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语文课堂教学把时间还给学生
语文论文之语文课堂教学把时间还给学生 鄢陵县第三高级中学/王付旺 语文课堂教学正面临着新时期的挑战,新的形势要求语文教学必须探索出一条新的出路。虽然语文教材的形势几经变化,但教学中的主体仍是学生,因此,我们要在钻研教材和分析学生方面下功夫。 常规的语文教学,我们曾忽视了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在一定程度上没能让学生充分启动思想的机器,从而走了不少的弯路。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不过是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也是根会思想的苇草,而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既然人能通过思想而强大起来,在我们课堂教学中就该切实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这方面的潜力,通过深入思考学习并掌握知识。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却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挤占了他们思考的空间,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关于这一点,长期以来,也成了广大教育者探讨的热点。 早就有不少的专家学者多次提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外因,学生是内因,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学要进行双边活动,师生互动,课堂气氛要活起来;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等等。但一落到实处,我们难免感到有点力不从心,认为课堂上需要传授的知识太多了,学生活动多了,老师讲的内容就少了;放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多了,老师讲的时间就少了;区区四十五分钟,经得起这么三番五次的折腾吗?记得有一次教研室的几个同志听我的课,当时我也做了充分的准备,讲的是“语病类型分析”,大量的举例、头头是道的分析,自我感觉还很不错,可听课的同志评课时说:“就是没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当时我听了还有点不服气,说:“这点也想到了,就是怕耽误时间。”在坐的几位老师也都有同感。教研室的几位同志最后总结说:“给学生一些时间去思考,好像是耽误了讲课的时间,其实这样正好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可以让他们更充分地参与课堂,会把知识学活、学扎实、融会贯通。这个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过程,而这种口头表达的过程也正反映了他们整个思维的过程。如果说课堂时间紧、没时间让学生说,那么,试想一想,学生哪有时间去积极思维、没有思维,谈何学生参与课堂,学生不能很好参与进来,老师讲的课还有什麽意义?所以这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有个成语叫‘对牛弹琴’,我们弹得固然好,但也要听听听众的反应。” 诚然,平心而论,这确实是出力不讨好的做法。一上课,老师就滔滔不绝地把准备好的内容毫无遗留地兜售给学生,自我感觉也真的不错,听出门道的学生倒也充实,笔记也作了几大张,但自始至终,学生充当了接受知识的机器。如果不给学生参与课堂思考的机会,这里边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我们应该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然后给他们时间说出思考的结果,尽管有时不全面,甚至错误,那么经过老师的点评、分析,学生就会在纠正错误中提高认识,学到知识,培养了能力,印象也更深刻,记忆会更久远。这就好比一潭死水总不如不断激起朵朵浪花的潮水更动人。 有人说学语文更多的是靠感悟,就是这个道理。“悟”到的东西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通过学生自己思考、感受出来的。学习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讲解过程替代学生的思考认识过程。所以课堂上老师不应唱独角戏,学生说得不好,读得不好,老师就急,一切都想包办,其结果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江苏有个洋思中学,每天前往考察的人络绎不绝,但真的到了那里一看也没发现老师有什么奇特的功能,只是有一点道出了个中原因:课堂上老师讲的很少,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学生在活动。他们的教学模式是“先学后讲,当堂训练”。老师把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悟,真正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就能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文本直接对话,让他们自己去读书、自己去思考、自己去体会。自己悟出来的东西掌握起了才更牢固。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认为高中语文课文篇幅长、学生功课繁多、作业繁重,而课堂上时间有又限,舍不得把时间给学生,怕学生一读就讲不完了,其实,读书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只有读得充分,才会想得周到,悟得透彻。还有人只信奉讲读,字字、句句、段段地分析、讲解,却不能相信学生自己会读懂,竟认为那是浪费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其实,只要舍得把时间留给学生去读书、去思考,并适时地加以引导,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六部教学法” 中,至少有四步纯粹是学生的行为,占了整个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二,他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吗?学生没有学好吗?课堂上,老师就好比牧羊人,他要把羊群赶到牧场上去,而“啃草、消化”的过程是别人万不可越俎代庖的。所以老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宏观控制课堂,引领学生去寻找肥美的“草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啃”、“消化并吸收”。 用心多读方能见成效。一次学校组织各科老师到省城听专家授课,我们抱着几分神秘慕名前往,要目睹一下专家是如何用金手指点石成金的,可结果出人意料,他无非就是让学生先读了一遍,然后问:“读出点儿意思没?”学生说:“没”。再读,然后又问:“读出点儿意思没?”学生说:“有点儿。”“既然有点儿了,就说说吧。”于是学生各抒己见,当然还很不完善。接着又读又问,直到下课。学生的体会随着一遍一遍地读而逐步加深,这就是读中思考的结果。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当然,既然读就要用心去读,如果像小和尚念经那样有口无心,读一万遍也没多大成效。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建立在认真思考基础上,每读一遍,就会有新的认识、新的收获。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感性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我们要大胆放开手,课堂上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并给以精心指导,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感悟创新能力。这也正是时代的要求。相信吧!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给他们充分的想象空间,定能创造出奇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