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简简单单教语文,老师学生都快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简简单单教语文,老师学生都快乐

语文论文之简简单单教语文,老师学生都快乐 ‎ ‎    一、请大家先审视两个我们未曾注意或是未曾深入思考的问题 ‎    1.您的职业感受是什么?‎ ‎    多少年来,我们教师的职业感受为什么总是以“苦”为先?春蚕、蜡烛、园丁、灯塔、航标……一切称谓全是孤独、寂寞、受苦受难,甘为春蚕吐丝尽,愿作红烛照人寰;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不仅呕心沥血而且要奉献青春乃至奉献生命!‎ ‎    当我们把生命的蜡烛不断燃烧“照亮”学生乃至“照亮”整个社会的时候,有多少老师考虑过,我们也应“照亮”自己呢?我们是不是应该投入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境界中去?让我们应该少一点精神疲惫,多一点气定神闲;少一点焦虑,多一点轻松;少一点痛苦,多一点愉悦。‎ ‎    2.怎样看待比赛课与“示范”课?‎ ‎    课堂上,教学环节丝丝入扣,师生互动“亮点”纷呈,时间把握分毫不差,板书设计精妙无比,课件演示生动形象,师生配合异常默契,教学语言干净利索,学生表现入情入理……热闹的场面令人“高山仰止”,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令人“望尘莫及”。‎ ‎   ‎ ‎ 崔峦老师认为:成熟的课堂教学应是不粉饰的,把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使每个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    在课堂上,教学设计可以简单一些,开放一些,质朴一些,更多的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学生在做什么,给孩子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真正与学生形成心灵的对话和交流,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智慧火花的“剧场”。‎ ‎    二、简简单单教语文,老师学生都快乐 ‎    (一)要求降低一点儿 ‎    为什么孩子总是“不配合我们”?关键是我们要求的太高。‎ ‎    为什么我们整天呼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就是培养不出来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我们艰难而苛刻的要求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 ‎    1. 对学生的要求 ‎    ①理解课文:X ÷ 3 = Y,X ——被除数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不看《教师教学用书》、不与其他教师研究),3 ——除数(教师的年龄、学识、感悟能力起码是学生的三倍),Y—— 商—— 对孩子的要求。‎ ‎    请您记住:教师要求的“肤浅”,学生往往表现的深刻!‎ ‎    ②朗读课文:——正确流利足矣,不要强求“有感情”‎ ‎    2.对自己的要求 ‎    不要追求过程的完美无缺;不要强求环节的丝丝入扣;不要过分讲究板书设计的精妙绝伦;不要追求时间把握的准确无误;不要强求课件的美仑美奂;不要刻意迎合某些前卫观念与新课改精神!‎ ‎    第一,领着学生把字识好、写好;第二,帮助学生把课文读好,该背诵的背好;第三,指导学生把文章写好——文从字顺。‎ ‎    (二)环节简单一点儿 ‎    建议:一般情况下,教学环节不要超过五个。除非你有过人的驾驭课堂的本领。能一个决不两个,能三个决不四个。‎ ‎    请您记住:教学设计,其实是一个取舍的过程,夸张一点儿说,就是一个舍弃的过程。谁能大胆地舍弃那些看似非常精彩实则收效不大的东西,谁就能获得成功。万万不可毕其功于一役!‎ ‎    (三)手段简化一点儿 ‎    这里主要是说的多媒体的使用问题。‎ ‎    请大家注意,在语文教学中,媒体的作用仅仅是辅助,帮助还原。但是,决不能因为媒体的使用而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精美的课件,不是体现在形式上的精美,而是体现在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以促进其对文本的深入感悟上。‎ ‎    (四)底蕴厚重一点儿 ‎    何谓文化底蕴?(人或群体)所秉持的可上溯较久的道德观念、人生理念等文化特征。也有人这样解释:文化底蕴就是分享人类精神成就的广度和深度,就是学识的修养和精神的修养。‎ ‎   ‎ ‎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文化底蕴的丰厚与否,不仅直接决定着学生良好情感与态度的培养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塑造。‎ ‎    反思一下,我们的文化“底子”如何呢?‎ ‎    1、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我们能做到吗?‎ ‎    2、要求学生书写正确、规范、美观,我们能做到吗?‎ ‎    3、要求学生大量进行课外阅读,口口声声某某书非常有价值,我们自己看过了吗?我们自己的阅读量如何呢?‎ ‎    4、要求学生写作文“中心突出、描写具体、首尾照应、夹叙夹议、开头引人入胜、结尾耐人寻味”,我们能做到“文从字顺”吗?‎ ‎    请您记住: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    薛瑞平老师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才到高处重也轻。读书读到一定程度,可以说,语文教学也好,班级管理也好,很少有事情可以难住我的。平时上课就是妙语联珠、舌灿莲花;掌声不断、笑语相连;或悲或喜、或嗔或怒——调动学生的情绪,像乐师按动琴键一样得心应手。坐在这样的课堂上,想开小差都难。‎ ‎    (五)激情荡漾一点儿 ‎    感情只能用感情去触摸,感情只能用感情去领悟,感情只能用感情去交融。文章不是无情物,正所谓“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 ‎。语文脱离了感情,就是麻木的、冰冷的、僵死的,就失去了生命的底蕴。这样的语文,根本不可能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世界,根本不可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纯净的底色。‎ ‎    感情何在?文本中有不代表教学中有,只有通过教师激情的“荡漾”才能让文本中感情金矿得到应有的开发。‎ ‎    1、激昂处要激情澎湃,但不要无病呻吟。‎ ‎    2、优美处要深情满怀。‎ ‎    3、感人处要真情流露。‎ ‎    与大家共勉:以真挚的情感引导学生读书,呈现出来的读是饱含深情的,是全神贯注的,是多元感悟的,是个性飞扬的,是融会贯通的,是出神入化的,这样的读自然能读出节奏、读出意趣、读出韵味、读出神采。‎ ‎    (六)心态天真一点儿 ‎    1、这样说的实质就是要真正关注“学情”。‎ ‎    2、设计的教学活动,关键是激发兴趣,培养信心,在兴趣和信心中实现师生心灵的沟通与情感的交融。而达成这一目标的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让我们的心态天真一点儿,多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    我们应该谨记:亲其师自然信其道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