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磨刀不误砍柴工——让备课“给力”语文课堂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磨刀不误砍柴工——让备课“给力”语文课堂

语文论文之磨刀不误砍柴工——让备课“给力”语文课堂 ‎ ‎  温中双语学校 陈念晓   城南中学 王凌志 ‎  摘要:“轻负高质”的教学不仅让老师教得轻松,也能让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而真正能做到“轻负高质”却并非易事,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是实现“轻负高质”的主要途径,这就必然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环节上下足工夫,以备课带动教学,从课外延伸到课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实现“轻负高质”的教学目标。‎ ‎  关键词:高效  语文课堂   备课  问题 ‎  语文教学中,老师上的过于传统的语文“常态课”,非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高效”的目的,反而给学生的主动学习制造了障碍,而有些老师却一味追求“新、潮、怪”的“奇态课”,这些课就能达到“高效”的目的吗?‎ ‎  去听一节语文老师的公开课,上的是曹禺的《雷雨》,一上来让同学们听了首电视剧《雷雨》的主题曲,这首歌和文章的情感基调颇为相通,本以为教师为以此作为导语导入课文,接着却是让几位同学分别扮演剧中的几个主要人物进行表演,同学们虽然演得很投入,但对文本理解上出现的偏差让在场师生忍俊不禁,到了后面更为离谱,不仅台词上有诸多改变,在人物扮演上大大背离原文,一番折腾后,老师让同学们评价这出《大话雷雨》,很多同学把话题指向了剧中人物表演上,而不是文章本身,老师本着鼓励的原则,对学生的表演、观点一概是表扬褒奖。一节课下来,课文本身没有涉及多少,却着实让师生开心了一场。如果不明就里的老师还以为这是一节“中戏”的表演课呢。‎ ‎  这节课实际上代表当下一些语文老师的公开课类型,过于注重形式,而忽视了文本,完全成了一节“表演课”,课堂气氛虽然活跃,老师看似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积极,这这是一节高效语文课吗?学生从中能学到多少?笔者表示怀疑,语文课不是表演课,不能把语文课堂娱乐化,不能用华丽的“外衣”掩盖内容的“空虚”,脱离了文本本身的教学模式切不可取,而鼓励学生并不等于容许谬误,老师的课堂实际上是对教案的执行,“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实是高效课堂的“金钥匙”,“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备好了课,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高效,更加“给力”。‎ ‎  一、教什么--立根文本语言 ‎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研组、备课组都在不断学习语文新课程的理念,课堂形式倒是大有变化,而有些老师的实际课堂却乏善可陈,“旧瓶装新酒”永远不可能实现高效课堂,要备好一节高效率的语文课,关键在于把理念实实在在地学习好,并内化在课堂中,而首要问题就是要处理好语文课该教什么的问题。‎ ‎  我们应该把语言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语文备课不仅要备更要思,深入地思考,正如余映潮先生说的要进行“比较深刻的理性思考”。《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提出:“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她为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所以我们应该把语言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阅读不是无根之木、无本之花,它必须是立足于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而生成的创造。因此,只有在教学中把对文本的理解与创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符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特点。投入情感,体会文本表达的感情;投入想象,体验文本为我们展现的世界;字斟句酌,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语文需要品味,就像品浓茶尝美酒一样,又如品尝美食一般,需要的是细咀慢嚼,这样语文教学的才会有味道,味道才会绵远、浓烈。学习语文就要植根于文本。‎ ‎  首先,教师要深入地理解教材,从广度和深度来剖析文本语言,引导学生从语言入手,对课文的理解向深处发展。不能忽视语言教学而空谈其他,作为母语来说,语言是民族文化的最显著特征,它积淀了中国文化精粹,它不仅仅是载体,实际上是意识、思维的组成部分,能够陶冶人的性情,牵动人的情感。‎ ‎  其次,把语言作为教学核心,向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辐射,以点带面,教材、文本为我、为学生所用。‎ ‎  再次,挖掘语言的潜在魅力,以读带讲,创设情境,揣摩语言,体验文字中的温度,带动学生语感训练。‎ ‎  如苏教版必修二中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节选)》,这篇文章的文字几近奢华,把汉语的魅力表现的淋漓尽致,汉字的抑扬顿挫、音韵节奏、声色形味伴和着浓浓的乡思、乡愁,化作声声美妙的乐曲沁入读者的心脾,如果教师没有把这篇文章的语言讲透,那简直就是莫大的浪费。植根于文本进行备课,看似简单,却被很多语文老师忽视了。我们要把语文味还给语文课,让语文课真正具有“语文味”。‎ ‎  二、学什么--立足学生实际 ‎  实施新课程后,原先的课程进行了重新的设置,教材所选的文本也有很大的变动,有些老师就在大倒苦水,课来不及上,更不要说作业,老师备课慌,学生学的急,必修一课程还没上完,期中考试已经到了,有些老师过于“负责”,教学效果反而不佳,每篇文章浅尝辄止蜻蜓点水,一两节课匆匆而过,表面上看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实际里是教与学两相误。教材是客观呈现的,而学生是主观灵动的,况且必修课程中都有一些选教或自读的文章,给学生课外自学,或者布置相应的问题,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也是不错的选择。该舍的就舍去,多余的课时,完全可以集中精力去备好其中经典的篇目。一位重点中学的名师认为选择学习文本的几个标准:‎ ‎  1、文质兼美。‎ ‎  2、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  3、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  4、能够帮助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  5、能够在单位时间充分消化。‎ ‎  这几个标准很契合我们的教学实际,值得教师借鉴,在选择或舍弃一些文章可以充分考虑到以上几项标准,也可以用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  面对课文的选择是如此,同样,我们面对一篇文章也会遇到相应的问题,文章的解读往往是因人而异的,多义性的解读显得丰富,我们备课时教学目标的设定也是多层次的,这当然很好,但也要突出教学的重点,课时是有限的,要把最值得挖掘的最有价值的这部分内容花最多的时间来设计,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篇文章,我们就可以把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和母子之间的亲情作为教学的重点,铺陈教学,反复渲染,深入地把握作者通过文章所要传达给我们的信息。‎ ‎  三、怎么教--重在引导 ‎  传统的课堂中,教师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要教师把课文讲清楚讲明白了,这堂课就算完成任务了,而教师成了评价学生的绝对权威,答案是唯一的,学生成了被老师牵着的木偶,沿着老师预设好的轨迹或听或回答问题,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这种预设性过强的课堂中,学生的差异性被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丧失了,进而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实在令人置疑。‎ ‎  湖北余映潮老师的教案设计的理念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  1、要讲求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 ‎  2、要注意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 ‎  3、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 ‎  4、应进行“平等对话”式教学;应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探索 ‎  5、要注重学生基本阅读技能的训练,注重对学生能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 ‎  6、要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 ‎  7、要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 ‎  8、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尝试进行“跨学科教学”‎ ‎  (《教案设计的艺术之一》余映潮《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年第10期)‎ ‎  概括起来,就是语文课堂要围绕三个维度展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教师备课时要把握好教学方式的问题,如何在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之间架设好关系,让学生进入文本、思考文本又能超脱文本,加强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引导学生思考。‎ ‎  一位年轻教师在上《品质》这篇文章时,她最后一个环节设计得非常好,她设计的最后一个问题是“我们身边有”格斯拉“吗”?A学生回答说“没有。”这位教师问“我知道你爸爸是做生意的,那你爸会不会成为格斯拉呢”?A学生斩钉截铁地说:“不会的,我爸生意做得可好了!”老师问:“格斯拉在手工业时期生意做得怎样?”学生说“生意好,声誉旺”。老师引导说:“可当机器大生产时期到来时,他却被时代淘汰了。在手工业时期,格斯拉本人会意料到吗?”学生沉思,老师趁热打铁,继续引导:“你们一定要打消掉这样的念头:我懒得读书,我老爸没文化同样过着老板的幸福日子。这只是当下,十年、二十年后,你们是否依然能拥有老爸此时的机遇呢,社会是否永远停滞不前呢,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你们应该让文化知识、先进理念来武装自己,去适应这个时代,做一个与时俱进的人。”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点头称是。这位老师又问B学生:“你本人会不会就是格斯拉呢”B学生立即反问:“怎么可能呢?”这位年轻教师笑着说:“你去年学语文的积极性很高,语文成绩也相当理想,可这学期明显有放弃语文的念头,原因你曾告诉我,是学不好物理,对学习任何一门功课都没兴趣,‎ ‎ 包括喜欢的语文。你的思想在追求完美,很像格斯拉。做全能冠军固然好,但做一个专业人才更是这个社会所急需的,理科尽力学学不好,但你文科学得听不错的,不要因物理学不好而最终像格斯拉一般被时代淘汰。”笔者从学生的神情可以估计,他学习的方向已经明确了。这位年轻教师的这节课是成功的,她具有较强的课堂引导能力,她进行了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借助文本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思想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有精准的教材解读能力,又要具有较强的课堂引导能力。‎ ‎  四、怎么学--贵在得法 ‎  “高中语文课程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和思维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这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到。语文备课,教师要懂得利用好教材,以恰当的教学方法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这是许多教师都能做到,但是很多教师忽视了学生这一头的学法的指导,这跟新课程的理念是相悖的,教师要“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新课改中提到这种学习方法和途径指的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如一位重点中学的特级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做法是专题组合、截取横截面,举苏教版必修三必修四为例,文言文分三类:‎ ‎  1、抚摸高贵的头颅(思想、智慧、责任)《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 ‎  2诵读文言精彩篇章《滕王阁序》《秋水》;‎ ‎  3、咂摸史家非凡的叙事《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 ‎  现代文阅读也有三种阅读方式:‎ ‎  1、摘取文章主要观点,写内容提要。‎ ‎  2、分析讨论《拿来主义》比喻、对比论证在其他文章中印证。‎ ‎  3、其他文章重在信息提取加工和句意理解。‎ ‎  这几种分类学习方式尽管不是尽善尽美的,但一方面可以为老师节省大量的时间,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能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地去学语文,而非被动接受的,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语文学习中得到莫大的享受,我们就能达到我们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所以备课备学法很重要。‎ ‎  五、怎么评价--力求激励 ‎  高中语文课程评价是语文新课程标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语文课堂评价是一节语文课必不可少的内容。语文课必然伴随着表达和交流,老师针对课文设计的问题必然要让学生回答,学生的回答后,老师必然要给予适当的评价,如何给学生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在过去的教学中显得无足轻重,老师一句简单的否定或是含糊而过,于老师而言或许没有什么,但对学生来说可能会失去一次激励的机会,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关注自己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学会正确而又合适的评价学生,要具有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下的“表达与交流”中曾明确提到过。备课设计问题时,既要猜测学生回答角度层次的可能性,也要备如何去评价学生这种回答的可能性,说到“可能性”,因为老师也不是万能的,不可能完全了解学生思维的趋势,当然评价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回答兴趣为主,可以为课堂营造恰当的气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适当时候也要明确指出学生回答有纰漏错误的地方,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导向。不能为了鼓励而容许学生知识性、常识性的错误。‎ ‎  课堂评价应当围绕三个层面,教师的引导、组织效力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从这堂课学到的知识容量及效率怎样?教师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教学工作,这种方式适合学生吗?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三个层面的评价,从而更好地提高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关键在教师,而课堂则是教师贯彻新课程的最好平台,因此,教师的备课显得尤为重要,在理念上更新自己的“备课关”有助于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能处理好四个问题,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很“给力”。‎ ‎  参考书目:‎ ‎  1、《新课标下要重视学生的‘可能’‎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05年12期,第16页 ‎  2、《备课新思维》,杨九俊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  3、《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柳菊兴等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  4、《浙江省高中新课程实验100问》,浙江师范大学等联合编写,2006年 ‎  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  6、《教案设计的艺术之一》余映潮《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年第10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