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浅谈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浅谈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

数学论文之浅谈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最终服务于生活,我们生活中处 处有数学。低年级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 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而新课改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 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实施生活化教 学。在教学中我注意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结合课标要求和教材的教学内 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 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其可能性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多年的农村学校工作经验告告诉我:农村的小学数学教学状况 不容乐观,很多做法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应试 教育的存在,在小学教学中,还是以书本上的知识传授为主,还是让学 生在解答数学作业时力求获得标准的唯一的答案。儿童过早的、过度的 被老师按在数学的符号堆里,整天做数学题,但不知数学与生活有什么 联系。因此,在现实中遇到数学问题时不会解决,只是学了一些死知识, 阻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可能性   当前小学数学的新教材与以前的教材有着天壤之别,新教材更 加注重与生活的联系,与学生的亲身体验相联系。一方面,《数学课程 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 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从他们提供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 验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其实数学本来就源于生活, 用于生活。   另一方面,小学数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符合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 点。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种符号化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经验相结合 的一种学习过程;儿童学习数学是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过程。问题来源于数学知识内部或者来自生活中(数学外部),要 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放在最近发展区。儿童的数学学习是一种思维活 动。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孩子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思维活动。 因而,要加强数学生活化,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学数学。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合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利 用数学思想数学概念来改造我们的现实生活,因此小学数学生活化是一 个必然的趋势。把课堂教学中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起紧密联系, 一直是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数学课程标准》通过 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明确 了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 而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 交流的能力,并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等等方面都作了 详细地阐述。这些阐述都体现了数学教学要生活化。在数学教学中,我 们就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把生活 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努力的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 用于生活的思想,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无穷趣 味,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就在于找到数学学 习的起点,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已有经验的支撑,帮助学生内化所需掌握 的知识。   三、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   (一)在生活化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建构主义的认识论从哲学的角度指出:“在现实世界中,可以 通过我们的感觉和经验构造我们的学习,也就是人类适应经验的过程, 是知识增长的过程。”这就是说,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习平时看得见、 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学习数 学知识。如在学习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的时候,可以概括成四句话: “多了要减,少了要加,多减了要加,少减了要减。”对于这个算理的 概括,看似十分的精练,实则不然。一些学生在运用时常常出错,究其 原因,恐怕是规律的产生脱离了学生的经验结构。如果我们换一种方法,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购物引入,比如:小美带了 190 元钱,买了一个书包 用了 95 元。问:小美该怎样付款?她还剩多少钱?学生有过类似的经 验,他们大都会说小美先付 100 元,营业员找回 5 元,他还剩(90+5) 元,然后再将上述生活问题进行数学化,即 190-100+5,于是,对于 190-95 这类的简便运算,学生就掌握得牢固了。   再如,首次教学 5+9*2 这类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是教师直 接把“先做乘法再做加法”运算顺序告诉学生,还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 中抽象概括,其效果大不一样。教学这一内容时,可以这样进行:展示 生活情境,出示一个标价为 5 元的钢笔和标价为 9 元的书,询问总价。 然后再加 1 本书,标价也是 9 元,问:“现在这些物品多少钱?”学生 列式是 5+9+9 或 5+9*2。讨论“5+9*2”怎样算?有的学生说先算加法, 有的说先算乘法。当学生的意见趋于统一时(有相当一部分是根据结果 推算运算顺序)。教师应立即追问为什么先算 9 与 2 的积,请根据具体 的事例说明。在具体事例中让学生抽象概括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二)捕捉“生活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数学的学习是枯燥的。特别是学习计算, 学生的情绪更低。为此结合教材特点,学生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环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掌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 有效手段和方法。例如,在学习《年月日》一课时,我就谜语引入创设 情境,“有两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 年底剩张皮”这是什么呢?学生好奇心被激发了,争先猜出了谜底(年 历),这时候,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旺盛的求知欲的驱使下,兴趣盎 然地学习新课程,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又如教学“乘法口算”时,教学前,对校本商店进行调查,并 选择合适的数据在教学中使用。上课时,老师问:“你们喜欢吃那种零 食?”上数学课,讨论吃零食的问题,学生兴趣很高,纷纷发言,有的 说:“我喜欢吃冰淇淋。”老师出示调查数据:“昨天早上,学校商店 卖了 25 只冰淇淋,2 元一只,你能算出商店的收入有多少钱吗?”学生 不但列出算式,计算出得数,还给大家讲出他是怎样算的。就这样,学 生在说笑、讨论、争论、商量中,学会了乘法口算。   再如在教“统计——最喜爱吃的水果”一课时,我在组织学生 对生活实际生活情况的调查与统计的过程中,用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 不同颜色积木代替不同的水果,而一块积木代表一位同学最喜欢的水果。 在搭积木的实践活动中渗透统计的思想:积木要放在同一桌面上才能看 出谁搭得高,同样在统计中也要用横线表示相同的起点;谁搭的积木最 高,表示喜欢那种水果的人数最多。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把统计中深 层次的数学思想生活化了。总之,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 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 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 具有活力的东西。   (三)回归“生活天地”,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任何功课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 即孩子自己会学,学了会用,会解决实际问题,光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 数学教学如能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加以演练,会有利于实实在在地提高 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充满了数学, 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整合着各 类信息而综合显现的。我们可以将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境 的实践活动中去解决数学问题。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以模 拟超市购物这一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买卖东西”。通 过识别商品,看标价,付钱,找钱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识别假币, 懂得要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道理,从而也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 又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去模拟同时 相向、同时同地反向、相遇、同地同向、追上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对相 遇问题中常见的专用术语有了清晰的认识后,理解和掌握算理,解法也 就水到渠成了。这种模拟生活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到数学的优越性, 体会到数学与社会的关系,懂得了数学的真正价值,提高他们真正参与 社会生活的能力。   (四)设置“生活背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当学生掌握了一些数学知识后,可让学生充当某些角色,如营 业员,装潢工人,车间工人,调度员等。当他们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学着 安排生活。如学习了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后,让学生当空调零件装配 车间主任,合理安排各组人员人数的编排,使生产效率最优化。当学习 了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后,让学生作为土地管理人员去安排各农家宅院的 用地面积。在这样一个以参与者身份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 运用知识的兴趣,又培养了实际计算、测量能力。在体验活用知识的快 乐中,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得到了巩固,教师只有把学生真正带到 生活中去,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结合起来,才 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   此外,“让生活中的数学更语言化,数学中的语言更生活化” 在 21 世纪现代数学教学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概念本身高度 抽象概括,与儿童的认识能力不相符。所以要鼓励学生课堂中多讲、多 问,是数学符号具有儿童化的语言功能。如果思维已生活化了,语言仍 依据书本上的文字,未免有些教条,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生活化的数学语言更贴近儿童生活,毕竟学生才是课堂上的主体。   综上所述,我认为数学教师的任务归根结底是把枯燥抽象的知 识更儿童化、生活化的设计引进课堂。正如,数学巨匠康托儿所说: “数学的精髓在于自由。”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 大的学生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处处有生活的道理。数学课堂只有再 现数学知识与自然科学、人类生活的联系,不仅扩大了数学教学的信息 量,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各方面的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生活、 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