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得)之如何在体育课堂中有效地选择和运用游戏教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体育(心得)之如何在体育课堂中有效地选择和运用游戏教学

体育论文之如何在体育课堂中有效地选择和运用游戏教学 ‎ 如何在体育课堂中有效地选择和运用游戏教学 内容提要:体育游戏是融体力开发和智力开发于一身,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深受中小学生的喜爱,特别在小学的体育游戏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从体育游戏教学中组织形式的革新、创新和谐的教学情境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等几个方面,对小学体育游戏教学进行研究。目的是培养小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突出其个性,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体育游戏目的,为小学体育游戏的教学提供参考。关键词:体育游戏  选择  运用  小学生   在体育教学中,游戏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方法越来越被广大体育教师所重视,体育游戏的教材占相当的比重,仅低年级游戏教材就占有基本教材的37.5%。同时在各类教材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传授中,很多也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完成的。在教学中,通过适宜的活动性游戏,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自愿确定遐想,目标的情况下,参加具有一定运动负荷的活动,发展学生“三基”‎ 能力,并结合思想性和趣味性,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运用适当的游戏教学,能够更好的完成一节体育课的教学任务。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选择和运用,要以当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为依据。在学校场地、器材设备、课的结构、班级人数等客观条件下进行适当科学的运用。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以下就本人在近些年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游戏教学的选择和运用,提高课堂效率做几点分析: 一、以游戏教材选择的针对性出发 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安排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游戏内容的选择必须与教材紧密联系,如准备部分的游戏有“集中注意力”、“热身运动”;基本部分就是与教学内容相关技术动作的辅助练习;结束部分则是“热身放松”的运动。充分考虑到教学效果,如针对学生在某一项技术动作掌握有困难时,教师应安排一种或两种与该技术动作有联系的游戏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基本教材是站立式起跑与弯道跑,就可选择跑双圈换位的游戏,这样即有助于掌握站立式起跑的技术,又有助于体会弯道跑的技术要领,缓解练习疲劳,使学生保持良好的体能状态。又如基本教材是前滚翻,就可选用滚动呼拉圈游戏和飞夺沪定桥竞赛游戏,使学生懂得圆形团身滚动可以克服前滚翻技术上的难点,提高前滚翻的能力。通过以上两个例子不难看出,只有当学生能够对游戏的了解深刻了,才能促进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动作技能和要领。因此,老师在游戏的选择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目的、任务的需要“有的放矢”‎ 地进行选择,按教学任务应做如下几点选择:(一)选择一般身体发展的作为准备部分的游戏。(二)配合基本教材,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作为辅助练习或为教材服务的游戏为开始部分游戏。(三)选择完成某些教学任务的作为教学基本部分的游戏。(四)选择能使游戏者大脑层兴奋性达到高度集中的作为结束部分拓展性游戏。(五)选择能使游戏者在情绪上得到调节或体力得到恢复的为放松性游戏。 二、从游戏教材的客观性出发 在体育教学中游戏的选择还应以学生的生理、心理方面特征为基础。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在生理方面,男生显得强健有力,在心理、性格和爱好方面都具有男性特点。女生体态日见成熟,身体活动能力方面趋向下降,心理、性格和爱好都见有女性特点,表现出许多不同于少年期学生的心理特点。所以在高年级体育教学中男生应选择一些力量对抗性较强的体育游戏,但运动负荷不宜过大。女学生则应选用一些发展身体形态的游戏教材,注意活动中讲究正确的姿势,经常变换体位,多安排一些练习伸展肢体、弹跳的游戏,或者是选择一些具有一定启发思维发展的游戏,切不要采用运动量过大,憋气时间长,静力性的游戏。 三、加强游戏教学在课堂的运用 (一)课前游戏教学的准备课前的各方面充分的准备工作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尤其是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为提高游戏的质量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1)场地的准备    场地的大小要根据游戏的内容、参加人数、场地条件而定,并鲜明地划出场地界限。游戏的场地一般少用面积、少划线,充分利用空地和自然环境,并力求避免干扰,便于操作。(2)器材的准备大多数游戏活动都需要器材,如:小旗、木棍、课桌、球、沙包等。为了使游戏者能清楚地看到器材、最好用色彩鲜艳的颜色,同时注意器材的重量、大小应适应各年龄段学生的使用,并保证使用的安全。有些场地 安排和器材的准备工作,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参加,师生共同完成。如场地的规划、器材的布置与分发等。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是提高思想教育的有效环节。(二)课堂游戏的讲解为了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达到游戏活动目的,提高游戏的质量,教师必须把游戏讲解清楚。(1)讲解的位置由于游戏的形式多样,游戏的方法和队形不同,老师必须选择适当的站立位置。如果圆形队形,人数少且可站在弧线上。人数多且可站在圆内一、二步处,造成一半学生位于老师背面影响教学效果。如果对面站立,老师应在学生的侧面,左右兼顾进行讲解。如果散点,则可在集合时选择适当位置讲解。(2)讲解的顺序讲解时要注意系统性,按照计划有顺序进行。①游戏的名称②游戏的准备③游戏的过程④游戏的规则与要求⑤游戏的结果(胜负与奖惩)(三)课堂游戏的示范游戏的示范是以直观的游戏活动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明确游戏的方法和全过程,建立游戏活动的正确表象。(1)示范的要求游戏的示范与讲解一般应结合进行。对游戏动作可以不全部示范,只演示某些姿势及个别重点动作,但对较为关键或复杂的游戏动作,则需要进行较完整的示范。示范要展示出完成游戏的重要活动方法,并体现出游戏的规则要求。示范要力求简练、明确,尽量省时。(2)示范的方法游戏的示范一般应以教师为主,模仿、演示关键的技术动作,并结合讲述游戏的完整过程和规则要求。但对复杂、多人完成的游戏,教师示范动作一人不够时,可选择同学和教师一起示范或制定一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试做进行示范。对集体游戏或较复杂的游戏可采取“‎ 试练式”示范方法,让学生体会动作,熟悉方法,以便游戏能按要求顺利实施。(四)课堂游戏的组织由于体育游戏教学的特点,体育游戏教学的组织是一项比较复杂和细致的工作。体育游戏组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体育游戏的教学质量,团是实现体育游戏教学行务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衡量教师是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因素之一。(1)重视引导人的选择选择引导人常用的方法是:①由游戏的组织者选择引导人,其优点是:老师心中有数,能选出比较合适的引导人。②组织者指定引导人,这种方法既可以节省时间,也能选出合适的引导人来,但对其他参与者积极性有所限制。③由前一个游戏的优胜者当引导人,是鼓励优胜者的一个办法。(2)加强分队的方法经常采用的方法是:①固定分队法根据游戏者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大致均等的原则,事先进行分队。此方法比较简便省事,各队实力大致均等。②报数分队法如果事先没分队,可采用报数的方法分队,顺其“自然”,以数组队。此方法简单,但有时实力难以均等。(3)重视有练有赛,先练后赛的教学常规游戏教学中,游戏很受学生欢迎,但学生在竞赛时,不是犯规就是失误,甚至出现伤害事故,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建立“有练有赛,先练后赛”的游戏教学常规。例如:以“迎面接力跑”‎ 为例,游戏时不练习就比赛,学生虽然高兴但由于对规则生疏,技术不熟悉及身体各部分毫无准备,比赛起来犯规、掉棒的现象在所难免。如光练习不比赛,虽无大的差错,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因些,在展开游戏竞赛前要先做好技术和身体等方面的练习再比赛。这样既能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合理控制游戏运动的负荷在游戏游戏中有些游戏的活动范围大,奔跑时间长,容易造成学生负荷过大。以游戏“大重网”为例,由于网越来越大,则移动不便,很难在短时间内把“鱼”捕光。对这类游戏,首先要适当缩小场地,其次是减少结网人数,一般以4—6人为好,被捕的“鱼”满4—6人则另结一个网投入捕“鱼”。网小便于捕捉,网多便于联合围捕。这样一改可以很快将“鱼”捕光从而控制运动负荷。(5)加强游戏中的安全教育在游戏教学中,要加强安全教育,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伤害事故发生。因此在活动中,学生经常处于跑动、追击对抗中,容易出现滑倒或碰撞等现象。因此,在之前老师应预先分析不安全因素,并尽可能提早排除隐患及时调整练习的节奏与运动负荷。(6)游戏教学的结束与总结游戏结束最合适时机是当学生感到比较满足,又不太累,处于“兴趣保留”时的状态。老师在游戏开始前,要使学生确知游戏在什么条件下结束,并对游戏的开始和结束都要有严格控制。游戏结束后,教师的总结要具有教育意义。在总结时,教师可征求学生意见,让他们提出完善和修改游戏的意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在总结过程中要达到评定公平合理,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使学生受到教育。 ‎ 总之,体育游戏作为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的重要内容,它对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提高基本活动能力和掌握知识技能等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体育游戏,不仅能促进教学和训练任务的完成,还能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优秀品质。因此可以说,体育游戏是进行体育教学和训练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杰凯:游戏及体育游戏原理探析,体育学术论文集,广东教育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2、黄爱莲:浅谈体育游戏的特点及其教育作用,体育学术论文集,广东教育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3、严骏:中小学体育课“游戏教学的研究,体育学术论文,广东教育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4、余强华:在游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国学校体育,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2003年7月25日。5、徐新伟:试析体育教学游戏的创编,中国学校体育,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2004年1月25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