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新课程视野下的“差生”转化策略研究
其他论文之新课程视野下的“差生”转化策略研究 [内容摘要] 新课程视野中,“差生”是缺乏学习愿景,不善于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致使学习效率低下的学生。有效的“差生”转 化策略:全纳策略;研究策略;“点燃”策略;指导策略,合作策略; 评价策略。 [Abstract]In the view of new curriculum, low performance students lack of learning vision, can not learn inpidually ,exploringly and collaboratively. The effective transferring policies include: inclusive instruction, researching , lightening, guiding, collaborating and assessing.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Low performance students Policy of Transferring[关键词] 自主合作 全纳激活 科学指 导 全面评价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全面发 展”。在新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师 生关系由“控制者”转向“引领者”;教学方式由“教的课堂”转向“学 的课堂”。学生在教师、同学的指导、帮助、评价、监督下,学习愿景 得到激发,学习潜能得到开发,学习习惯得到改进,学习效果得到提高。 在真正意义上,恢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责任心,学习便是自主、自 觉、能动的行为,再不是消极、被动、等待的学习行为。但是,在班级 授课的“知识传授型”教学体制下,“差生”仍然是存在的,目前,我 国教育界仍然沿用“差生”概念,其涵义主要指学生的智力同学业成绩 比较时,智力在标准上但学业成绩显著低劣者。不包括智力明显低劣, 学业成绩未达到平均标准者。在新课程视野中,“差生”是缺乏学习愿 景,不善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致使学习效率低下的学生。“差生” 成因与传统教学有比较一致的特点,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有诸多因素 交织在一起的问题。归纳起来,“差生”成因分为四类[①]:一是素质 因素类(有智力程度差异);二是人格因素类(兴趣、动机、习惯差 异);三是环境因素类(学校、家庭、社区影响);四是身体因素类(视 力、听力、疾病影响)。有某一方面因素发生作用,都将导致不同程度 的学习失败。本文在新课程视野下,就“差生”转化策略研究如下: 一、全纳策略全纳策略是指教师包容和悦纳不同原因导致的 “形形色色”的不同类型“差生”的策略。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 纳教授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 的形式。”他认为学生的智能没有高低之分,只有智能倾向的不同和结 构的差别。它承认差异,不承认“差生”。主张评价一个学生应该从多 元的角度,发现学生的智能所长,通过适当的教育强化他的长处,促进 各种智能协调发展,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所以,教师面对 “差生”,做到无条件要接纳。 全纳策略一:真诚地爱学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最强 调“爱”的教育,他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的前言中写道: “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无犹疑答道:爱孩子。”[②] 他反复强调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的品质就是“爱孩子”,就是热爱学生。 教师只有把真实、丰富的爱的情感作为前提和手段贯穿于新课程教学的 全过程,科学、民主、真诚地对待“差生”主体,才能激发他们自主学 习的积极性,开发潜力,发展个性,促进全面发展。只有“爱”,才能 把“差生”当作平等的人、自主的人,才能成为“差生”的真正朋友, 才有可能实现与他们的心灵沟通和平等交流。“差生”只有得到了应有 的尊重,自信心和自尊心得到保护,才有可能激发自主学习的动力。可 以说,爱是转化“差生”的前提,信任是转化“差生”的开始,爱护是 帮助“差生”转化的感情基础。“差生”最缺乏爱,最难得到信任,也 是最需要爱和信任。 全纳策略二:悦纳每位“差生”。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教育 公平性原则,悦纳每一位“差生”个体,做到一视同仁,尤其是对有缺 陷和特殊需要的“差生”,要给予体贴和温馨的照顾。让他们感到教师 的温暖,让他们感受到安全。 全纳策略三:完整视角看待“差生”。不论是那种类型,他们 都是学习的主人,有同等的学习责任与义务,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 血有肉的、有情有意的完整的个体。绝不能把“差生”视为低人一等。 全纳策略四:持续发展观点看待每“差生”。每一位“差生” 都是潜能的存在,等待着教师来开发、指导,并且,要充满信心,相信 每位“差生”都能成功,在自己的教育过程中尽可能体现这种高期望。 二、研究策略研究策略是指教师能够科学分析“差生”成因, 并针对性地提出转化对策或方案。 研究策略一:分析成因。对每一位“差生”要进行深入调查和 分析,查明原因,是自身素质原因,还是人格因素;是身体因素,还是 环境因素。重点查明致使“差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弄清楚是自 身因素,还是外在因素导致的结果。苏霍姆林斯基为了查明智力不正常 原因,曾经调查了两千多个家庭,发现学生智力不正常原因好像是一层 一层地积累起来,“最初是一个原因在起作用,后来又加上第二个原 因。”我们分析成因要深入学生生活实际,要走进家庭,走近学生,获 取第一手资料,分析成因的结构和实质。 研究策略二:建档观察。这个档案不是“差生”档案,是“差 生”学习进步观察档案。这个档案是极其保密的,只有教师自己掌握, 不得张扬学生信息。要通过诊断性测验、练习作业和对话方式,查清学 生学习问题所在,按照类别给每个学生建立一份档案,长期观察他们的 学习行为变化。在学习进步观察档案里,都明确列出他们哪些知识没有 掌握,哪些问题存在严重差错,所列内容具体到了每个章节或单元的知 识点,并有该生以往基础知识断层部分的记载。做到及时交流、评价和 反馈,使“差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进步的快乐。 研究策略三:制定个性化指导方案。由于每位“差生”成因都 不尽一致,所以,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以及发展趋势,进行访谈和交流, 让学生自己要深刻剖析,让自己查找原因,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提出针 对性的个性化指导意见。采用《个性化指导方案》工具表,确定具体的 个性化指导策略与实施方案。 三、“点燃”策略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教育不是灌输, 而是点燃火焰”。大多数“差生”是因为缺少教师的正确引导,致使他 们缺乏人生愿景、失去学习动力和兴趣、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等,所以, 造成厌学心理,导致学习不良或学力不振。从而,在“差生”道路上越 滑越远。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想法设法,用自己的真诚和智慧去点 燃学生学习欲望的火焰、心灵的火焰、思维的火焰、智慧的火焰。让他 们在教师的呵护下,重新找到自我,信心百倍地去学习。 “点燃”策略一:激励理想,唤醒动因,规划愿景。“好的激 励能够让白痴变成天才,反之,也会使天才变成白痴。”教师要寻找多 种途径,激励“差生”树立远大理想,矫正“差生”的厌学心理,在课 堂教学中,激励学生以科学家、历史伟人为榜样,讲述他们执着追求真 理的故事,点燃他们的理想之火。在平时教师要与“差生”真诚地交朋 友,谈理想,谈向往,唤醒他们学习的内部动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本策略使他们达到“我想学” 的目的。 “点燃”策略二:唤醒自信,激发愿望,树立信心。“差生” 在成长经历中经受了环境因素带来的不幸和坎坷,往往是对学习缺乏信 心,造成了“您们看不起,老子不学了,您们怎么着”的心理。对此, 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真诚地对他们,以真情打动他们,从生 活上爱护他们,从学习上关心他们,给他们树立信心。在课堂上给予多 次展示的机会,在作业评价上多给予激励,在知识补习上多给予帮助, 在学习方法上多给予指导。使他们从内心为之感动,使他们愿意接近教 师,愿意说心理话。要通过多渠道的谈话和交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失 败的原因,找到问题的“症结”,激发学习的愿望。本策略达到“我能 学”的目的。 “点燃”策略三:激起情感,呼唤热情,唤起行动。所谓情感 是人的一种机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 的体验,它包括积极的情感和消极的情感。积极的情感(如自尊、自信、 愉快或喜悦等心理状态),对学习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差生”的 共同特性是对学习没有热情和激情,学习行动懒散或被动。在新课程教 学中,教师就是要及时诱导、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抑制、转移消极的 情感因素。要利用学习日志或反思日记,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情感变化。 用自己的真诚与关爱唤醒学习热情,鼓励他们马上行动。本策略达到 “我爱学”的目的。 四、指导策略指导策略是根据学生需要提供有计划的指导和援 助,使学生得到有效进步的策略。美国著名的教育和心理学家布鲁姆的 研究表明:“只要提供适当的先前与现实条件,95%的学生都能高水平 地掌握所学的内容”。不论在课前、课后,还是在课中教师要给所有学 生创设相同的教学情境,安排适当的教学任务,保证学习时间。对于 “差生”的学习行为要进行特别关注,适当提供有计划的指导和帮助。 指导策略一:课前超前学习,指导有效学法,学会自主学习。 所谓“超前学习”就是针对部分学习困难的“差生”,指导他们在其他 同学开始学习之前适度超前进行有结构化预习,使他们在同步教学时达 到相对一致的学习水平。教师要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他们喜欢学习。 同时,要指导他们有效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如阅读策略, 让他们喜欢阅读,学会阅读。“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 [③]。通过深度阅读,发现文本问题,解决文本问题,使理解能力和掌 握知识与技能的程度达到与其他同学相近。如提前做作业策略,教师应 耐心引导他们在深度阅读基础上提前做作业,启发他们学会思考,帮助 他们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这个过程是“暗箱指导、明面表扬” 指导过程,逐步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 指导策略二:课中重点关注,鼓励展示个性,任务分层达成。 课堂学习是集体学习,学生为了表现自己的学习能力,必然体现竞争意 识。在这种充满竞争、冲突氛围的学习环境中,“差生”自然处于劣势, 显得唯唯诺诺,不敢张扬自我,不想积极参与。教师要抓住“差生”的 这种心理,给予重点关注,对简单问题或能够准确回答的问题,尽可能 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分享成功体验。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中,对 “差生”展示要有预设。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 尽量多考虑“差生”需要,考虑学生参与的全面性,充分利用游戏、竞 赛、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以及借助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景等,营造有 效学习氛围。在小组讨论时,让小组长组织创设平等交流与沟通的学习 氛围,激励“差生”积极参与,把“陪衬”角色变成主角。努力使“差 生”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享受学习的乐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分层次 要求,有意识地巧妙设计一些适合“差生”的任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采用适当的灵活教学方法,使其“跳一跳就能摘 到果子”,达到其心理上的“最近发展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 成功的体验﹑喜悦。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给予积极的反馈,充分 肯定其能力,使他们尽快获得初步的成功。 指导策略三:课后增加交往,定期检查任务,感受成功喜悦。 对于“差生”关注,要有持续性。课后要继续关注他们的学习表现,保 持高频率的正常交往。每天或定期对“差生”进行非正规交往,了解学 生学习困难和心理状态,检查结构化预习本、作业本、出错本、学习日 记等。对学习文件夹的利用情况进行总结,帮助他们改进学习习惯。在 非正规的检查中,及时而适当地给予激励。并在全班同学面前上,给予 郑重褒奖。使他们在正规与非正规激励中,感受成功喜悦。 指导策略四:指导有效记忆,创设展示平台,体验成功乐趣。 “差生”成因的自我素质因素中包括无效学习方法,对于知识点理解的 不深,应该记忆的知识点没有记忆,导致了知识断层。从而,在考试中 没有取得应该达到的成绩。所以,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在帮助学生做 到深刻理解基础上,要加强有效记忆。对文本知识,要采用以下方法记 忆:用“音乐记忆法”把认为重要的和你认为容易忘的知识点,编成儿 歌、顺口溜,或编成歌词,选择适当的、熟悉的乐曲,把它唱出来,经 过反复训练即可达到长时记忆。用“联想记忆法”把能够联想到的知识 记下;用“规律记忆法”把规律性的知识记下;用“图象记忆法”把抽 象性知识记下;用“符号记忆法”把特殊的知识记下。在学习过程中的 总结性知识(大多是做题的经验和教训),利用“备忘录”记忆法,记 住问题出错点。把你理解到的“学问”都记录在备忘录中,让你的备忘 录成为你要学习的知识的重点、难点和问题仓库。只要坚持下去,将从 记忆中获得成功感觉,提高自我学习效能和成就意识。 五、合作策略合作策略是指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教学的有效策 略。让“差生”充分参与到合作学习活动中,恢复“差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合作学习中,创设成功平台,教师 应不失时机地使强化学习兴趣,积极鼓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整个合 作教学过程,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口表述,分组研讨, 多给他们表现自己创设成功的机会。这样就能够极大地调动“差生”学 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他们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应用知识解决问 题的能力。 合作策略一:创设合作环境,培养合作意识。多元智力理论强 调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在学生关系方面,强调“在追求正常生活 方式方面,尽可能使个体与同辈群体保持联系”;而不是“通过单独班 级、小组或个别项目中进行矫治而将这些个体从主流中分离出来”。在 学习活动方面,强调“通过与现实生活中活动,事件之间进行大量富于 变化的互动,此模式帮助个体进行学习并得以成长”;而不是“通过大 量通常脱离实际生活背景的、特殊的治疗策略对这些错误、低分以及弱 点”[④]。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相互交流 (例如成对的、小组或大组),教师为全体学生安排自我学习、自我反 省的时间,让不同的学生承担自定计划的工作,还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进 行合作学习。尊重学生差异,关注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认识到同学是 学习伙伴、合作者、研究者,并非是竞争对手。学习不是为了分出高低, 而是通过合作学习,以个性化地培养特长,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合作策略二:规范合作学习,人人都当代表,课课都有责任。 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健全小组合作机制,既要有组织机构,也要有小组 规章。小组组建要充分考虑成员学力、性别、年龄、性格、兴趣、特长 等因素,人数尽量为偶数(4-8 人为宜),以便配对建立伙伴关系,把 “差生”有机地分配在各个小组中。每个小组均设小组长,组内成员分 别是各科学习代表,每两人是学习伙伴,组内建立组长负责、课代表负 责、同伴负责的多层、多元的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相互指导、相互评 价、相互激励的学习关系。这种关系在每一节中都得到充分体现,使学 生深深感到自己的学习责任,和承担的学习任务。在学习评价时,按小 组成绩评价,减轻个体压力,培养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使“差生”自 尊心得到保护。通过课题实验效果来看:小组合作学习是转化“差生”, 缩小差异,面向全体,促进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组内每个学生都能够 为小组做出贡献,小组的整体胜利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同样,每个 成员也通过小组的成功获得了成功,体验了学习的成就感。从而,进一 步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得“差生”自觉和不自觉地对自己提高 了学习要求。 六、评价策略传统评价方式(主要是标准化考试)直接导致了 学校教育的“标准化”,即用统一的方式、相同的方法和标准对所有的 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直接导致了消极抵触情绪、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甚至使部分学生产生了悲观情绪,加剧了“差生”的产生。“评价本来 是教学中的一环,评价是应该成为自然学习情境的一部分,而不是在额 外的时间外加进来的,我们应该让评价在自然参与的学习情境中发生。” [⑤]所以,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情境化评价。在这种情境化 评价中,教师不必刻意进行单独的评价活动,学生也不用把考试、测验 看作可怕的负担。教师应从多视角、多维度观察、分析和评价学生并以 此为依据来设计特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情景,使评 价真正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主动、和谐发展的有效手段。这种情 境化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通过对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兴趣、态 度、参与活动的程度进行评价。这种形成性评价,淡化了评价结果,让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 评价策略一:低目标、小任务、及时评价。新课程教学是师生 在真实合作与交往学习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过程。教师要对 “差生”选择能够达到的低目标、小任务,采用适合他们发展及满足特 殊需要的多元方法、多元方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从多 元的角度进行及时评价。要抓住任何一次可能的机会,让“差生”体验 成功。 评价策略二:容小错、勤肯定、赏识评价。由于“差生”对于 知识理解不够深刻,知识记忆不够牢固,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 免的,教师要包容他们的错误,肯定他们努力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进行 赏识性评价。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 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及时肯定和表扬“差生”,能够满足他们 的内心需求,可以产生其要求进步的动力。切忌不能因小错而伤害“差 生”。 评价策略三:正心态、重情感、微笑评价。在新课程教学中, 教师要保持平常的心态,善待每位学生,注重情感交流,抓住教育契机, 以自己智慧性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所谓教育契机,是指教育学生的 最佳时机,此时教育学生最容易为学生接受,教育效果最佳。在开学初、 校外活动、主题班会等活动中,要热情地关心和帮助他们,加强情感交 流,让微笑走进学生心田,让“差生”感受以前从未品尝到亲切感。对 一些曾经受过歧视和冷遇、心灵受到过严重创伤的同学,感到沐浴春风 之感,他们也就会因感受到安慰和鼓励而再次振作起来。 评价策略四:交朋友、立契约、真实评价。有研究表明,“差 生”与“优生”之差异,关键是学习习惯和方法上的差和优。因为没有 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表现迟钝,该完成的任务没 有完成,从而导致差异。要将“差生”要转化为“优生”,关键是要转 变学习习惯,建立诚信学习意识。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 真诚合作、平等交流、互相帮助的“朋友式”关系,引进契约式评价法, 对“差生”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签订学习合同,让他们在同伴(或家长) 的帮助下、在合同的约束下按时完成学习任务。让他们感到这种评价是 真实而实在,能够帮助他们进步和发展。 评价策略五:重态度、强训练、情境评价。传统教学评价过于 重结果、重成绩、重甄别与淘汰。这样,“差生”为成绩低而感到焦虑、 自卑和自责,学习的自信心也会受到严重打击,甚至会“谈考色变”。 在新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让学生积极发 现问题,加强对问题解决的课堂训练,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让他们认 识到考试是一种在特定时间内有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做 到课课有训练。这种训练是在自主学习、兴趣激发为前提的训练,也是 真实情境下的评价。通过这种训练,让学生喜欢考试,喜欢挑战自我。 从后现代视角来看,学生是存在差异的,因为每个学生的内在 素质、成长环境都有很大差异。“天底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在新课 程视野下,“差生”转化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首先,要正确认识他们;其次,把教师无限的爱撒向“差生”,爱他们, 了解他们,相信他们;再次,以发展的眼光,去研究他们,去讲究策略, 去因材施教;最后,尽量为“差生”创设出符合他们发展需要和个性特 点的有效学习环境,从心理上帮助他们摆脱“差生”阴影,建构发展愿 景,树立科学发展观,重塑自我形象,让他们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 习,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笔者认为,有效转化“差生”是提高学 业成就、缩小差异的有效手段,它将有力地推动新课程教学改革,大面 积地提高教学质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