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心得)之立足不同起点 重在走了多远 ——构建未来新高考模式下历史教学质量评价新模式
历史论文之立足不同起点 重在走了多远 ——构建未来新高考模式下历史教学质量评价新模式 立足不同起点 重在走了多远 ——构建未来新高考模式下历史教学质量评价新模式东莞高级中学 毛经文[内容提要]未来3+小综合新高考模式的推广要求我们重新构建历史教学质量评价模式。评价依据由原来直接通过高考历史成绩评价教师实绩改为把市校统考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恰当介入。让“立足不同起点、重在走了多远”成为未来新高考模式下对历史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主要方法。这一模式基本克服了中学历史教学质量评估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既可以用来自查自比;也可以用于全市、学校与学校、班级与班级、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对比,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关键词] 起点 进步 新高考 质量评价 前些日子,省教育厅有关高层领导放言,2010年,广东省高考改革极有可能采用三加小综合模式,这就要求我们重新构建新高考模式下的历史教学质量评价新模式。评价依据由原来直接通过高考历史成绩评价教师实绩改为把市校统考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恰当介入,让“立足不同起点、重在走了多远”成为未来新高考模式下对历史教学质量(专指历史教学中的笔试分数成绩)进行评价的主要方法。 一 构筑未来新高考历史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现实诉求 对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是基础教育中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课标的顺利推进和未来新高考模式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它的现实诉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2010年,广东省高考方案很大可能性要改为三加小综合,即文科考生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和文科小综合(政治历史地理合为一张试卷,分值300分);理工科考生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和理科小综合(物理化学生物合为一张试卷,分值300分)。由于未来新高考方案只公布小综合的总成绩,无法直接评估出小综合科各个具体科目的成绩,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滋生“大锅饭”现象。考得好,三科都受表扬,但到底哪一科的贡献更大;考得不理,三科同时挨批评,哪一科的责任更大,均不甚明了。因此,重新建构新的评价模式成为我们当前应首先解决的问题第二 历史教学质量高低是教学活动的成效性外在表现形式,而良好的教学评价对教学质量有导向、促进、激励及调控功能。现实工作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始终是个热点和难题;研究人员很多,成效不大;宏观评价多,实际操作性评价少,缺乏一种全新有效的具体评价手段,无法使历史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真正做到合理、公正、客观。 二 立足起点的标准系数评价立足起点的标准系数评价模式较好地确立了历史学科“教” 的质量标准,基本上发挥出了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的功能。它的主要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由直接评价转向间接评价。即由过去直接用高考历史成绩评价历史老师的教学实绩转变为高考前通过多次市校统考成绩进行综合对比和评价。二是由一次性考试评价转向多次市校统考考绩进行综合评价。三是由无视基础重结果的转变为注重起点重提高。即由原来的不管学生基础如何都一一概以平均分优秀率和及格率评价的方法转变为立足学生基础,重在评价在原有的提高幅度。一个班、一个学校的历史科教学,在高考中小综合科目中的主要贡献就体现在高考前多次的市校统考中(立足起点上)的提高幅度和排序位置。现以某学校为一个评价单位具体描述立足起点的标准系数评价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1 起点如何确定。起点是一个动态和不断变化的过程,它的确定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层次,它具体表现为前次或前几次考试的分数之和排序在全校或年级或全市所处的名次位置,我们给每个学生的年级或全市名次位置给予一个规定的标准系数,一般是多少个学生即给出多少个标准系数 ,不管多少个学生,成绩最后一名学生给他一个标准系数,即“1”。500名学生,成绩第一名学生即给500个标准系数;1034个学生,成绩第一名学生即给1034个标准系数。然后以班为单位,把该班每个同学所得的标准系数累加除以该班总人数得出该班的基础实力,这个基础实力就是该班的起点。这个基础实力的生成可以是一次考试排名所得的标准系数,也可以是多次考试成绩综合排名后所得的标准系数。 如某校高中高一年级共有1034名学生,把学生考入高中时的中考成绩依分数的高低 排出1034个名次,个人成绩第一名的标准系数是1034,第二名是1033,最后一名(即1034名)的标准系数是1。如果是1055名学生,则第一名的标准系数是1055,最后一名的标准系数也是1。.......。得出每个学生的历史标准系数后,以班为单位,累计相加该班学生所得的标准系数除以该班总人数,得出该班历史成绩的人均基础实力。其它科以及班级基础实力乃至校际之间的算法均与上述算法相同。 2 如何利用起点评价当前当次的考试成绩评价各班各科目当前考试的情况,各班在各科中的基础不尽相同,单以平均分来评价很准确地反映各班各科在每次考试中的进退步情况;只有立足基础实力,然后对应本次考试年级排名情况,依据上述标准同样计算出该班的本次学生人均实力,然后把本次人均实力减去基础人均实力得出正负分,两相比较,得分比基础分多(本基分差为正)的说明本次考试该班进步了,反之就是退步了。如高一某班的期末全市统考历史成绩在全校排名中所得标准总系数为25000个标准系数单位,50人,人均实力约为500,而原来该班前三次历史统考的综合排名所得出的基础实力为20000,人均基础实力400,前后相减,得正分为100,说明前一段该班的历史成绩进步了,任课教师的工作很有成效。反之,则退步了,需要总结教训,引起注意。其它科目以及班级总成绩乃至校际之间的比较,算法均与上述算法相同。 三 本模式的应用与推广上述历史教学质量评价新模式的构筑从理论上来说是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大多都是以升学率、优秀率以及及格率等的集中量数来衡量一个学校或者教师的教学质量,一个重点中学和一个基础薄弱学校相比除了教学环境和一些教学物质条件会有不同外,学生整体的素质了(在此仅指学科文化素质)差距会更大,不可能处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即使是同一个班的学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生的起点也不可能相同。而现实中我们却是用同一个标准在衡量一个学校、教师、班级、学生个人的教与学质量,严重缺失公平性。如果应用立足起点看进步这个标准系数的变化来评价,则可以去除传统评价模式中的不公平,既可以用来自查自比;也可以用于学校与学校、班级与班级、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对比。 1 以一个学校为一个评价单位。文章之“二”以此为例作了具体阐述,此处不再重复。2 以整个东莞市为一个评价单位。具体可以这样操作,依据东莞的教育现状和不同的生源素质把全市升入高中的学生划分为多个不同的群体。第一个群体为东莞中学、东莞市一中、东莞实验中学、东莞高级中学、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等五所学校;第二个群体为东莞市二中、东莞市三中、东莞四中、东莞市五中、东莞市六中、东莞市七中、东莞市八中等七所学校;第三个群体东华中学、光明中学、南开实验学校、瀚林实验学校等众多的国有民办或私立学校;第四个群体是各镇办高中学校,如果职业高中开设了历史课,则可以组成第五个评价群体。以一个群体为一个独立的评价单位,排出学生的基础名次,得出本群体内各学校的基础实力,然后与每次全市统考所得的实力名次进行比较,得出这所学校在本群体内历史学科成绩的进步或后退。具体操作方法可参照“二 立足起点的标准系数评价”。目前东莞初三历史科只作毕业资格考试,其分数没有进入中考总成绩;我们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把学生的中考总分作为历史科基础的排名依据,计算出各个群体内各学校的基础实力。3 可以应用于不同学科之间的比较。如历史教师的历史统考平均成绩70分与数学教师的数学统考平均成绩80分,单凭这两个原始分能否说数学一定比历史好呢?显然失之偏颇。如果历史科全市或全校平均成绩大部分在60分以下,那么70分就表示该班成绩好。如果全市或全校的数学平均成绩均在90分以上,说明此班的数学成绩差,所以单凭两个原始分70分80分既看不出该班或该校水平高低,也不能确定该班哪门功课好,而立足起点的标准系数评价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四 三维审视:新模式的缺失 新的评价模式能比较公正客观地满足全市或两个学校,或者同一学校不同阶段、不同班级、不同学科的成绩比较。但在模拟评价过程中发现新评价模式存在一定的误差,定量上不是太精确。例如假设某一班级的学生全是优等成绩的学生,这些学生已经处在前5%内,显然教师无论怎么努力工作,学生无论怎么学习,其进步体现在位置排序上的变化量总是很小的。而另外一个班级的学生处于中等水平,其进步的潜力显然远远大于前一个学校或班级,进步的概率自然大很多。这两个班级如果单看标准系数的变化值的大小将不是十分公平,因为付出同样的劳动而取得的成就大小的几率不一样。而排名相对落后的5%的后进生,进步的幅度和体现在位置排序上的变化量也是很小的,出现了与优等生相类似的情况。有没有办法更合理呢?作者正在研究这一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1 陈德繁 颜建平 毛经文《立足起点看进步----构建新课标“教”与“学”质量评价新模块》2 《历史教育展望》主编余伟民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第一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