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心得)之怎样创设和谐的生物课堂教学环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心得)之怎样创设和谐的生物课堂教学环境

生物论文之怎样创设和谐的生物课堂教学环境 ‎ 怎样创设和谐的生物课堂教学环境 湖南省常德市七中 (415000)   覃道攀 [内容提要]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一项重要战略决策。而和谐社会的构建又与和谐教育息息相关。构建和谐教育,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本文试图从实践出发,简单叙述如何创设和谐的生物课堂教学环境。              [关键词] 和谐  教育 课堂教学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协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依赖于构建和谐教育,而和谐教育离不开和谐的课堂教学。在和谐的教育活动与环境中,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都能获得和谐、全面、充分的发展,同时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课外作业负担,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创设和谐的生物课堂呢?下面简单地谈谈我个人的做法:1.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观是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的前提   1.1创立民主型的教学风格 “生活即教育”,“是好生活便是好教育,是坏生活便是坏教育”‎ ‎,因此生物课堂上要积极创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教学环境。教师的民主型教学风格能对学生产生强有力的影响,那些被教师给予更多自主权的学生比那些被教师控制的学生具有更强的内在学习动机、具有更多的能动性。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从“以教师为主”到“以学生为主”的转变,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做论学,以学论教,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挥。同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低下身子和学生一起学习,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为构建师生交流、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1.2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下,师生关系长期以来停滞”在“传道、授业、解惑”的“授”、“受”关系上,师生间往往缺乏双向的情感交流和平等的合作沟通。这种师生关系的不和谐,严重地削弱了教学效果。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必备条件。和谐教育要求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协力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它要求教师应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去影响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站在理解学生的角度上,运用“换位思考”的思想去揣摩学生的想法和需要,从而去欣赏他们、鼓励他们、诚心诚意的对待他们。教师不是“发号施令”‎ 者,而是导引者、组织者、合作者,是学生的朋友。我们要有一颗充满爱的心和宽容的品质,以形成一种师生之间无话不谈、畅所欲言的氛围,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开展生物教学。1.3教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应该是快乐的,教师的情绪易感染学生。当教师由于种种原因烦躁不安地走进教师,打开书本进行教学和操作实验时,学生会感到压抑,从而使得心理闭锁,阻碍了新信息的输入;而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进入课堂教学时,学生会备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创设一个愉快、和谐的情境氛围,使得学生思维活跃,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输入。1.4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课堂设计要统观全局,有梯度,有层次,在引入新知识、设问、巩固练习、作业指导等方面,都注意考虑到好、中、差,让尖子学生能吃饱,后进生能跟上,即:让尖子生学活,让后进生学会。2.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是创设和谐课堂教学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适当的时候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是实现和谐课堂教学的关键。如,在课堂气氛过于沉闷时,要善于运用活动、问题、情景、幽默等手段打破冷场。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措施,使用合理有效、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实施教学。 2.1运用启发策略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的教学,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从日常生活现象的感性认识、从生动直观的情景作为启发的切入点和引发点,通过引导、点拨等方式,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延伸和深入。如在 “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活动作出假设时,可以从日常生活现象进行启发:为什么馒头越嚼越甜呢?这样,学生很容易联想到在所学的单糖、二糖、多糖有关知识:淀粉属于多糖,可以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分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蔗糖属于二糖,在蔗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国糖和葡萄糖。在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以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我们应该如何设计实验,应该保持在多少温度吗?这时,学生很快总结出实验的方法及实验的温度。 2.2设置情景策略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制造、优化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面或氛围来创设情景教学,使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它能够激发和推动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和情感活动。 从生活入手,如在《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教学时,向学生提问高温环境时,我们常常的作法。在学生思考、体验的基础上,再设问: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其生物学的原理是什么?从而引入新课。 从活动入手,如在植物《呼吸作用》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一个小活动:屏住呼吸,看看谁坚持的时间长。然后教师问: “大家屏气时有何感觉?”学生会说“憋不住…”。老师提示人需要呼吸,再迁移到植物,思考植物是否也需要呼吸呢? 当然,还可以从多媒体教学手段、从科学史或人类史、以问题形式、用音乐背景入手等等方式创设教学情景。 教学中设计出形式生动、内容感人、寓于思考的教学情景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要求,它能够为教学创造真实的问题情景,提供良好的学习活动氛围。 2.3形成认知冲突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力抓住教学契机,刻意营造认知冲突,把事物、概念之间的矛盾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此激发学习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教师进一步引导、分析、点拨,可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如有句俗语: “粪大水勤,不用问人”,说明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此时教师可以提出:前面我们不是学习过“‎ 如果施肥过多时植物细胞会失水吗”,这样形成认知冲突,既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2.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情况及学生实际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合作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比如,在“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与人体健康”学习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好的选择。 2.5运用激励的原则,激励学生参与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分析问题能力。只要学生积极参与就多用鼓励、肯定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不怕学生失误,而是千方百计找出其值得肯定的地方,特别是对于课堂上表现比较胆小,大多都因怕答错被人笑而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学生,课堂教学中,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上进心。教师应注意要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多加强训练。这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作风、教学技巧的一种独特表现。从而可以巧妙地为学生创造一种兴奋的心态和强烈的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3.突出课改理念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创设和谐课堂教学的保证 3.1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 教师要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生物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别是中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如在“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进行如下的教学设计:(1)课前布置:①学生查找糖尿病诱发因素的有关资料②‎ 调查父母单位本学期与去年同一时期糖尿病的患病率并进行比较③患糖尿病的病人与正常人的平时生活习惯的比较(2)课堂上相互交流课前的资料查找和调查情况(3)组织学生讨论:①如何克服预防糖尿病的发生?②应该养成怎样的良好生活习惯。 3.2以问题为中心 ,设问时注意难易适中生物教师要深刻领会、理解课程标准、课改精神,只有在这个前提下进行教学设计,才能很好的对课程内容、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并设计出相关的互动环节,使知识在课堂中生成、深化,让思维在教学中被激活、被丰富,从而实现课堂教学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如果产生困难,就要启发他,为他解决困难搭桥铺路。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又不至于因太难,久求不得而失去求知的信心。3.3 精选教学内容选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投入和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如在《基因工程的成果与发展前景》的教学中,我先让谈谈他们所了解的基因工程的知识,然后让同学讨论基因工程的实践意义及与生活的联系,学生谈论积极,气氛热烈……一切从兴趣入手,激发学习的动力,有了动力,学生学好生物课也就不再感觉困难。同时教学内容分量要适度。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适当加强课堂教学密度是必要的。但是,量≠‎ 效。诚然,量太小,学生吃不饱,难以激发其学习热情;而量过大,学生吃不消,照样难以激发其学习热情。所以,教学内容的量必须适度。在教学《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为了使学生能力得到锻炼,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我把该课切分成三课时的内容,特别是我把蛋白质作一节课来上,真正让学生把难点知识真正学懂,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4.注重教学过程是和谐课堂教学的主要体现4.1教学手段要有艺术性我认识到,教学手段的艺术性越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教师在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时,运用录音、录像、计算机辅助教学,运用幻灯等各种直观教具使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日常生活现象、从实物、从活动、从视频、从动画等等方式、手段入手,在学生体验、体会的基础上,再通过启发、点拨、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如在帮助学生建立染色体组的概念时,我用常见的扑克牌作比喻,然后把它们分组,让学生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最后通过学生的讨论,教师的归纳,以此达到教学目的。4.2运用“正强化”原则妥善处理突发事件“正强化”是心理行为训练的一种手段。是指个体在某一情境下的行为因获得满意的结果而得到强化的过程。运用正强化原则,可以有效进行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用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例如:某生上课没听讲,老师提问,站起来不知问的是什么。我说到:“是不是嫌这个问题太容易呀?先答这个题,呆会有难题一定请你回答。”‎ 我亲切地重复了刚才的问题,待该生回答后不久,马上就再出了一道稍难的,估计该生回答得出的问题请该生回答。使该生整节课保持了高涨的学习热情。4.3教学过程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一切和谐的事物都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这就是顺其自然。教学之前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水平,只有按照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生理特点来设计,才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学生渴望成功,针对这一重要心理特征,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和表现的机会,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正确认识学生的认识水平和逻辑思维。老师新课的导入,教学媒体的使用,教学过程的设计,新技能的形成都要符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等这些认知规律。此外,还要张弛有致,注意节奏,做到在一节课内有高潮,有放松。 总之,生物教学中,如果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就能够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要学生学” 为“学生要学”,做到“教学做合一”。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愉快、轻松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不给学生过重的负担,又能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1.《和谐教育论》  朱其训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62.《生物学教学论》——高等师范院校新世纪教材 陈继贞、张祥沛、曹道平著 科学出版社 20033.《论和谐社会与和谐教育》 《终身教育》 2006年第1期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