非常广泛、指向性非常模糊的提问,不利于学生的思考。要问“小问题”,不提“大问题”,问题宜小不宜大。当学生产生歧义时,老师应顺着学生的疑问继续探究下去,对学生要及时评价,科学课不应为了赶课而上课,应为学生的探究而上课。师:当墨水加入到水中见到什么现象?生:变黑,墨水无味。师:墨水真的无味吗?请你用飘闻法闻一闻。生:(四人小组围在一起闻),有味的,熏熏的味。生:我观察到盐还在。师:那请你再搅拌一下,过一会再观察,盐还在吗?生:动手继续搅,盐不见了。二、接着谈谈课堂提问的“三忌”笔者除了推敲自己上课的课堂提问用语之外,还在听课教研时也重点关注其他老师的提问用语,课堂提问忌讳以下三种情况。1.忌多问问题过多,问题转换过快,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节奏。老师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学生哪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适可而止。2.忌空洞今天到某所中心小学教研,听了一节《呼吸与健康》第二课时。1﹚首先上课老师是这样导入:弹出一张图片是一张嘴。老师提问:请同学们看看这张图片代表什么意思?(很久之后,无人举手作答)终于有一位学生说:“嘴巴代表吃东西。”老师说:“是的,吃跟健康有关,同学们可要管住自己的嘴巴。” 不仅学生猜不出上课老师的用意,就连笔者(包括一些在场听课的老师)也确实猜不着上课老师出示这张图片代表的意思。问题启发性、指向性都很不明确。开始之初,学生已经失去学习自信与学习热情。如果授课老师一定要用上这一张图片导入,建议这样子提问:请看,这是嘴巴,它是用来干什么的?想必学生定能很快回答。学生会说:嘴巴可以用来吃东西/说话……老师的提问也讲究艺术性,创设情境提问,把问题具体化,让学生带着情境思考,不能凭空想象事情。老师要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集中到某一特殊的专题或概念上,产生解决问题的自觉意向。为学生的反应提供机会,激励他们不断地提出问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思考。但在这一课中,授课老师并不太讲究。2﹚ 授课老师在探求新知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是想让学生说出不同的呼吸方式。(但问题也是没有明确的指向性)老师是这样子提问:你想怎样呼吸?(场面也是很难堪,很久之后,无人举手作答)本来正常的呼吸是如此自然,自出娘胎便会的事情,甚少人会思索自己究竟想怎样呼吸这事。授课老师设的问题也太空洞,学生答不上。建议创设情境提问:当走路时,你是怎样呼吸?请示范一下。当游泳时,你又是怎样呼吸?请示范一下。当生病时,你是怎样呼吸?请示范一下。学生立马能说,能进行示范。尤其是对于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更应该把问题具体化,具体思维为主。3.忌把教学演示当作问题接着老师讲解《比比谁的气量大》的实验操作。老师让学生根据桌面摆放的材料,想一想这实验怎么做?想象这是一个怎样的画面?(学生也很难猜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画面,最后有学生猜到,但因为说得不完整,声音也较小声,老师还得重新解释一番)其实老师可以直截了地当做演示示范,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让学生清楚知道应该如何完成这实验。整节课下来,学生没多少反应,学生完全不知老师提问的用意。有的问题提了等于白提,不如不提还好些。上课时“跳级”提问,设计的问题层层递进的关系不明显,另学生难以进入思考状态。课堂提问是小学教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老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老师、教材、学生之间的主渠道和“铺路石”。通过师生问答,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情绪、心态和知识技能的具体程度,以不断调整自己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学生可以了解老师的意图,领会老师的点拨指引,并能检查自己学习的情况。 笔者经过一个学期的反思、总结,以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发现大部分学生的科学思维初步形成,并越来越喜欢科学课,还有的学生甚至把笔者看成偶像,声称是笔者的忠实fans. 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笔者仍会继续深入思考课堂提问。 参考文献徐敬标. 小学科学教学技能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11月 周志毅. 小学科学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年1月周彬.课堂密码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8月 刘显国总主编.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艺术 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 2004年9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