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之《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研究》研究方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研究》研究方案

其他论文之《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研究》研究方案 ‎ ‎  一、课题的提出 ‎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经济地位、利益关系、思想观念急剧变化,竞争激烈、压力加大,心理问题日益凸现。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受其影响。加之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备受父母长辈溺爱,凡事都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团结合作意识差,心里承受能力差,受挫能力差。而在学校教育中,重视智力发展,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常把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混为一谈,常用道德教育的方法解决心理问题——“药”不对症。上述种种,造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 ‎  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迫切需要改进。‎ ‎  发达国家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教学常规,但由于社会制度、地域文化、人文环境的差异,难以直接为我所用,国内的先进学校、优秀教师近十年也创出了许多先进经验与成功案例,但从学校管理到全体教师实际操作已成运行机制与体系的,所见甚少,适合农村小学实际的操作规范未见成型,由此,提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研究”研究课题。属于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 规划重点课题《区域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子课题。‎ ‎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  (一)、促进全体教师自我心理健康发展,能正确界定学生心理问题,优质高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  (二)、教会学生明确自身心理健康发展目标,会自觉努力发展健康心理,能初步诊断自己的心理问题,能尽可能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排除外界不良心理影响。‎ ‎  (三)、教会学生家长,自觉促进子女的心理的健康发展,不把不健康的心理传染给学生。‎ ‎  (四)、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与管理机制,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与优质高效的实际操作模式。‎ ‎  (五)、将探索成功的小学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操作规范变为以后学校教育常规工作,促进学校教育质量全面提升,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夯实基础。‎ ‎  三、研究的基本内容 ‎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  1、教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目标与教育方法。‎ ‎  2、师生心理问题的观测诊断方法与纠正对策。‎ ‎  3、学校宏观心理健康的管理、评价策略。‎ ‎  (二)教师所需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技能 ‎  1、道德与心理问题的界定与区分 ‎  2、教师自身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现与矫正方法。‎ ‎  3、本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现与矫正方法 ‎  4、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技能的校本培训内容、方法、途径。‎ ‎  (三)学生自我心理发展与问题矫治的初步能力 ‎  (四)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疏导的内容与方法。‎ ‎  1、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2、家庭心理教育的误区与对策。‎ ‎  3、学校对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内容、方式、方法。‎ ‎  (五)学校对本校师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教材。‎ ‎  (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常规。‎ ‎  四、研究的步骤与方法 ‎  本课题拟用三学年,分三步进行。‎ ‎  (一)初步探索阶段(2007——2008学年)‎ ‎  1、确立师生心理健康标准。‎ ‎  广泛搜集国外师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信息,通过查文献、查书刊、上网查找、经验总结、调查事例、分析案例等方法,弄清教师、学生心理素质各包含哪些内容,心理健康的行为表现各是什么,促进师生自我心理健康发展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然后经过梳理与优化组合,编写《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目标》(简称《教师目标》)、《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目标》,应于2007——2008学年上学期末完成。‎ ‎  2、编制教师、学生《心理状态测试卷》,于2008年1月底完成,于07—08第二学期开学一个月内进行,回收、统计、存档、作为效果对比材料之一。‎ ‎  3、2008年春开学,将《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目标》,发给教师人手一份,督导教师依据《目标》进行自我心理健康发展,依据《目标》矫正自己的心理问题。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目标》发给教师和学生人手一份,教师依据学生《目标》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学生依据《目标》进行自我发展。‎ ‎  4、对本校困扰教师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心理问题进行观察、调查与归纳,搜集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整理出解决有关问题针对性方式与方法,参照有关文献、信息编写《教师心理问题检测与调节对策》、《学生心理问题检测与对策》,于2008年7月完成。(简称《问题与对策》)‎ ‎  5、师生心理共性问题通过组织相关教育活动(问题研讨会、主题班队会、少先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解决,个性问题通过个别教育解决,凡有教育必须留下记录。‎ ‎  6、学年末,征集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反馈师生《心理健康发展目标》的使用效果,将其修订以备下学年使用。‎ ‎  7、写出第一阶段实验总结报告,留存并上报有关领导。‎ ‎  8、评出先进实验教师 ‎  (二)实验检验阶段(2008——2009学年)‎ ‎  1、将教师、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目标》发给师生人手一份,投入使用,进行检查,留有记录。‎ ‎  2、将师生《心理问题检测与对策》,发给师生人手一份,投入运行,留有记录。‎ ‎  3、学校根据上学年实验经验,统一计划,组织师生共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留有记录。‎ ‎  4、编写《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读本》,于上学期末完成并发放。‎ ‎  5、发现并推广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典型案例,留存备用。‎ ‎  6、学年末,反馈师生《目标》、《问题与对策》、的适用性信息,编写出《教师心理健康校本教材》,内含《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目标》、《教师心理问题检测与对策》。编印《小学生心理健康校本教材》,内含《目标》、《问题与对策》。‎ ‎  7、写出阶段总结报告。‎ ‎  8、评出先进实验教师。‎ ‎  (三)结题阶段:(2009——2010学年)‎ ‎  1、将《教师心理健康校本教材》发给全体教师,将《小学生心理健康校本教材》发给全体学生。领导组督导使用,反馈修订。‎ ‎  2、向家长问卷,调查《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的适用情况,跟据家长反映修订定稿,于上学期末完成,下学期初发放。‎ ‎  3、学年初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常规工作的组织、内容、方式方法、效果评价、反馈矫正的系列安排,到学年末总结经验,形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常规》。‎ ‎  4、征集心理健康教育先进经验、案例、编制《心理健康教育经验荟萃》。‎ ‎  5、编制与实验前测试内容相似的师生心理测试题,进行普遍测试、统计、对比。‎ ‎  6、进行实验总结,评出先进个人,写出结题《实验报告》、《工作报告》。‎ ‎  五、组织保障措施 ‎  (一)组织领导 ‎  1、 课题领导小组人员与主要分工:‎ ‎  组 长——‎ 张亨超、校长、小学高级教师,组织领导实验全过程。‎ ‎  副组长——姜相清、副校长、小学一级教师,实验规划设计与报告 ‎  副组长——林同刚、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实验实施与总结 ‎  2、课题工作组人员与主要分工 ‎  组  长——栾慎英、教导主任、组织实施 ‎  王玉梅、政教主任、组织实施 ‎  刘祥旭、总务主任、组织实施 ‎  副组长——吴翠娟: 副主任、校本教材的编写、反馈、修订。(家教内容)‎ ‎  王晓丽:副主任、校本教材的编写、反馈、修订。(教师内容)。‎ ‎  陶琳:辅导员、校本教材的编写、反馈、修订。(学生内容)‎ ‎  信息员——牟忠锋:信息教师、网上查询、教材编印。‎ ‎  顾  问——张世珊、调研员,协助督导研究的进行。‎ ‎  组  员——10个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  (二)措施保证:‎ ‎  1、实施目标责任制 ‎  实验的每一个阶段,先由领导组织具体的阶段实验计划,然后进行详细的分工,每人分管几项,一抓到底,落实责任。‎ ‎  2、及时调度 ‎  每学期初、中举行工作调度会,汇报实验进展,研讨下段工作。‎ ‎  3、控制无关变量 ‎  关键是抓好教师培训与组织发动,用教学相长、典型带动,评优激励等方法,调动实验教师积极性。‎ ‎  其他对实验的不利干扰,则采取消除法,抵消法。‎ ‎  4、保证实验经费 ‎  订阅《中国德育。》、《班主任之友》、《现代家教。》等有关刊物,了解国内国外此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进展;每年参加课题交流活动,积极参加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学习,培训,请进来,走出去,提高科研人员的专业素质。‎ ‎  5、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 ‎  (1)计划类:实验研究方案、申报审批书、阶段实验计划、心理健康教育备课等。‎ ‎  (2)过程类:心理健康教育各阶段《发展目标》、《心理问题检测与对策》、《校本教材》、心理检测问卷、观察记录、统计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案例、心理与行为障碍记录、各科考绩等。‎ ‎  (3)结果类:各阶段实验工作总结、实验报告、工作报告、师生心理健康监测统计、典型案例、实施经验、教育常规等。‎ ‎  各种资料分学年、学期按类及时归档,及时分析、统计、反思,便于研究使用,同时对个别辅导记录等个人隐私的资料做好保密工作。‎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