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中医药管理局心得体会理论文章研讨统筹规划发挥中医药多元价值
3556 2020年中医药管理局心得体会理论文章研讨统筹规划发挥中医药多元价值 2019年10月,全国中医药大会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西医并重”“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等论述振聋发聩,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中医药“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再一次认识中医药的宝贵价值 近百年来,中医药发展屡经沉浮。进入新时代,如何坚定文化自信,让中医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做出新的贡献?需要我们再一次去认识中医药的宝贵价值。 毛泽东同志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习近平同志要求“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我们现在所强调中医药发展要发挥好“五种资源”的优势和作用,即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正是突出了中医药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要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多元价值,发掘中医药这一“伟大的宝库”,重点从健康、文化和经济三处着力。一是中医药的健康价值。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发挥中医优势,弥补西医短板,构建中西医融合发展的完美医学模式,让中国人享有全世界最好的诊疗服务。二是中医药的文化价值。推动中华文化复兴,发挥中医药独特文化价值,推进中医药的生活方式化,唤醒中国人沉睡的中华文化基因,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三是中医药的经济价值。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中医药“全产业链”优势,造就潜力巨大的中医药产业。 研究解决中药质量监管难题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发布,从六个方面对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出20条建议举措,针对中医药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对症下药,实在、管用。其中,我对“探索建立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追溯体系……逐步实现中药重点品种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条款印象深刻。 当前,关于“中医可能亡于中药”的警钟正不断敲响,近年来,野生变家种,道地药材异地无序种植,种植过程中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土壤重金属超标等,都直接影响药材品质。推进中药材追溯体系建设,是提升中药质量安全、保障人民健康的迫切需要。进入新时代,溯源体系建设面临多头分段管理、技术更新快、标准规范少、中药材品种繁多、全程监管难等新的挑战,亟须我们共同研究解决。 下一步,x省将持续推进中药材溯源体系建设,塑造“x品牌”,使中医药在助力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一是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推动将中药材追溯制度纳入《x省中医药条例》修订,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将采购可追溯中药材产品纳入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二是建立质量标准和规范体系。从良种繁育、种植(养殖)、采收加工、产地加工与饮片炮制一体化、包装贮藏运输等五个方面制定技术规范,建立中药产业链全过程的溯源档案。三是推进从生产、流通到质量检测监管的全链条追溯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基于区块链的溯源信息平台,满足消费者安全、放心消费需求。 打造中医药产业发展完整链条 x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问题,成立了中医药强省建设领导小组,两年内两次召开全省中医药产业发展推进会议。开展了“三个一批”建设,着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拳头产品,提升川药品牌。成立省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川产道地药材省级标准。成立了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循证医学中心,有力推动了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但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比,与x中药材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比如:体制机制不完善、“九龙治水”的状况仍然存在。产品质量不高、药材种植采挖亟待规范。产业链条不完整、融合度不高。创新能力弱、品牌效应不充分。缺少有市场影响力的大品牌和领军企业。凝聚人才不够、科研水平待提升,中医药成果转化质量、速度与成功率不高。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好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等作用,对接沟通,整合资源、合理分工,形成推进产业发展的整体合力,着力打造产业发展完整链条。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重要指示,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积极争取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落地。做好顶层设计,制定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加强x省中医药循证能力和传承创新工程建设。拓展中药产业领域,开展油樟等大健康产品研发。挖掘民间方药,建设道地药材基地,强化质量监管,抓好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建设,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药。 切实认识中西医并重的重要性 中西医并重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当前问题关键还在于各级领导的认识层面。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切实认识到了“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在我们国家医疗卫生事业中的极端重要性,才可能有具体的正确的行动,才能够真正落实好“中西医并重”的工作方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医药和西医药是两套不同的理论体系,中西医并重,是对长期以来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的坚持、继承、发展。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不是一方压倒另一方,而是要充分发挥两种医学的优势,推动中医药与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不断放大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这个显著优势。我们在工作中一是要充分把握、尊重中医药发展规律,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管理体系、服务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价格形成、医保支付机制。二是要促进中医药原创思维和现代快速发展的新技术、新方法有机结合,寻找防治疾病的创新路径和手段,促进中西医药协调发展。加强中西医临床协作,提高重大疑难病、急危重症临床疗效。 近年来,x着力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服务能力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一是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按照建高地、补短板的思路,建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稳步推进10个省级中医医疗区域中心、100个县级重点中医医院建设,促进1000个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建设1万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角。加强中医治未病和康复服务体系建设,二级及以上中医类医院治未病、康复、老年病科设置率分别达到98%、94%、74%。二是加大中医药服务医保支持力度。将三级中医医院医保支付起付线下调一档,在基层放开非药物技术疗法限制,对中医药项目提高5%~10%的医保报销比例。推动中药纳入医保目录,2018年省级医保目录调整品种中成药占全省总量的55.2%。三是大力推进中医药参与重大疾病防治。建成艾滋病、糖尿病等省级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协作)中心25个,艾滋病中医药治疗病例扩大到年1380例。主持制订的《艾滋病合并带状疱疹中医治疗方案》,作为技术标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年诊疗量超过2000例,病死率降低至20%以下,诊疗水平世界领先。 下一步,x省将全力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谋划实施一批区域中医医疗中心、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等重大项目,提升中医药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持续实施中医药参与艾滋病治疗等重大疾病防治项目,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疾病康复和健康促进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中医医疗机构牵头建立医共体,鼓励有条件的中医医院成立区域中药制剂中心,促进区域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研发申报、委托配制和推广运用等。 协调统筹促进中医药守正创新 传承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基,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时代生命力。没有传承,中医药的发展就没有根和魂;没有创新,中医药的发展就没有时代活力。“守正”,就是要遵循规律,挖掘中医药这座宝库的精华,找到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这把“钥匙”。“创新”,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以研究和阐释,做到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推动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具体讲,一是管理“守正”。遵循中医药的管理规律,是建立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法规政策、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不再“以西律中”。二是中医“守正”。改革院校和师承教育,强化中医思维的培养。让中医师坚持中医原创思维,才能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三是中药“守正”。保持道地性,不因炮制之繁而省人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中药材回归绿色,迈上无公害的正道。 中医药传承发展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协调统筹,形成部门合力。一是发改、财政、农业、林业、科技、经信、商务、医保、药监等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扎实推进传承发展中医药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二是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投入机制,加大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支持。三是要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四是要加大投入改善中医医院办院条件,扩大优质服务供给。最后,对x而言,特别要强化省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筹协调职能,统筹做好中医药发展规划、标准制定、质量监管等工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