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音乐(心得)之乐(yue)中趣,趣中乐(le)
音乐论文之乐(yue)中趣,趣中乐(le)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等,即强调在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在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体验和学习方式中,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通过音乐教学,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使学生逐步地成为音乐的爱好者。 由此,让我不由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为了完成自己设计的教学任务,要求学生按照老师期望的要求回答问题,按照老师的标准来活动,很少给他们一点自由,而新的教育理念让我十分的震惊:这样的教学行为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的权利,由于我的轻视,使他们未能得到音乐所能带给他们的趣味和激动。 因此,我要还给学生失去了的朝气和活力,改变过去的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改变单纯以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为主的音乐教学形式。以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音乐实践活动,采取形式多样、充满趣味的教学形式,引得学生来积极的参与与体验,享受音乐的愉悦,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使学生能在以愉快为核心的多种情感的激励下,促使其情知的紧密相融。 一)、“趣”在语言交流中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形象化的语言是人容易理解,更容易体会。 1、运用故事激兴趣 故事具有非常大的魅力,它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在教学中,我将音乐教材中的一些内容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使教学过程故事情节化,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情景,让学生轻松愉快进入角色,为新课的教学做好铺垫的作用,而且,也便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掌握、体会、表现及创作。 『案例』 欣赏曲《玩具进行曲》,这首乐曲虽然比较滑稽有趣,但与其它比,它显得较长,而这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欣赏本身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因为它需要去仔细地倾听、想象,如果直接让他们倾听乐曲,他们就会出现缺乏耐心或没有好好地听现象,更不要说谈什么感受想象之类的。因此,在欣赏此曲前,我把它编成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在一座漂亮的房子里,住着一个小男孩儿,小男孩儿有很多很多的玩具。有一天,他玩累了就不知不觉地睡着了,突然,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玩具们居然都站了起来,而且还玩起了游戏,玩得可真开心啊!哎呀!不好,小主人要醒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玩具们赶快地跑回了原地,躺了下来。学生们听了都喜滋滋的,好开心呢!我说:“小朋友,这个故事好听吗?” “好听” “我们再来听个故事,这个故事有点特别,它是用音乐的方式来讲给我们听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得时候想一想这个音乐故事中的玩具们在干什么?它们的是心情怎样?” “是”。故事开始了,小朋友们都聚精会神地听着、想象着,可认真了。就这样一个小小故事的引入,使得学生很快的接受了音乐,并感受到了音乐所塑造的玩具生动活泼的形象,为学生以后的想象,创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儿歌谜语增乐趣 儿歌、谜语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文学形式,在教学中我将一些难于记忆或趣味性不强的歌曲内容编成形象、生动的儿歌或谜语,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如:补充歌曲《太阳红》编成: 什么东西像灯笼? 高高挂在半空中, 照得屋里亮堂堂, 照得我们暖烘烘。 学生们认真的听着,都纷纷举起了小手,争着回答。当谜底亮出后,我说:“小朋友,老师把这个谜语变成了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吗?”学生听了都很惊奇,纷纷说:“耶!谜语也能唱成歌曲?”我说:“ 对呀!这个谜语我们不但要给别人去猜,而且还要去唱给他们听,你们说好吗?”“好”学生异口同声,高兴得不得了,饶有兴致地学了起来,唱得非常动情。 3、你问我答酿情趣 学生对问题往往怀有一种好奇的心理特点,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活动的情绪,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很有兴致地带着问题去学习,去分析;有时我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再由其他的学生来担任“答”的“信息源”,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在教学歌曲《打砖歌》时,学生听完乐曲后,我让每个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问题想对大家说。学生们凭着自己对乐曲的初步感受,提出许多有意义的问题。 * 你觉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 歌曲的速度听起来是慢慢地,这是为什么呢? * 这曲子为什么是沉沉的? …… 在问答的合作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被激活了,学习的劲头大了,对作品所表达的内涵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感受、理解和表现。当学生们演唱这首歌曲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群充满悲愤,紧握拳头的小小打砖工,他们在用沉重而又坚定的歌声向人们诉说旧社会的苦难生活及他们心中的愤慨。 4、交流讨论添情趣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知识经验都不同,因此他们对乐曲所表现的情绪和内涵有不同的感受、理解和看法,对歌曲的演唱和处理上也有不同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常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作品的感受、理解,向老师和同伴交流自己对该作品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想象。 如歌曲《小白菜》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各自讨论对歌曲情感的不同体验,然后让他们在唱唱、说说中进一步深化对歌曲的情感表述。如有的学生说: * 旧社会的小孩子太苦了 * 我想把好吃好玩的东西送给她,让她不再饥饿 * 小白菜,你不要难过,幸福一定会属于你的 * 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后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让天下所有的人都过上好日子 …… 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穷苦人的同情之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使其他学生听后都有一种想学一学、试一试的欲望。 二)、“趣”在活动体验中 1、吹吹奏奏 体验乐趣 器乐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它对于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才能,培养良好的音乐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广受学生欢迎的音乐活动,甚至那些被认为音乐天赋不好的学生,也非常喜欢。在音乐教学中,将一些枯燥乏味的音乐知识、技能运用于乐器演奏的实践中,以丰富音乐活动的内容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完美的音乐形象再现中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在教学中可以运用打击乐器、竖笛、口琴等简易乐器来表现音乐;有时也可二者合一。 『如』 在学唱《苹果丰收》的歌曲后,我把学生分成几部分,请一部分学生口琴吹奏旋律,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一部分学生伴奏,一部分学生唱歌。课堂上歌声乐器演奏声相互交融在一起,热烈而和谐的气氛使学生沉浸在美的音乐形象中,体验到了苹果丰收后人们喜悦的心情。 这些活动开展一方面可避免技能训练的枯燥和艰辛;另一方面也能获得理解音乐所需要得体验与获得表演成功的自信和欢愉;还能感受到一般演、演唱所感受不到的丰富音响,学生参与到音乐中去,使欣赏、表演与创造融为一体,。使学生亲身参与音乐实践中,直接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的情绪。这个活动的开展也丰富了教学内容,克服音乐课单调的形式,使课堂气氛活跃;同时也使学生加深了对节奏的印象,增进学生对音色的了解,掌握乐器的使用方法;通过打出富有变化的节奏和音色,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锻炼其音乐想象力,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2、玩玩游戏 感受乐趣 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其趣味性强,是深受儿童喜爱的活动。他们可以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主张:“让孩子在玩中学习音乐,运用游戏的方式,通过语言、动作、表演和音乐的全面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去学会音乐、掌握音乐。”在音乐教学中,为学生创编适合其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的音乐游戏,以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使他们在娱乐中学习音乐知识,提高技能,发展智慧与才能。教学中运用游戏是激发学生音乐学习欲望的有效途径之一,将一些枯燥乏味的乐理知识、听音练习等在游戏中愉快的完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听音是一件头疼的事,既单调又缺少辨别能力。在教学中,将听音活动游戏化,是一种非常可取的方法, 『案例』 把1、2、3、4等唱名做成一张张小卡片,装入信封里,让学生每人抽一张。先跟琴唱一唱,然后听一听、辨一辨自己卡片上的唱名;接着游戏,听教师弹奏五度以内的旋律音程,听到旋律最后一个音是什么,那么持该卡片的学生就站起来边唱边做小鸟飞的动作。这样,使原来复杂的内容变的生动、简单,使得学生在活动中兴趣高涨,注意力集中,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与音乐融为一体,都能主动的去探索、去体验;既愉悦了心情又发展了能力。 3、模仿生活 体验情趣 模仿是音乐教育的一种手段,在音乐教学中采用这一形式,将一些浅显的乐理知识和技能渗透其间,是非常的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案例』 在辨别1、2 、3、5四音时,让学生分别扮小鸭、小鸡、小羊、小猫等动物,在听音模唱时,让他们用该动物的叫声模唱音高,以提高学生对音的听辩能力,这种形象且有趣味性的活动非常受学生们的欢迎。又如:通过模仿自然界的声响,让学生知道音的强与弱;通过模仿生活中的一些动作,使学生知道这些动作非常的有节奏,而且这些节奏不是一样的,是有长有短的。 通过愉快的模仿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增长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对音乐语言的理解力。 三)、“趣”在媒体传递中 1、巧借图画促想象 美术和音乐都是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音乐是声音的艺术,美术是形象的艺术,它们都反映一定社会生活,表现一定的思想感情,以达到境中感知,境中悟性的目的,便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掌握、体会、表现及创作。但有时用语言难以描绘清楚,或觉得用语言怕表达得还不够完美,精致,可借助一些图画来简单地演示歌曲意境,从而触发他们的创造性想象,来了解明白歌曲情绪、角色心情及意志表态,完美他们的表演。 『案例』 欣赏《鸭子拌嘴》一课时,我在纸上画了一副鸭子图;在一个树林里,有一个清请的池塘,水草丛生,鸭子们在这里悠闲地玩,它们有的拍水,有的捉虫,有的在岸边休息,有几只鸭子在拌嘴,还有几只鸭子在围着看哪,非常热闹。小朋友们看着图画,随着音乐象鸭子般地“划起了水,拌起了嘴。一副生动形象的场面出现在我的面前,个个是积极投入,尽情地表演,自然而又富有童趣。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如只用一台录音机和一盒磁带,来解释某一音乐作品,然后边播放音乐,边引导学生联想其中的意义,当音乐播放完毕,再让学生谈谈自己听后的联想。如联想的范围跟他们的生活接触紧密的,那倒是可行的;象一些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且前所未问的,学生就没法想象或想象与内容相差甚远,更谈不上体会、表现了。而借助适当的图画、投影、幻灯等,便可形象的展示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引得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感知,从而激发学生的音乐趣味。 2、自制动画激情感。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现在的学生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了,抽象的音乐理论、虚幻的音乐形象会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渐渐“降温”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合理的运用各种现代电教媒体使教材生动化,使各种虚幻的音乐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因为小学生好奇性特强,对生动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强;利用现代电化教学的优点,让课堂教学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以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使之成为联结学生情感的纽带和桥梁。 象有的歌曲,除去音乐旋律特点提示的情绪体验,单靠这简单抽象的歌词进一步调动学生情绪是很难的,语言难以描绘的内容,被视觉形象生动具体逼真的表现出来了,优美的音响和动人的画面,能把学生带到了一个现实的世界,为学生创设了身临其境的情境。 『案例』 在教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一课时。我教完歌曲后,就用事先制作好的多媒体简短动画片来演示这音乐的故事: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一架飞机载来了各国的小朋友,我们中国小朋友用鲜花迎接他们,并互相增送礼物,手拉着手,唱着歌,跳着舞。同学们满怀兴致地看着这个动画片,不由自主地唱起了歌。在学唱时,我只让他们掌握歌曲旋律,没有告诉他们该用怎样的心情唱。而看完后,我让他们上台表演,同学们唱的是又甜又亲切,而且还情不自禁地拍起了手,跺起了脚。 四)、“趣”在自由创造中 1、巧用人体乐器 以“动”来带动听觉欣赏,即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音乐,使学生的思维在动作的支配下处于兴奋状态,从而注意力集中在听音乐上。俄国作曲斯特拉文斯基曾说:“离开动作的音乐是无法想象的。” 这说明二者是互相联系的。 律动就是请学生听着音乐,感受音乐,并根据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情绪等的变化,将整个身体当做乐器,有控制的做出各种幅度和力度动作,重新表达出他所听到的乐曲。在学生的眼里,音乐课是处于次要的地位,不需要动脑去想,用耳去听,用手去写,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总是喜欢东摸摸西敲敲,转来转去的。我就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进行律动教学。 1)、根据课程的重难点,精心设计律动训练,强化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减缓教学坡度,为新课的传授增加情趣。这类活动要求统一,具有组织性、纪律性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性。 2)、给学生一段音乐,让他们根据音乐的情感状态及其变化(如旋律的高低,速度的缓慢,节奏的刚柔以及音色的明暗等等)通过动作来体验这一过程。 『案例』 在欣赏《赛马》后,我对他们说:“看,牧民们赛得可真起劲呀!让我们也忍 不住想来试一试,同学们,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加入他们的队伍呢?”听了我的话,同 学们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耶”地一声,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他们会如痴如醉地 模仿二胡演奏;会模仿骑马奔驰;会按乐曲的高低起伏、节奏变化做指挥动作;有的还 会尽情地表演蒙古族舞蹈……这时的学生非常兴奋,在律动中体会了乐曲的意境和情感;并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愉悦了身心。这种活动不要求整齐划一,可以各具个性,其共 同点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以自己的方式走进音乐,并通过参与而真正认真地聆听音乐、 领悟音乐、享受音乐。 3)挖掘生活小乐器 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我还让学生们寻找身边的一些物品作乐器, 如书本、笔、铅笔盒、易拉罐等等,然后把各种各样的“乐器”集在一起,让他们挑选。他们试试这个,又敲敲那个,寻找一种最佳的表演方法,在为歌曲《我们美丽的祖国》 伴奏时,学生们有的用笔敲盒子,有的用两个易拉罐对敲,有的用手拍打书本、有的用 敲着凳子……小乐手们敲着自己设计得小乐器,摇头晃脑地唱啊!各个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2、施展个性才华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育教学重点” 。这是江总书记在99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创新精神就使人敢于创造、勇于创造和善于创造,有一种创造的胆识和气魄。这是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们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在小学音乐课中开展音乐创作教学是必然的。就是运用音乐知识与技能,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产生灵感,迅速、快捷的捕捉新的艺术形象,并把它表现出来。高荻保治先生讲过“创作教学就是让学生将自己内心的想象通过身体或乐器表现出来。”在实践中主要有下列几种: (1)真情演绎 新课程标准指出“表演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活动,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小学生天性好动。利用这一特点,把表演融入教学,增加课堂情趣,培养他们的即兴创造力 并以饱满的情趣投入到活动中,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案例』 四年级的歌曲《迎红军》其中有一环节是学生学唱歌后,让他们用其他形式把歌曲内容表现出来:先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表演创作成果。学生们听了马上找来几个要好的伙伴围坐在一起,出谋划策,共商大计。他们有的用故事进行讲述:有的组是扮红军、鬼子和老百姓的;有的用唱歌的形式来表演;有的既有角色的扮演又有唱的表演,真是五花八门,各显神通。看他们是个个神采飞扬,精神抖擞。从这里不难看出,表演是培养学生自信和音乐表现能力的好途径,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我,享受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2)、趣味节奏。 在教学时,让学生根据乐曲旋律、节奏要求、歌词或塑造某一艺术形象创编节奏。 『如』 用 2/4 创作小鸡叫的节奏。 叽叽 叽 ︱ 叽叽 叽︱ 叽 叽︱ 叽 – ‖ X X X ︱ X X X ︱ X X ︱ X – ‖ (3)、谱写旋律。 a 、 把学生熟悉的乐句或旋律的顺序打乱,让他们将打乱顺序的乐句重新排列组合,使之成为通顺的流畅的乐句。 『如』 2/4 * 24 3 * 5 — * 51 3 * 22 212 * 学生 51 3 ︱ 24 3 ︱ 22 212 ︱ 5 — ‖ b、 随意出示四小节的旋律,让学生按自己的意愿排列。 c 、给的一些音乐要素(如节奏、音符),进行旋律创作。 『如』 用“do、 re、 mi、 fa、 soi、 la ”六个音,为下面的节奏谱上旋律。 2/4 XX XX ︱ XX X ︱ XX XX ︱ XX X ‖ ︱ ︱ ︱ ‖ (4)、创编歌词。 根据节奏、旋律或音乐形象创编歌词。 『如』2/4 X X XX ︱ X X X ︱ X · X X X ︱ X –‖ 祖国 祖国 多 美丽 多 呀 多美 丽 (5)绘画感受 《新课程标准》提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相同的音乐有不同地表现形式”。因此,在教学中,运用画画表现乐曲的情绪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是学生体验音乐情绪的再现,而且也可大大地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欣赏《欢迎进行曲》时,其中有一环节是让学生用画画的形式表现音乐情绪。学生们开始有些无从下手,在我的暗示下,一会儿工夫,画出了一副副美丽生动的画来,有的用灯笼、鲜花、烟花表示热闹欢快的音乐情绪,有的用打圈的线条、颜色表示;有的画彩带、彩旗、气球表示优美的音乐。一副副的画给人耳目一新,眼睛一亮的感觉,也让学生体会到了音乐居然还可以用这么多的图案、线条、颜色来表示。 上述这一系列的创作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促使他们及时地将知识、技能转化为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而且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主动参与音乐创作实践活动,较好地发展了联想和想象能力,培养了体验情感、表达情感的能力。收获与感受:经过一年的摸索实践,我感受到自己在教学上得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趣味策略地实施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陶冶了情操,张扬了个性,发展了特长,尤其是由于我们重视音乐人文与音乐情感的体验,强调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组织教学,把学生的需求摆在教育设计的中心,使学生始终能在愉悦、没有丝毫心理负面压力的心境下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大胆质疑、勇于创新,让他们真正享受到了充满趣味愉悦气息的音乐学习生活。同时,也让我从学生那儿也得到了许多从未体验过的真情。 『个案』 学生高某,女,十一岁,从前唱歌总是躲在别人背后,小声地唱,而且从不一个或和少数人一起唱歌,更不要说什么上台表演、创作或担任小评委了。经过一年的教学,他的变化可真大,不但能一个人上台表演节目,而且还能评价某某人唱歌时缺少表情啦、某个地方走调啦等。这说明趣味教学在人的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培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本策略的实施,使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课表示“很喜欢”或“喜欢”,许多学生由过去的“要我学”变成了现在的“我要学” ,学生的审美情趣、欣赏能力和表演水平都比过去有所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过去很少有发自内心独特的看法,而今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去面对新的作品,并能通过独立反思,生生合作等自选各种有效的方法去感悟、理解音乐。在校艺术节、十佳歌手、节日的表演或每周小舞台等表演中,他们都能积极报名参加,认真准备、投入地演出,而且“演”技比过去提高了,演得形式丰富了,内容也深远了,可见学生的审美层次、对音乐的感悟能力正在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技巧》 华语教学出版社 2、《中国音乐教育》 人民音乐出版社 3、《音乐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教育教学理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5、《中小学音乐教育》 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